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度预测的定额+按量收费模型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8月22期   作者: 何可新1 宋基阳1 张洋2
[导读] 由于生活垃圾数量增长而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
        何可新1   宋基阳1    张洋2
        (1.华北理工大学经济学院2.华北理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摘  要:由于生活垃圾数量增长而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为实现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垃圾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实施垃圾分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减少产出量,提高利用率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基于灰度预测的成本分析,建立定额+按量收费的数学模型,从而确定了收费标准。
        关键字:灰度预测;利用率;收费标准
一.引言
垃圾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①公众环保意识薄弱。②管理模式存在弊端。③资金投入不足。④垃圾分类效果差[1]。
二.收费标准模型的建立
        为了实现解决生活垃圾污染的有效途径,减少产出率,提高利用率,可建立如下收
费模型:

        其中,S为居民垃圾收费标准,D为定额收费,A为按量收费,Q为生活垃圾处理的平均成本,W为环境补偿,B为政府补贴。
三.收费模型中参数的确定
1.定额收费:
收费对象:从业人员2.5元/月;单位人员(由单位代缴)4元/月;离退休人员1.5元/月。
2.按量收费:
预测生活垃圾排放量如表

3.社会总成本模型的建立
        A.用地成本:垃圾回收储存需要一定的工业用地,平均工业用地为761.38元每平方米,垃圾储存所需土地面积为M,用地需求总成本X1:X1=761.38×M。
        B.垃圾分类成本:分类成本要包括工人人工费用和人均消耗的杂费[2]。
①人工分类成本
        分拣工人平均分拣0.5吨/天/人,管理人员按分拣工人的10%计算,分拣工人平均年工资3.6万元/人,管理人员工资5万元/人。根据垃圾排放量可以得到分拣工人人数.管理人员数目P2为:P2=0.1×P2.人工分拣成本y1为:y1=36000P1+50000P2.
        ②杂类投资成本:主要耗资为人工购买分拣工具的费用和中转站消耗的杂费,分拣工具、水电费、劳动保护用品费总计约1000元/人。由上述可以得到杂类投资成本y2为:y2=(P1+P2)×1000.
垃圾分类总成本X2为:x2=y1+y2.
C.运输成本:垃圾转运成本运输成本X3为:X3=d×N×f×m×L.其中,d为运输距离,N为车辆数,f为单辆车辆来回次数,m单车运输质量,L为单位距离的路费。
D.设施投资:填埋场的投资模式可按20元每平方米库容估算。据此新建填埋场需投资约25亿元。考虑到目前垃圾焚烧厂多采用BOT方式建设,政府在此过程根本不需要投资。因此,政府的投资成本可视为0.设施投资总成本X4=0.
E.排健康损失[3]:据统计某市757.38万人,人口密度574人/平方千米。如人口分布,1125个坐标点的致癌风险代表代表其所在14.57平方千米网格的风险,则每个网格的人数为1.92万元。每个网格的风险与人口相乘为该网格可能致癌人数,各网格可能致癌人数之和及为致癌总人数,为每年731人/年。平均每位癌症患者住院费为41314.48元,按6%的折现率折算到2014年为46420.95元。如果按照人均住院一次计算的话,731人健康成本为61.49亿元。总成本X5=qA+c.

综上生物处理总成本X6为:X6=Y生物固定-y3.
G. 环保宣传成本:如果居民与其他垃圾投放者能在垃圾投放时对垃圾进行很好的分类,那么就可以大大减少垃圾分类的成本。按人均环保宣传费L(元/人)和人口总数P可得宣传总费X7:X7=LP.
综上所述,生活垃圾处理的平均成本为:
.
4.环境补偿
        通过源头分类回收垃圾,提高可回收组分的回收利用率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垃圾减量化,在分类回收的前提下进行回收效益的分析:垃圾回收收益包括自然资源效益和土地资源效益两部分,可以得到垃圾回收效益W(元)与垃圾排放量Z(万吨)的函数关系:.
5.政府补贴
        针对于烈属、五保户、孤寡老人、残疾人;失业人员;享受抚恤补助的家庭;享受最低
生活保障待遇的居民家庭,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补贴,以保证低收入居民对生活垃圾处理服务的正常要求以及城市垃圾处理企业的正常运行,而对于补偿费用的来源即可以政府对城市居民所收纳的定额费用。
参考文献:
[1]杨习居.唐山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5,33(06):35-37.
[2]向宗威,刘惟诚,李涛.对于我国垃圾处理总成本的研究与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8(07):25.
[3]董银昭.深圳市城市垃圾处理的社会总成本评估[J].山西农经,2017(06):54-56.
作者简介:何可新,女,1998.05-,汉,河北保定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金融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