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8卷第19期   作者:李建启
[导读] 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供电质量与供电稳定性是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李建启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磐石市供电公司

        摘要: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供电质量与供电稳定性是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但从当前的企业发展现状来看,由于人们的用电需求逐渐增大,电网运行压力也随之提升,致使一些配电装置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的状态下,这极有可能引发线损问题,对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构成威胁。为了给人们提供更高质量的供电服务,需要结合当前的电网运行实际,制定安全可靠的线损管理措施。尤其要以输配电工程的实际为依托,制定针对性较强的线损管理方案,采取有效的手段加以控制。可见,对线损原因和管理方法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输配电;用电工程;线损;管理;要点
1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出现线损的主要原因
1.1基础性电力设施不完善
        在我国现代化输配电系统及用电工程发展过程中,随着电能消耗量的逐渐增大,线损现象相对比较严重。在此背景下,电力企业一般会对输配电系统及用电工程中的线路进行检修和维护。但是在实际检修过程中,由于基础性电力设施存在不完善的情况,因此可能直接导致线路损耗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1]。
1.2线损管理力度不足
        当前,电力企业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出现线损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力度不足,尤其是对配电设备的管理中,应用效率相对较低,出现对输配电设备的线路架设不合理的问题。在中午和夜间等用电高峰时段,线损现象尤为明显,可能会出现负载用电后空载供电的情况,不但影响输配电的应用效率,而且会形成较大的线损[2]。
1.3输配电电网络结构不合理
        电网结构不合理是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出现线损重要原因之一。受历史因素影响,输配电电网在实际运行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部署,通常表现为架设线路过长,造成输配电过程中存在巨大的电阻,极容易形成电力资源浪费。
2 输配电和用电工程线损管理的有效策略
2.1建立完善的监测制度并推广
        得益于实时监测技术的完善和创新,输电线路的监测技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已经有很多种监测技术手段应用于输配电过程,如监测导线温度技术,预防偷盗线路的监控报警技术,以及监测绝缘子是否污秽技术。这些实时监测技术可以对输配电线路进行实时监测,可基本确保输配电线路保持良好状态。可以在此基础上对线路的实时监测技术进行升级,以扩大监测技术的监测范围。必须建立相应完善的线路监测制度,对输配电线路实施全方位监测,保证监测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线路故障或灾害。
2.2变电站的分布要合理
        在电力系统中,关于变电站的分布设置常常出现不合理的情况,有些地区的变电站分布较为集中,而有些地区的变电站分布较为分散。不合理的变电站分布与线损问题有着很大的关联。因此,降低线损可以从改善变电站分布入手,可通过增加变电站分布点的方式,将变电站供电半径进一步缩短。用电量较大或者用电相对集中的地区,更要注意变电站的建设问题,要通过改善变电站的布局来优化供电网络,以提高供电网络的供电质量。此外,还要重视变电站中使用的供电设施和设备的配置情况。配置较好的设施或设备可以有效保证变电站的工作质量,从而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电能。


2.3完善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实时监测技术的应用,使对输配电线路进行实时监测成为可能。但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单纯依靠人工来负责配电线路的实时监测工作,难免会出现一些纰漏。一旦遇到线路问题,人工处理可能无法保证做到及时发现和处理。随着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线路实时监测中存在的漏洞便得到了妥善解决。配电自动化技术与实时监测技术相结合,可建立配电自动化系统,可实现对配电网络的 24 h 不间断监控,其具备的配电网络自愈能力,可以对电网中的部分问题进行自主处理,从而有效减少线损问题发生。因此,要不断提升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可靠性,通过提升配电站、配电终端及配电通信网络等系统结构的应用可靠性,促使自动化配电系统充分发挥其自愈能力。此外,还可以大量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输电线路的自动监测和自动诊断,使自动化配电系统获得快速分析故障和定位故障的能力,进而有助于增强配电系统的可靠性。
2.4加强线损管理
        为了保证线损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首先应明确线损管理目标,其次确立线损指标和指标评价体系,最后在指标核定准确的基础上,对线损问题进行分级管理[4]。为实现线损管理流程的有序开展,要制定完善的线损管理制度,通过有效的责任机制和激励措施保障线损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除此之外,还要对线损管理组织结构进行优化。首先,成立专门的线损管理小组,主要负责与线损有关的管理工作,由企业领导人担任组长一职,对线损管理工作进行直接指导。其次,为了保证线损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可以将管理内容划分为多个等级,在管理小组中层层落实。
2.5优化电网系统
        早期建成的一些电网工程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从而致使产生严重的线损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既有电网结构进行优化与调整,在确保不对供电系统运行稳定性造成威胁的基础上,对电网结构进行优化与重组,尽量缩短供电线路长度,统一线路规格,保障输配电运行的稳定性。具体措施是尽可能地投入使用新的输电设备,保障输配电效率和安全性得到提高。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对线路中各个关键部位进行电流和电压监测,有效发现线路老化及人为破坏的位置,采取维修和更换措施,降低线损发生率。
2.6推广使用新型输电技术
        在新型输电技术中,柔性输电技术的出现获得了众多电力企业的好评和推崇。柔性输电技术属于新型直流输电技术,该技术的出现是基于可控关断型电子器件与 PWM 技术。该技术在技术层面突破了传统直流输电技术的一些缺陷,使得对电压、电阻的控制变得更加容易,从而对电网的控制变得更为灵活,对于供电可靠性的提升有着巨大的作用。目前,这一技术在构建直流输配电网络方面、海上或偏远地区供电方面、电力交换方面、小型电厂连接方面都有着良好的应用。
结束语
        由于线损问题的产生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收益,而且会造成能源浪费,因此,各电力企业应加强对线损管理的重视。本文对线损问题进行了综合阐述,基于已有的问题,可以采取强化设备与材料管理工作、加强线损管理工作、优化电网系统等措施来加强电力企业的线损管理能力,促进电力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杨.用电检查工作中降低线损的措施应用探讨[J].科技风,2019(36):177.
[2]黄凤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建材与装饰,2019(36):247-248.
[3]徐安熙.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12):258-259.
[4]刘艳梅.基于降低线损的用电检查工作措施分析[J].科技视界,2019(36):303-304.
[5]朱勇,胡发琴.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分析[J].科技风,2019(35):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