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倩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摘要: 在大数据高速发展下,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了新的变化,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素质以及社会能力是当前高校就业的主要目的。因此,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时,应根据大时代的特点,对创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从而为大学生毕业后创业提供新的途径。本文就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大数据 高校 大学生 创新创业 实践
一大数据时代的变化
1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已得到迅速改善
在信息时代,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各个领域,已经成为继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和其他生产要素之后的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并且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大数据的广泛深入应用和 5G 通讯的迅速普及使人类社会加速走向数据经济时代,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领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并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大数据已发展为国家战略,正在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大数据的开发、应用与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是密不可分的,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帮助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2大数据人才的培养是大数据发展的前提
大数据的推动离不开大数据相关人才的支持。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全球数据爆炸式增长,大数据时代已经开始。随着我们迎接全球数字化的挑战的时代,能够有效处理大数据并掌握大数据应用的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人才保证。但大数据人才在全球仍然供不应求。国务院于2015 年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需要加大对数据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大数据学科的建设。国内外各类高校陆续开始聚焦大数据,布局新学科,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尽管许多程序员正在向大数据领域过渡,但人才缺口无法弥补。未来的大数据人才发展,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依托社会治理的力量逐渐构建形成大数据教育生态。
二大数据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
大数据时代下为高校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方向。大学生能够通过对大数据分布规律的分析,了解到不同的创业渠道,创新创业结构及模式。无需遵循传统的创业项目,大学生提供了新的途径。 但同时,大数据时代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海量信息来源广泛、质量参差不齐,对大学生的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归纳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与失败。
三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建议
1.提高创新创业意识。
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必须基于创新创业意识这个前提。首先,大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加强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了解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形成并强化对创新创业的认同感,提高创新创业意识。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业越来越广泛,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将生活中的各种心情、创意公布在网上,给人们创业想法的萌发带来了一定的契机。就此,大学生可以通过浏览博客、微信、微博、百度大数据等途径,加强对市场需求信息的敏感性,加深对社会发展动态的了解,培养自身创新创业兴趣,激发创新创业思维。
2加强提升创新思维能力训练。
学生应改变以往被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惯性,提高学习主动性。目前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慕课、微课、云教育也逐渐兴起,不仅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更为多样化,同时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此外,随着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移动学习也成为可能。学生可以利用学校提供的或网络在线免费的微课视频,学习软件教育游戏、课件电子书、云端学习资源等条件,结合自身需求对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自主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习惯,还可以促进学生借助此类数据平台广泛涉猎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扩大知识的广度,学着从多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逐渐形成发散性思维习惯,提升创新性思维能力,为创新创业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加强大学生创业的信心
随着我国政策及法律法规的提出,高校开始逐渐开始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如建立创业科技园,但在对大学生创业理念教育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为大学生创造模拟体验的体会。此外,还需要发动社会、校内力量,帮助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尽量规避风险,保证创业项目的成功运营。 发挥大数据的优势,通过网络为大学生提供咨询服务,鼓励大学生与企业合作,从而树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自信心。
4构建线上线下双重教育模式
高校在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不能仅局限于课堂,应当充分利用网络资料的优势,开设网络课堂。可以将创新创业的细节、关键点融入线上讲解过程,使大学生在网络课堂中了解到更多的有关创新创业的知识,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收集大学生的信息及数据,了解大学生的知识盲区。从而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实现个性化教育。
5改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环境
必须在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该领域相关工作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基础上,向大学生提供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与大数据结合或面向大数据的研发人才,以及在创新创业团队的运营和管理中的骨干和领导人才。加速搭建双创平台,优化产业布局,大数据助力科技创新发展、实现成果与企业生产对接,提高创新成果转化,改善实践滞后的局面,以实现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通过搭建大数据平台,围绕创新研发、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和联合众创等展开实训教学,开展双创实训营和研讨会等,点燃创业激情,提升综合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科技的发展,加快创新与创业的联动,全面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加快创新创业与育人实践联动,自觉对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加快创新创业与社会服务联动。
5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一是,大学生可以借助校园教育大数据平台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特征进行分析,了解自己在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主动弥补自己的能力短板。积极参与实验课程活动,在实验课上学习应用学校提供的 ERP软件、沙盘模型等各种资源,通过对软件的实践模拟操作增强自身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二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团、学科竞赛、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并巩固理论知识,通过设计创业企划书、演讲比赛、实习等实践形式提升自己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以及独立从事科研活动的能力。此外,还要学会利用微课资源,边学边操作,自主学习一定的数据分析技术,学会用数据说话,通过数据分析明确参赛方向,将执行过程数量化,掌握数据的预测功能,根据市场导向设计参赛项目,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促进成果转化。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是创新机制,把教学平台、科研平台、产业平台成为推动创新才创业教育强大推动力量,培养既能掌握数据科学又能掌握数据工程技术的人才,以及在相关应用领域具有较强的沟通和理解能力的人才,不断探索和创新大数据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式,培养受时代和市场欢迎的人才,要进一步健全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
参考文献:
[1]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 吕秀梅.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18
[2]大数据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挑战、问题与对策[J]. 丁玉斌,刘宏达.??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
本文系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创新创业基础与社会实践》课题项目(湘教通〔2019〕3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