唐露英1,高岩2,许晓研3,
广州市司法职业学校,广东省广州市,510080
广州市越秀区水荫路小学,广东省广州市 ,510075
摘要:体能训练是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在中职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能训练的意义,并且分析了中职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方法,包括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力量五个方面,同时也包括优化训练时间、优化训练模式、注重训练评价等。以期能够为体育教学工作者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体能训练
引言:在新课改政策不断深入的情况下,体育教学逐渐受到了中职学校的重视,体能训练作为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对于中职学校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育也有着重要意义。
一、在中职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能训练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能训练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其所从事职业的基本要求。而且,无论是学习压力,还是工作生活需求,都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体能训练就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最为有效的方法。
(二)培养学生意志
作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当中需要面对很多压力,因此需要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和品格,才能够最终完成学业,并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体能训练有助于学生坚强意志的培养,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使得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
(三)辅助品德教育
随着新课改政策的不断深化,对于中职学校学生的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品德方面的培养,实现素质教育。体能训练不仅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能够使得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培养团队精神等,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能够辅助进行品德教育,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1]。
二、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方法分析
(一)优化训练时间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对于体育教学存在一定误区,学生对于体育学习以及体能训练方面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只要在上课时间完成相应的训练或者是学习任务就可以了。然而课堂时间是极其有限的,教师不仅需要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而且为了满足学生各方面的身体需求,还需要不断加入新的体育训练项目,因此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学生不能够对已经学习掌握的体育运动项目以及技能进行强化训练,那么就会影响学生身体素质水平。此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得学生认识到当前教学模式中的缺陷,让学生意识到身体素质以及体能训练对于体育学习和日后职业生涯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对于体能训练的重视,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进行体能训练,保证训练强度,提升学生体能以及身体素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打卡的方式,让学生每天早上进行拉伸、跑步、引体向上等体能训练项目,在课后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体育运动,保证体能始终处于较好的水平上。
(二)创新训练模式
体育教学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专业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就是体能训练,无论是技能训练还是体能训练,有时都需要学生长时间保持或者重复同一个动作,这就会使得体育训练较为枯燥,长期处于这种教学环境之下,学生会逐渐体会到体育训练,尤其是体能训练的枯燥之处。
对于一些传统的体能训练项目,学生已经十分熟练,在刚接触这些项目时带给学生的新鲜感和刺激性已经逐渐淡化,甚至可能会有些学生对这些训练项目产生了排斥心理,在训练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敷衍、草率的情况,难以保障训练的质量和效果。对此,教师需要不断开发和研究新的训练模式,新的训练模式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兴趣,进而提升体能训练的质量。
在实际创新训练模式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目标,适当增加一些新的训练项目,例如,在体能训练中,常使用的球类训练项目有足球、篮球,对此,教师就可以适当扩展羽毛球、网球等项目,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体能,还能够训练学生身体协调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改变传统的训练模式,以游戏、比赛等方式代替枯燥的训练,通过分组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处于真正的防守与进攻角色之中,通过比赛的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运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运动之中,强化训练效果。
除此之外,体能训练主要包括速度、耐力、柔韧、灵敏以及力量这5个方面的内容,为进一步确保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需要重视这五个方面的训练。力量指的是运动过程中抵抗阻力的能力,可通过俯卧撑、引体向上等方式进行训练;耐力是长时间运动的能力,其主要训练方法是跑走交替、越野跑、定时跑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身体情况,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跑,调整好呼吸频率;速度是快速运动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出各种预备姿势,并突然发出信号,让学生进行快速移动;柔韧指的是身体运动时的范围以及肌肉放松时所达到的程度,可通过体侧屈、体后屈等方式进行训练;灵敏度指的是身体随机应变的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教师可通过游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临时性、无规则的指挥,训练学生的灵敏度。
(三)科学训练内容
在中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由于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基础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教师需要科学的规划训练内容,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训练项目以及强度,做到因材施教,训练内容要实现全方面覆盖所有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能训练需求,这样才能够确保体能训练的效果。例如,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体能训练的强度,有助于其体能的提升,而对于技巧性较强的学生,教师需要在合理安排体能训练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其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在保证体能需求的基础上,提高专业技能。
另一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体能训练的内容和强度也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和调整,科学的体能训练一定是层层递进,逐渐增强的过程,不同的体能训练项目有着不同的难度,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竞技体育精神,引导学生努力突破自我,逐步挑战更高的难度,这样才能够使得体能训练获得良好的效果。例如,俯卧撑训练是常见的体能训练方式,但是,按照其难度划分,也有着不同的训练方式,如墙式俯卧撑、标准俯卧撑、单手俯卧撑等等,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渐提升训练难度,并且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制定训练目标。
(四)体能训练评价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能训练评价是其中的重点环节,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和结果,有助于教师调整训练计划和目标,优化训练方式,进而提高训练效果。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体能训练结果的评价,为确保评价结果的有效性,评价不仅要定量,还需要定性。例如,对于耐力以及爆发力的评价,可以通过长跑以及短跑的方式进行检测。定量则是在规定时间内,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的次数。教师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可以判断出当前的训练方式是否适合该名学生,并针对当前分析结果,制定后期的训练计划,以保证体能训练的有效性[2]。
结束语:综上所述,体能训练是中职体育教学中必备的项目,通过对体能训练时间、模式、内容以及训练评价方面的分析和优化,能够进一步提升体能训练的效果。科学有效的体能训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品德也有一定帮助。相信在中职体育教师的不懈努力和研究之下,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能够取得一定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唐以孝.体能教学训练模式融入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应用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008(018):78-80,82.
[2]周红林.浅谈中职体育对学生体能的综合训练及增强方式[J].教育观察(下旬),2019,008(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