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济薄弱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运行机制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王克德
[导读] 摘要: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特别重视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实现五位一体全面发展。
        云南润奕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特别重视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实现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在对农村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时,处理好农村的生活污水问题尤为重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并制定长效运行管理制定,减轻农村生活污水对水体、土壤的污染负荷,构建文明、和谐、生态、宜居农村。故,治理好我国农村的污水问题,将会是今后农村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基于此,因此本文针对济薄弱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运行机制的建设进行探究。
        关键词:农村;山区半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行管理
        引言
        我国农村经济薄弱地区多为山区半山区,农村居民居住较为分散,一般以二三十户为一组一村,甚者三五户、七八户聚集居住。相对于坝区聚集程度高的自然村,山区半山区的村组生活污水排放量小,排放的生活污水多半进入耕地、农田回用。距河流、沟箐较近的村组排放的生活污水进入周边水体,会造成水体污染。我国山区半山区农村居民村组体量大,特别西南云贵川地区山区半山区农村居民村组体量大,占比高。因此本文针对济薄弱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运行机制的建设进行探究。
        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根据山区半山区农村的人口、农民生活习惯等情况确定生活污水排放量,并结合村组所在区域地形确定污水收集模式和处理工艺。
        1.1、污水排放量核实
        结合山区半山区农村居民的人口数量、常住人口水量和居民生活用水习惯核定居民生活用水量,核定山区半山区农村居民用水定额为40~60 L/人·d,污水排放系数K为0.5。故  污水排放量=常住人口×用水定额×K;污水处理设施设计处理能力=污水排放量×R;R为设计系数取值1.2。
        污水处理设施设计处理能力=常住人口×用水定额×K×R
        1.2、污水收集处理工艺选定
        山区半山区农村经济较为薄弱,且农村居民居住点较为分散,每个村组的污水排放乡较小,连片统一收集处理困难。故污水收集处理总体原则为就近、就地收集处理、回用,即针对二三十户集聚为组村采用统一收集模式,处理工艺尽量选定无动力、无能耗的处理工艺,如塘化处理工艺(化粪池+稳定唐/人工湿地),处理后的中水就近回用于耕地或农田;针对三五户、七八户等聚集居住宜采用每户配置一套化粪池或厌氧发酵池处理,处理后的中水就近回用于耕地或农田。其处理工艺详见图1-1。
       
        图1-1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2、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机制
        2.1、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的难点与痛点
        (1)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淡薄
        山区半山区地区农村多为偏僻山区,交通闭塞,农民接受教育程度普遍低。年龄较大人群大部分均为文盲,环保意识淡薄。
        (2)农村经济薄弱
        在我国,农业仍然发展缓慢,特别是山区半山区,经济基础很薄弱。其一经济形式单一,山区半山区地区农村,交通闭塞,依然以农业种植为主,经济来源形式单一;其二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农村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和儿童,劳动力锐减,双季种植改为单季种植,甚者出现抛荒现象,导致粮食、蔬菜产量下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3)农村缺乏污水治理专业技术人才
        由于农村文化教育落后,适龄儿童受教育比例低,多数未成年人选择辍学外出打工,加之农村生活条件艰苦很多受过教育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也不愿意前往农村工作,导致农村严重缺乏污水治理专业技术人才。
        2.2、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探究
        (1)科学选定污水处理工艺
        结合山区半山区农村较为分散、每个村组人口少、污水排放量小,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污水治理专业技术人才等。在污水处理建设过程中宜采用就近、就地收集处理和回用,科学选定无动力、无能耗的污水处理工艺,减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对农民经济负担。尽量采用塘化处理工艺(化粪池+稳定唐/人工湿地)和分散化粪池或厌氧发酵池处理。
        (2)建立健全完善长效的污水治理运行机制
        建立完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台账,指定运行管理人员,并定期不定期聘请环保专业人员对运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加大环保意识宣传,提升管理人员污水处理设备运行技能。对每户征收适当污水处理费用,用于补贴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人员。
        首先提升农村居民环保意识,主要通过各类会议、知识讲座、标语张贴、发放宣传材料、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农村居民了解生活污水治理的意义、过程、方法等,形成系统的环保认识。
        其次增加资金保障,由于山区半山去农村污水处理工艺多为无动力工艺,其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低,无能耗等特征,适合当前经济薄弱的山区半山区农村污水治理。建议每户征收100-200元/年作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人员的补贴。
        最后技术支持与保障,每个村组指定1-2名村民作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人员,其主要职责为平时巡查污水处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污水收集管网是否堵塞等,如若有故障自行处理解决,确保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正常。对运行管理人员除了加强自身学习,还要积极参加乡级、县级组的环保培训,提升自身技术能力。
        结束语
        处理好农村的污水问题,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山区半山区农村的污水处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污水现状,实现生活污水就近、就地收集处理和会用,同时缓解了山区半山区农村缺水问题。
        参考文献:
        〔1〕潘海生,桑士达,管竹伟,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需构建长效机制[J].浙江经济,2015,(18).58-59.;
        〔2〕曹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管理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10).1-3;
        〔3〕潘陈赢.宁海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户出资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8.;
        〔4〕《云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指南》(云南省生态环境厅,2020年1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