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督站 161005
摘要:我市自招标投标制度实施以来,市政府为认真落实工程交易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市本级及县区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投标活动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不断调整招标投标模式,应对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使招标投标制度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闪亮名片,本文通过总结不同阶段应用模式取得的效果和存在问题,为今后招标投标工作提供了借鉴与指导。
关键词:工程;招标投标;模式;意见
招标投标法的制定使招标投标活动有了法律保障,实行规范化的运作,保证众多的市场主体有机会进入工程招标项目的竞争行列,通过市场主体竞争机制,有力推进了工程交易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和市场主体的诚实信用,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积极意义。我市招标投标制度的实施在不同阶段也面临着不同的问题,需要我们研究总结,扬长避短,不断探索新的应对策略。
1、我市工程招投标模式历史沿革情况
自开展工程招投标以来,我市政府投资工程招投标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1.1 设立标底的招标投标模式。1997年-2003年4月之前,我市采取是设立标底和投标报价有效幅度的招标投标模式。这一阶段招标人在完成施工图设计后,进行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将工程施工图预算价作为招标标底,作为工程招标评标的依据。投标人根据工程施工图编制投标报价,作为投标的商务报价,在确定的投标有效报价范围内的投标人的报价为有效投标报价,通过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办法选出最符合招标人要求的投标人,作为中标人。
1.2 取消标底,经评审入围后最低报价中标的招标投标模式。2003年4月-2017年4月政府出台文件,取消了标底和投标报价有效幅度的招标投标模式。这一阶段招标人在完成施工图设计后,进行工程施工图造价以及工程量清单编制,将编制的工程造价经评审后确定招标控制价和工程量清单,作为工程招标和评标的依据。投标人根据施工图及招标人确定的工程量清单进行投标报价,以评审合格的有效投标报价最低的投标人为中标人。
1.3 设立招标控制价的经评审合理低价的招标投标模式。2017年4月以来,这一阶段招标人在完成施工图设计后,进行工程施工图造价以及工程量清单编制,编制的工程造价经政府设立机构审核后确定招标控制价和工程量清单,作为工程招标和投标、评标的依据。投标人根据施工图及招标人确定的工程量清单进行投标报价,评标委员会评审合格后的有效投标报价,按照评标办法的计算规则,计算确定合理最低的投标人为中标人。
2、不同时期招标投标模式特征及主要问题
从实践情况看,不同时期的工程招标投标模式,各自特征明显,主要问题不同,现分析如下:
2.1设立标底的招标投标模式。此模式特征是体现计划经济的思维,存在以计划指令为指导,通过招标人设定标底,确定投标人报价有效幅度,使投标人的中标价格在招标人可预期的范围内,能够基本反映工程造价情况,投标人在履行合同后有预期的利润,因此,中标人在工程质量安全上不打折扣,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控制容易实现。参与有关各方均能较好发挥作用。此模式主要问题:招标人处于主导地位,评标专家、评审委员话语权较小,市场主体竞争不充分,招标人经济效益目标较难实现,招标人编制标底容易泄露,以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为监督重点。
2.2 取消标底,合理最低报价中标的招标投标模式。此模式特征是招标人不设标底,不设投标报价有效幅度,编制工程预算和招标控制价,投标人根据工程图纸、招标文件规定,结合企业自身实力和当地市场行情,进行投标报价,形成竞争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说还定价权于市场,比较符合市场经济运行内在规律,使工程投资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投资效益。投标人处于主导地位,评标专家、评审委员话语权较小。从制度上解决了标底泄露的保密问题,破解了围标串标问题。此模式主要问题:由于不好界定法律规定的是否低于成本,容易产生不顾工程成本的恶性竞争,造成工程烂尾,施工现场管理难度增大,偷工减料易发多发,工程质量、安全难保障。
2.3 设立招标控制价的经评审合理低价的招标投标。
此模式特征是使投标人报价在一个市场比较认同、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内,既给予投标人比较充分市场竞争的机会,又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招标人工程施工中的质量安全。评标专家、评审委员处于主导地位。此模式主要问题:异议、投诉多,容易发生投标人围标串标行为,工程交易监督、交易服务方,特别是评标专家常常成为围猎对象,导致交易活动中腐败案件易发多发。
3、不同时期招标投标模式的效果
3.1设立标底的招标投标模式。从这一阶段看,由于工程招标投标工作处于制度建立的起步阶段,人们对招投标工作必要性认识不够,对招投标制度的规范性、程序化、法制化了解不到位,处于推广探索积累经验阶段,思想上还处于转变过程中,对通过招投标所能达到的经济社会效益认识不够,还存在计划经济管理的思维的影子。因此,采取的招标投标方法还是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带有主观性,计划性,指导性,招投标工作更注重的是履行程序,确定发包对象,没有充分利用市场的竞争功能。钱省没省不重要,依法履行程序,规范发包是招标人关注的重点。
