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确权颁证让不动产变活资产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8卷第19期   作者:马玉召
[导读] 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是基层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由于基层面临诸多复杂情况,确权颁证过程中存在各项困难,时间紧,任务重
        马玉召
        郓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 菏泽 274700
        摘要: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是基层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由于基层面临诸多复杂情况,确权颁证过程中存在各项困难,时间紧,任务重。对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应提上日程,有效加快土地确权颁证进度,特别是在技术上和验收上更加严控把关。因此,做好土地确权颁证是一项耐得住,经得住,扛得住的为民工程,有效利用村“两委”职能职责作用,发挥好群团关系,把土地确权颁证做实,做细,做深,做好。
        关键词:农村;土地确权;颁证
        前言
        农村土地确权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涉及到每个农村家庭的幸福与社会和谐稳定。做好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有利于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更有利于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1土地与农户的影响联动关系
        1.1土地拉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就地方而言,土地是拉动地方经济的主要引擎。从农户方面分析,在现有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或城市转移,大大提高了土地抛荒比例,从最初的人人想要耕作农田到随意抛荒现象,很大程度上浪费土地资源,没有对土地进行合理利用。从经济方面分析,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在不断发展,人均GDP逐年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攀升,此过程中推动经济发展的是土地资源的大量开发,并没有采用合理的方式利用土地资源。
        1.2土地调整社会和谐安定
        当前,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土地提供的资源。农民对土地的认知感非常深厚,从古至今,土地世世代代没有离开农民,随着人类不断进步,逐步走向集中化,慢慢形成现在城市聚集地。
        2土地分配使用理论框架
        2.1土地合理分配明晰化
        从目前整体发现,农村有较多土地抛荒现象,为防止土地资源被闲置,相应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基本上实行流转或托管等方式,而土地托管相对于其他农业生产性服务,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优势明显,托管组织通过横向服务规模扩大和纵向多环节服务,实现了服务成本降低。
        2.2土地合理使用规范化
        土地明晰界定后,充分发挥确权办证作用,防止土地被流失和界定不明晰情况等发生。家庭收入结构反映了农户农业劳动力的投入水平或兼业情况,在土地使用上更加规范,利用熟知劳动力结构进行正确耕作农田,利用更加先进技术采用电子数据进行分析界定土地是否规范,通过制度的规范更加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3农村土地确权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土地确权是指对农村土地的使用权、所有权以及其他权利进行确认。农业部门对农民的耕地、开垦的“四荒地”等土地进行清查,对土地承包的经营权进行核实,并把承包合同全面落实到户,从而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边界不清、登记不全等问题。农村土地确权能赋予农民更加充分、明晰,更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一旦完成确权工作,就可以明确国家、集体以及个人在土地上的关系,能有效解决现存的土地纠纷问题,使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法律的保护,还能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农村土地确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3.1历史遗留问题难以得到妥善处理
        历史遗留问题很难得到妥善处理,如典型的“四荒”土地问题:由于历史原因,绝大多数农民在开垦“四荒”土地时,并没有得到地方政府的允许,现在也拿不出法定的手续。又如,在村委换届或者是相关部门人员发生变动时,出现了管理档案遗漏问题。由于土地权属问题在确权方面调查取证的难度较大,原始资料不齐全,使一些确权工作无法得到深入的推进,这给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整体进程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3.2法律界定不清导致土地纠纷
        现阶段,由于法律界定不清导致的土地纠纷问题主要如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三权”界定不清导致的村镇集体与国家相关部门的土地争议问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法律缺失而导致的土地纠纷问题等。法律法规的缺位,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对土地权属难以进行明确的界定,政府对地块信息进行公示后农民仍质疑较大,即使进行勘察实测也难以解决一些土地边界的纠纷问题,民众的不认可一方面使认定结果最终无法登记,另一方面使基层农民的诉求也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3.3确权工作的执行标准不统一
        在确权工作的执行方面,中央对地方政府进行了原则性指导,如对确权工作的推进思路、工作的基本原则等,但对于政策的实施路径和推进方法仍需要地方政府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落实。在这种情况下,就导致部分政策在落实方面的标准不统一,如对私自开垦的集体土地、占用的机动地是否应恢复原状,还是以民主协商的方式重新进行承包登记,对土地的折算和亩数确权的登记也缺乏明确的执行标准。这些都涉及确权工作的具体执行,地方政府在执行时往往缺乏统一的标准,从而导致不公平现象的产生,同时也会让农民对政策的预期产生较大的不确定性。
        4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的措施
        4.1加强实施主体职能职责界定及分工明确
        通过召开协调会议,把各个部门的职能职责划分界定清楚。一是加强主体责任制;二是完善职能部门制度规范化,完善职能职责和制度的规范是当前农民土地确权的任务之要;三是合理抽调工作人员,抽调一些对土地确权工作较为熟悉的工作人员。
        4.2加快土地确权技术先进性
        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通过外部资源共享加快技术的引领性,采取多种途径进行土地确权,引进先进技术对地形地貌较复杂进行测算和管控。
        4.3读懂上下级文件认真研判实施
        上级下发有关文件,应认真读懂。同时,了解镇情村情召开土地确权宣传会议,分析目前土地确权存在的问题,争取提前完成土地确权事宜。
        4.4建立有效土地确权体制机制,化解矛盾焦点
        土地确权颁证过程中不难有争议和矛盾,因此,建立有效机制进行规范。一是在村级镇级设立土地纠纷处理点,及时化解争议和矛盾;二是因地制宜,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三是成立专业村级土地矛盾纠纷小组,对两家农户土地有争议的,采用实地了解具体情况加以化解矛盾。四是建立防控处理机制,发现突发土地纠纷事件,及时采取有效应急处置方案,控制当时争执局面事态。
        4.5加强土地确权正面宣传引导,形成人人参与意识
        一是通过电视,手机,媒体等方式宣传土地确权颁证,构建土地确权颁证人人参与意识,将土地确权颁证事宜宣传深入人心;二是制定较为突显的标语和横幅,特别是在人群较为密集和社会矛盾较为突出的地域加以正面宣传引导;三是实地宣传土地确权颁证有关政策,制订《几问几答》手册,用最“接地气”方式解答疑惑。
        结束语
        总之,做好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厘清地证关系,打牢承包基础,保障百姓利益,才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找到发展新路子,提供规划参考依据,最终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参考文献:
        [1]罗必良.论服务规模经营——从纵向分工到横向分工及连片专业化[J].中国农村经济,2017(11):2-16.
        [2]田云.认知程度、未来预期与农户农业低碳生产意愿——基于武汉市农户的调查数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77-84.166.
        [3]樊晓光.地方政府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建设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5.
        [4]张晓菊.定西市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实践探析[J].南方农机,2019,50(16):238+243.
        [5]胡桂娟.浅议规范农村土地确权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J].山西农经,2019(1):6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