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际铁路对城市圈同城化的促进作用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杨小凤
[导读] 摘要:城际交通的长期滞后发展是我国大多数城市圈同城化进程受阻的重要原因。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河北唐山  064000
        摘要:城际交通的长期滞后发展是我国大多数城市圈同城化进程受阻的重要原因。城际铁路作为一种运量大、速度快、安全性好、绿色环保的轨道交通,在我国已经得到一定发展,但随着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和需求,未来城际铁路对城市圈同城化的发展将产生深刻影响。城市圈将逐步发展为高密度人口聚集的城市圈,在经济实力上、经济联系强度、运输需求上都极为符合区域轨道交通的发展特点,需要凭借轨道交通的城市圈城际铁路规划示意图运输优势带动区域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和城镇体系的有序构建,并实现构建节约型、环保型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城际铁路;城市圈同城化;
        1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的空间结构不断的发生巨大的变化:由原有的单中心城市向未来的多中心城市演化,中心城区与外围新城区或组团间的交通需求也不断的增长。城际铁路作为一种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安全而便捷的大容量公共交通方式,已成为一个解决公共交通需求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2 城际铁路的特征
        城际铁路是指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大都市带(或称城市圈、经济圈)范围内,各城市之间的便捷、快速、大运量的客运轨道交通系统。由于城际铁路属于轨道交通,具有安全性好、不受气候影响、运输能力大、速度快、运行正点率高、有利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等优势,加上我国经济区域内的各城市间公路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采用大容量、高密度的城际列车参与区域交通的时机可以说已经成熟。
        近年,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对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城际铁路网进行了规划,并陆续开工建设了京津、广珠、昌九等一批城际铁路项目。在未来的20年间,中国的区域性城际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会有较大发展,也必将对经济圈内各城市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以京津城际铁路为例,京津城际铁路是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是环渤海地区主要城市联系的主轴。京津城际铁路于2005年7 月开工建设,2008 年8 月正式运营,线路全长120 公里,列车最高运行时速350 公里,最小行车间隔3分钟,全程运行时间30分钟以内。北京常住人口1580万人,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高科技、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但发展空间有限,一些老工业必须外迁。
        天津常住人口1075万人,是环渤海经济中心、华北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具有人力和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科技产品出口和港口经济活跃的优势。两个超大城市优势互补的需要越来越迫切,需要形成以城际铁路为主的高速轨道交通运输系统,以促进京津地区突破行政区限制,达到城市之间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形成有竞争力的市场体系和公共设施体系,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其“大运量、高速度、高密度、公交化”的运输组织模式大大缩短了京津间的时空距离;同时,京津城际延伸至塘沽,加速京津一体化进程,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京津城际铁路促进了大都市区和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京津冀地区将以北京、天津为“双核”,在京津唐和京津保三角地区发展中等城市,城市沿交通轴呈葡萄串状分布发展,形成大都市区。这一地区将通过统一规划、宏观调控及科学定位,实现功能互补,发展成现代化城市圈,建立起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大中城市为骨干,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加速城市化进程。
        3 城际铁路对城市圈同城化的促进作用
        (1)缩短时空距离,促进城市圈城市间的相互作用
        城市圈城市间的相互作用是指城市之间所发生的商品、人口与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的相互传输过程。

这种传输过程需要借助于各种运输和通信载体或工具,物流和客流必须通过各种运输网络。交通作为物流、客流的直接载体,其技术与手段条件的改进将直接对运输时间及运输费率产生剧烈影响,从而拉近城市间的空间距离,促进城市间相互作用的广度和深度。首先,运输方式的变革使得大批量的运输成为可能,从而产生运输的规模效应,使得单个运输对象的运价降低。其次,运输系统的改进减少了某些意外的发生,从而减少了运输使用者承担的风险成本。再次,交通方式的变革及运输通道网络可达性的增加,减少了运输途中的时间耗费,不仅减少了运输途中的差旅费用,最重要的是,由于时间的节省而减少机会成本的付出。综上所述,运输方式的变革及交通运输通道网络系统的改进直接影响到运输使用者承担的运输费用,由此决定了人员、货物的流动距离范围及其频率,进而影响到空间相互作用的深度及广度。城际铁路的开通及城际铁路网的完善将促进城市圈城市间的相互作用,促进资源要素流动,强化城市间的经济联系。
        (2)促进城市圈城市分工细化及产业的集聚与扩散
        分工演进是城市圈同城化进程的实质内容,而城市间交通的可达性和便捷度则成为影响城市关系和城市间分工及产业关联的最主要因素,直接决定着企业和产业的运行效率、时间与成本以及城市间的交流与联系,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业和城市的竞争力。随着城际交通的发展,城市的对外功能日益增强,城市间的交流活跃起来,不同城市所处区域受资源条件、市场需求、技术水平不同,要素优化组合,产业的空间布局发生变化,不同的地域及其城市逐渐建立了优势产业,同时进一步要求城际交通密切协作。城际铁路这种大容量的束状交通系统可以串联起空间发展战略格局的发展轴,形成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交通走廊,加强原料地、加工地和消费地三者之间的地域联系,将工业的空间分布从集中于某个地点,逐渐变为沿交通线向新的、更多的区域扩散,形成沿交通干线分布的带状产业密集区。城际线开通后,周边区域可以更便捷地承接中心城市产业转移和扩散,更好地分享大都市部分功能,沿线城市共享旅游、商务、市场等各种资源也会变得越来越便捷,促进区域内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的快速流动,拉动沿线经济和城市圈发展。
        (3)引导城市圈空间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城市空间发展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单中心通过同心圆向外作低密度蔓延,俗称“摊大饼式”扩展;另一种是多中心的轴向扩展模式。后者才是我国大城市发展的理想结构模式。正确引导城市向理想的方向延伸,形成合理的城市布局和功能分区,无疑对城市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把未来城市中的很多问题都在建设开发的初期加以解决。轨道交通是“线交通”,可形成城市之间的大容量快速交通走廊,引导城市沿轴向发展,从而在空间上形成跨度,其间空隙可布置绿地系统,极大地改善城市环境,并留有发展的可能。人们居住点的选择都会考虑交通的可达性,距离交通干线近或接近站点、枢纽的地点就会迅速产生人口和经济的集聚,从而成为城市副中心或次中心,在城市空间地域内表现为空间形态的变化。城市圈多中心的形成也充分说明了交通的基础作用。将大城市单中心的功能逐渐分散,建立多个副中心,需要轴向交通来引导。城际交通网络是城镇网络的骨架,是城镇发展的硬件,其发展引导并促进城市圈网络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完善。
        4 结语
        构筑完善的城际客运铁路系统是促进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实现未来城市圈同城效应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城际铁路的修建必将优化城市圈综合运输结构,增强物流集散和资源整合功能,加快城市圈产业集聚,促进城市圈城市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徐琴.从世界都市圈的发展经验谈中国的都市圈建设[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56-59.
        [2]荣朝和.论交通运输在经济时空推移和结构演变中的宏观作用[J].地理学报,2018,50(2):394-400.
        [3]孙章,季令,蒲琪,等.区域性轨道交通网的规划与评价[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7(4):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