3.2取消标底,合理最低报价中标的招标投标模式。从这一阶段看,人们逐步认识到招标投标制度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体现,开始认可这项制度。还定价权于竞争主体,不仅体现法律精神,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此阶段取消标底,设置招标控制价,通过市场主体的自由竞争来达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整个社会投资效益的目标。此模式客观上,也促进了市场竞争主体通过不断提升自身技术能力、技术水平、人员素质,通过革新创新来降低劳动力消耗、材料消耗等,推动了整个行业和全社会的发展进步。
3.3设立招标控制价的经评审合理低价的招标投标。从这一个阶段看,招标投标制度已经深入人心,市场主导、自由竞争变成了主流,市场主体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竞争意识在招标投标制度上的得到了充分体现,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工程发包过程中的腐败发生,取得了很好社会和经济效果,同时,招标投标活动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缩影。
4、对当前招标投标工作的几点意见
从宏观上看,我市招标投标制度发展过程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向市场为主,计划为辅(计划调节)发展过程的缩影,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发展壮大,此项制度在经济社会生活中也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内涵,走进了我们经济舞台中央。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招标投标制度的体制机制设计上还需不断探索改进,并创新发展,来助推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解决招标投标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即如何保证公共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防止各参与方权利滥用或权利减损,预防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利用招标投标制度的腐败行为,使招标投标制度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体现契约精神、自由竞争、诚实信用的闪亮名片。今后应在如下方面进行探索:
4.1 体制机制上。要加强政策法规研究,探索更加适合当前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权于招标人,让招标人权责对等,有更多自主权、更大选择权。要强化市场行政管理、市场监督、交易服务分开,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格局。要通过法律顶层设计建立跨行业部门之间合作,形成全社会全行业管理网络,使违法者在一个行业违法在各个行业受限;还要在行业内部各环节之间加强协同管理体系建设,形成鞭子效应,使项目在前期审批、勘察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竣工验收各环节运行上的管理部门目标一致,整体互动,使违法者能够明确感到压力,受到警示,形成依法开展招标投标活动的自觉。
4.2 社会信用上。法律法规体现的是国家社会意志,具有强制性,要求人们无条件执行,是不可触碰的天花板。社会信用是人们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具有社会认知性,是不应触碰的底线,是社会公德和个人道德的集中反映,体现了社会核心价值关。常言说: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负面清单,让守信光荣,失信可耻;守信处处顺,失信处处难,深入人心,营造良好信用环境,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促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4.3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上。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手段,推行电子招投标,远程投标、评标,交易全程监督、全过程留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排查分析招标投标主体一段时间的市场行为,分析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对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估,打击和防范违法违规活动。
4.4 社会监督上。建立更加透明有效招标投标活动公开、公示制度,建立评、定分离制度,评审专家评估制度,加强社会监督,把整个招投标活动放在阳光下运行,减少暗箱操作,避免腐败问题的易发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