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分析——以《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为例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陆青 李春玲 李莹
[导读] 摘要:在高校开展思政教育课程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课堂教育教学的渠道,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进而形成文化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充分结合。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7
        摘要:在高校开展思政教育课程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课堂教育教学的渠道,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进而形成文化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充分结合。文章在研究中,对课程思政和三全育人进行概念解读,之后以《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为例,对具体课程思政建设以及工作开展内容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教育;“课程思政”
        引言
        我国在开展教育事业方面,不仅注重对人才文化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养,同时也较为重视思想道德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在高校开展思政教育课程的过程中,应充分地利用课堂教育教学的渠道,将各类课程与思政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进而形成文化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充分结合。
        一、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概念解读
        (一)三全育人
        所谓“三全育人”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者的简称。
        具体来说:
        全员育人,是指由学校、社会、家庭组成的“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
        全程育人,主要指的是德育教育要贯穿在整个青年学生的大学生涯当中,从学生一进校门到毕业,从每个学期开学到结束,从双休日到寒暑假,学校都精心安排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
        全方位育人[2],是指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结合教学活动、社团活动,借助多个德育教学平台,拓展德育教学的发展空间,为学生提供各方面的成长和发展平台。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
        课程思政是当前我国在大力发展高校素质教育下提出的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主要指的是与高校课程进行融合,进而对高校学生开展素质与文化课程。而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便是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对各个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挖掘,进而得出文化课程与专业融合的契合点,并注重将二者进行深度的融合,进而为高校学生呈现出相应的课程内容,保障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文化的同时,能明确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思想,让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能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献力。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明确课程创新的核心环节,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主渠道作用,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进而实现将思政教育嵌入到专业课程当中,从而达到这样目标的过程称之为课程思政建设[3]。
        二、“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分析——以《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为例
        (一)提升高校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认知
        为了能提升《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思政建设进程,需要在三全育人的理论指导下开展巡宣传教育工作。首要的工作便是应注重提升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认知和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提升教师对《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思政自主设计和开发的重视程度。可以通过邀请行业内知名的教育学者对《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融合优势方面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并通过案例进行相应说明,阐述《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师对《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的认知,可以采用实验的方式来证明《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高校学生教务人员可以将同等级别的高校学生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是使用《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思政建设后的内容和课件进行教学,另一种是采用常规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在实施教学三到六个月后将教学的成果进行展示。为了测试《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的实际作用,可以对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测试,从通过实际证明来让教师提升对课程思政建设中《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自主设计的认知程度,促进教师对《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的应用。
        (二)提高课程思政与课程内容的开发程度
        开展课程思想政治建设过程中对《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进行设计与开发,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思想政治领悟能力。因此在高校教师对于专业学生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过程当中,应注重对《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程度,并且将课程思政与学生课程知识学习进行融合,进而达到全程、全员和全方位育人的目标。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本人认为,首先在选题方面应注重能符合专业需要,同时也能更好展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其次,在课程思政教学辅助素材设计和加工过程当中,因完全按照课程课件的需求,对相应的素材进行收集和加工。再次在开发的过程当中,应注重将一些当下蕴含思政内容的教学内容融入到《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这样才能提升《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整合后呈现出来的效果,最后应注重对呈现效果的课程思政教学素材进行不断完善,也要让学生对参与课程思政的感悟进行汇总,以此来提升专业知识教学和思政教育水平。
        (三)不断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方式
        为了能让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教育活动中,落实全员参与的目标,课程思政《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设计与开发应注重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学校在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设计与开发之前,应当倡导教师对《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设计与开发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教师需要首先将当下与思政相关的实时信息融入到课件当中,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当前与自己课程思政《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设计与开发相关的知识进行关注;其次,教师应将前沿专业技术和当下倡导的主流思想进行融合,这就需要教师时刻关注课程思政《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设计与开发技术的研究先进成果,然后将这种创新的精神和创新成果与主流思想进行融合,让学生了解到树立正确的三观对所学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最后,《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中加入创新的素材。为了实现这样的愿景,学校可以鼓励和支持教师对一些优秀的思政课程设计与开发案例进行学习和借鉴,对当中的一些优点进行标注和记录,为自身《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设计与开发提供一些素材与设计方向。同时,也应当让教师在利用业余时间展开科研小组讨论,讨论出课程思政《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设计与开发在内容方面如何创新,之后将较新的教学课程内容和最近的思想教育内容融入到课件当中,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水平,同时还能让学生通过观看和教学课件来掌握一些新知识。
        结论
        在本次研究中,文章对“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进行分析,并且以《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为例,指出在实际操作中,应提升高校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认知,提高课程思政与课程内容的开发程度,不断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方式,这样才能落实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做好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吕莹.“三全育人”视阈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研究——以Z职业学院为研究对象[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2(03):44-47.
        [2]刘阳.“三全育人”与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互动关系初探——以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为例[J].公关世界,2020(12):53-54.
        [3]艾建平.“三全育人”理念下材料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理论认识与实践路径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2):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