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张锋华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张锋华
[导读]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主要特征;其后,围绕钢筋施工、混凝土施工与基础施工三个方面,研究了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关键环节;最后,提出了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把控要点。
        身份证号:32091119750110xxxx  224000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主要特征;其后,围绕钢筋施工、混凝土施工与基础施工三个方面,研究了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关键环节;最后,提出了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把控要点。
        关键词:高层建筑;钢筋施工;混凝土施工
        引言
        近年来,基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建筑用地资源的日益紧张,我国建筑体系表现出了明显的纵深化、垂直化发展趋势,越来越多高层房屋建筑出现在社会大众的生活视野当中。随之而来的,高层房屋建筑的技术水平、施工质量也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相关话题展开探究讨论。
        一、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主要特征
        结合行业经验来看,高层房屋建筑工程在施工技术方面主要体现有如下特征:
        首先,层数多、高度高是高层房屋建筑的最基本特点,所以其施工活动势必会涉及到大量高空作业的技术环节。这样一来,一方面会导致其施工难度大于传统的低层建筑,进而形成更严、更新的技术要求。另一方面,也会使高空作业的施工人员、施工设备处于高风险状态,所以做好施工平台搭建、施工护具配备、施工环境监督、施工调度指挥等安全管理工作极为重要。
        其次,随着建筑层级的增多、建筑体量的增大,高层房屋建筑本身的自重负荷会变得更大,其应力分布也会更加复杂。所以,其施工技术还具有向下延伸的特点,即涉及到较长深度的基础建设环节。结合相关行业规定来看,对于普通的高层房屋建筑工程,其基础埋深不可小于地面下5米;对于层数超过40层、高度超过100米的超高层房屋建筑工程,其基础埋深不可小于地面下20米。在此基础上,由于工程建设所处环境的地质条件不甚相同,相关人员往往还要实施出回填换土、灌浆强化、锚固支护等技术手段,以降低土壤质量对施工活动的影响性。
        最后,与传统的低层房屋建筑相比,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环节更复杂、工程量更大,因此其工程周期也比较长,通常在2年以上。在此背景下,高层房屋建筑可能遭受的影响因素势必带有较强的多样性与不可预见性,进一步对相关人员施工技术应用与施工质量管理的整体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
        二、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关键环节
        (一)钢筋施工技术
        钢筋施工技术是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落实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层房屋建筑产品的结构稳定性、寿命耐久性。在实施钢筋施工技术时,相关人员首先应做好基本技术措施的有力把控。例如,在进行钢筋的箍筋成型时,应保证多条钢筋在弯折处逐根对齐,避免其外形规格超过设计允差范围。再如,在绑扎钢筋时,相关人员应预先在模板上标记出精准的绑扎点,并严格执行技术规范与设计方案的绑扎要求,在保证每片钢筋网外围交点均绑扎到位的基础上,对大面积钢筋网片进行斜向拉结处理。
        此外,相关人员还应做好常见钢筋施工技术故障的规避与纠正。例如,在钢筋焊接的施工过程当中,若并未控制好焊接设备的工艺参数,将很可能导致钢筋材料在过强电流的作用下发生咬边现象。所以,相关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应适当调低焊接设备的电流强度(如焊接25mmφ的钢筋时应以通电45s左右为宜),并在钢筋熔化至适宜程度时提升顶压力度,从而使钢筋端头较深地压入焊接面,促进相连钢筋的充分结合。这样一来,才能保证高层房屋建筑钢筋结构各个节点处于稳定连接的状态当中,为建筑质量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混凝土施工技术
        现阶段,我国高层房屋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以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技术体系中的地位也极为重要。在施工实践中,相关人员首先要从强度等级、配比成分、拌和工艺等角度入手,做好混凝土材料的应用技术把控。例如,据我国现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条例规定指出,筒体结构中混凝土材料的应用强度应不小于C30等级,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材料的应用强度应不小于C40等级,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结构中混凝土材料的应用强度应不小于C60等级。因此,相关人员在开展高层房屋建筑的混凝土施工活动时,必须要对混凝土材料的应用部位、高层建筑的设计结构进行具体考量,并据此制定出差异性、针对性的材料强度选择策略。
        其次,相关人员还应对运输、振捣、浇筑等技术环节进行科学实施与严格把控。例如,在混凝土的振捣施工中,需要将振捣的力度、幅度、频率维持在适宜范围内,防止过振、漏振、欠振等情况发生,以免混凝土因振捣不力而发生密度不达标、内部含气孔等故障问题。再如,在混凝土的分层浇筑施工中,相关人员应控制好两层施工之间的间隔时间,并在第二层施工前做好前一层初凝混凝土的再次振捣,以保证混凝土结构具备良好的整体性,防止结构断层影响建筑质量的情况发生。
        最后,在混凝土施工基本完成后,相关人员还需对混凝土材料的养护检测工作提起重视,严格落实洒水降温、碰撞防护等技术环节,为混凝土创造出安全优质的固结环境,避免其在温度变化、外力侵袭等影响下出现鼓胀、裂缝、破碎等负面现象。
        (三)基础施工技术
        基础施工也是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重要环节,若基础部分的建造质量不合格,其将很难形成足以应对上方建筑主体重量的承载力,继而严重削弱高层房屋建筑的稳定性、耐久性、抗震性,埋下墙体开裂、异常沉降等建筑质量隐患。所以,相关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必须要对基础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提起重视。例如,在检测得知建筑区域的土质过于疏松时,相关人员应及时采取基坑土壤换填、泥浆灌注强化等有效手段,并依托机械设备做好地基夯实工作,以保证土地承载力符合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要求,从根本上降低基础部位施工故障的发生几率。在此基础上,还需灵活运用钻孔灌注桩、冲击灌注桩、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桩等基础性支护工艺,从而进一步强化地基承载力,为高层房屋建筑的长周期、稳定化投用提供保障。
        三、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把控要点
        为了确保高层房屋建筑工程中各项施工技术的稳定落实,相关人员还应加强施工管理的综合实施力度。例如,在施工材料管理方面,应严格执行进场检查与现场存放制度,在杜绝不合格钢筋、混凝土等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的前提下,结合材料特性制定出针对性的存放管理方案,避免钢筋受潮生锈、钢筋受压形变、混凝土进灰污染等情况发生。在施工人员管理方面,应严格要求各岗位人员做好合规施工、按图施工,并全面化、精细化地做好图纸方案中各项技术参数的验收检查工作。在此过程中,若发现图实不符的问题存在,则应及时进行返工整改,待验收合格后才可开展后续施工环节。同时,还应做好相关人员的责任教育、安全教育、技术交底等工作,以降低施工中人因风险、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四、结论
        总而言之,高层房屋建筑工程具有影响来源广、安全风险大、施工环节复杂等特点,故而对技术应用与施工管理的要求比较高。所以,相关人员在工作实践过程中,既要从技术工艺本身入手,做好钢筋施工、混凝土施工、基础施工等方面的精细化把控,也要从管理角度出发,结合材料、安全、环境等部分,为施工技术创造更加全面、优质的落实条件。这样一来,才能有效推动高层房屋建筑的按时保质完工,达到符合预期的技术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振.高层房建施工技术难点解析[J].四川水泥,2020(07):282+284.
        [2]蔡信国.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要点[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3):95-96.
        [3]周显前,杨雨红.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分析与思考[J].四川建材,2020,46(07):93-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