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13012419890105XXXX
摘要:针对低压电气设备的安全风险,建立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提出降低风险的措施,完善低压电气设备使用过程的规范,维护低压电气设备运行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关键词:低压电气设备,安全风险,风险降低,降低措施。
0 引言
低压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安全风险关系到设备的使用周期和安全性能,工作人员需要提前识别安全风险,落实针对性的防护对策,避免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工作人员需要针对低压电气设备安全风险,提出针对性的风险降低措施,保障低压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1 低压电气设备的安全风险
(1)供电风险。低压电气设备在供电过程中,供电设备和施工选型存在问题,此外还存在电缆过载和不阻燃等问题,导致供电线路短路和停电以及设备过负荷等问题,引发电气火灾。此外供电质量存在问题,电压和频率等指标发生变化,出现频率、电压偏差,电压出现波动和善变等问题,影响到供电工作的连续性,引发设备故障[1]。(2)用电风险。低压电气设备用电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低压电气设备选型存在问题,维护工作不合理,存在非常规使用的问题,损坏了设备绝缘性,导致保护失效,引发电气火灾。另一方面是低压电气设备失效,引发电气火灾次生影响。
2 事故类型和原因
(1)事故类型:①触电伤亡事故:触电包括电击和电伤两种,工作人员接触电气设备之后引发触电事故,或者电气设备出现漏电问题,导致工作人员出现无直接接触触电事故。②火灾事故:电气线路和用电设备出现故障,释放电能和漏电都可以引发火灾事故,这类事故包括短路火灾和漏电火灾以及过负荷火灾等。③失爆事故:电气设备防备失效,引发保障等事故。(2)原因分析。引发触电伤亡事故,主要是因为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或者无法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制度,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违章带电操作,工作人员没有积极执行工作制度和监护制度,存在人为失误操作,此外缺乏漏电保护装置,现有的保护装置存在失效问题。引发电气设备火灾事故,主要是因为在带电作业中产生火花,电网发生短路和过负荷以及断相问题。损坏了电缆和设备的绝缘性,引发漏电事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忽视检修、维护电气设备。引发电气设备失爆问题,可能是因为选择了不合理的防爆电气设备型号,缺乏健全的检维修制度,操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引发设备损毁问题。
3 安全风险的评估
(1)识别危险源。评估低压电气设备安全风险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识别危险源。因为电气设备种类非常丰富,实际用途和结构类型具有较大的不同,因此危险源也是不同的。在识别电气设备危险源的过程中,需要分析不同设备的具体情况。在产品设计制造和使用信息中潜藏着低压电气设备危险源。低压电气设备安全风险包括机械危险和电击危险以及电离危险等,细化每个类别,确定引发危险的因素,例如直接接触和电气绝缘失效等都会引发电击危险源。发生电气绝缘失效问题,主要是因为电气绝缘失效和间接接触带电体等。引发电气绝缘失效,这是因为绝缘电阻限值和介质强度以及泄漏电流等因素。
直接接触点电梯引发危险源,主要因为电流超过了人体负荷,电压超过限定值,外壳保护措施不合理。间接接触带电体引发的危险源类型也比较丰富,例如过电流保护失效和保护接地系统故障等问题,发生保护接地失效问题,主要因为接地连接点存在较大的腐蚀性,具有过大的接地电阻,影响到接地系统可靠性。(2)风险识别方法。工作人员利用自上而下风险识别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识别潜在后果,检查设备烧毁和人员电击等问题,确定损害危险的影响力,确定危险源。利用这种识别方法需要结合清单,不会延伸和扩展风险识别范围。利用自下而上法,全面检查所有的危险源,确定危害方式和危害后果,这种识别方法具有全面性和客观性,但是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和物力。(3)确定风险要素。评定电气设备危险源的伤害性和后果,确定财产价值和设备附加价值等。确定风险要素中的严重程度,例如确定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人数和环境破程度等。确定风险要素中严重伤害程度,这类伤害具有不可逆转性,例如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失等。确定暴露频度,确定工作人员在危险环境中的暴露时间和暴露次数。确定危险事件引发概率,这就需要考察工作人员素质和设备安全性以及防护措施等。(4)预估安全风险。①进行预估假定,很多因素都会引发低压电气设备安全风险,在风险评估过程中,需要利用保守的评价方式。评估火灾危险,需要根据危险处境评价值,全面考虑危险的严重性,利用保守的评价值。②实施评估工作,首先需要评估潜在的风险,评估低压电气设备的传统系统和供能方式和保护装置等,保障风险评估效果。落实中间风险评估,在开发设计低压电气设备的过程中出现变更,需要重新确定风险源,提升风险评估工作的准确性,落实跟踪风险评估,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利用补充保护措施,有效的措施评估风险。
4 应对措施
(1)完善安全管理原则。控制低压电气设备全生命周期过程,注重设备选型工作。控制供电环节和用电环节的安全性,尤其需要提高用电过程的安全性。提高电气人员的设计能力和设备操作能力以及监测监控能力等。加强监督电气设备技术,及时排查电气设备的安全隐患,定期落实试验检测工作,试验检测各类电气保护情况,巡查定期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升级更新电气设备。
(2)完善电气设备管理制度。建立采购管理制度,在采购电气设备之前落实风险评估工作,确定设备技术指标,控制电气设备采购合同,到货之后需要验收电气设备质量,加强入库管理。建立电气设备维护管理制度,规定各项检查项目和检查标准,在使用设备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工作要求落实电气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建立设备保护装置管理制度,配置保护接地和接地网,定期检查设备使用情况。建立电动器具管理制度,根据管理要求配备和贮存检验器具和电动工具等。完善重要电气场所的管理制度,例如变压器室和配电室以及电气控制室等,完善人员出入控制制度和消防安全制度以及定期巡查制度等。提升电气岗位操作的规范性,建立电气设备运行岗位和电气设备维修岗位等,保障电气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在日常工作当中,需要落实交接班制度,完成检查工作之后再实施工作。试验工作场所照明系统和低压馈电系统检漏装置,提高保护装置的可靠性。设置远程控制装置,有效控制电压等级,提高装置配置工作的可靠性。
5 结语
根据低压电气设备安全风险,提出针对性的风险降低措施,维护低压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实现工作状态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提升整体工作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晓凤,黄元生,张鹏.分析低压电气设备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降低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