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心理健康教育于体育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9期   作者: 张洪凯
[导读] 时代在不断发展,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所存在的各项问题
          张洪凯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 江苏省 南京市 210000
         摘要:时代在不断发展,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所存在的各项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很多心理健康问题是隐性的,会慢慢地蔓延,如果不及时疏解学生的心结,很容易引发大的心理问题,尤其是高中学生,他们的学习压力比较大,更需要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借助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舒缓心情,让他们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好的选择。本文就此展开探讨,立足体育教学,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一教育活动中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体育游戏;竞技活动
         引言:
         从当前的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来看,很多学生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只不过有的问题比较小,比如:自卑心理、不愿意和别人交流,这些都是心理健康问题的范畴。不严重的问题暂时不会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是如果不及时疏解,在后续很可能会引发大问题。从本质上来看,体育这门课程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在各种运动中拥有健康的体魄以及乐观的心态,所以本文也就从这一角度入手,提出引入游戏活动以及竞技活动这两种策略。
         一、引入游戏活动
         我国素质教育在不断推进[1],所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就理所应当的被提上日程。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游戏活动来提升融合效果。众所周知,在任何一项运动或者某一学科的学习与接触前,兴趣是最重要的前提因素,在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游戏活动的全线贯彻,帮助学生培养对各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更轻易接受各项运动。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会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同时也对于新事物有愿意尝试,因此在课堂中落实游戏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设置的活动中达到能力的提升与体质的增强。游戏活动的实质其实就是体育课程的趣味性教学,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各个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时都不能只关注知识积累,更需要关注自身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各项关键品质以及能力,而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关键就是让他们对这门课程产生极大的兴趣。具体到体育教学中,就是让学生能热爱运动,在运动中体会快乐,变得更加开朗,这样也就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比如在足球的训练中,要先让学生对这一项训练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可以先设置游戏:快递员。在游戏的开始前,应该对学生进行规则的讲解,规则的讲解是非常必要的,不能省略,在此环节可以融入一些足球运动的基本规则,将其融入游戏中,学生产生规则印象,强化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规则的认知。

游戏设置为学生作为快递员,将足球视为快递,设置相应的要求,例如所用时间、注意事项,然后进行快递的运送,将相关的运动器材跑步传递到另外的学生手中,以此类推,完成最终的游戏活动。
         二、组织竞技活动
         想要让学生的身心能够健康发展,就要让他们对生活,对学习以及各种事物抱有极大的兴趣,平铺直叙的活动无法让这种兴趣保持持久,所以可以组织竞技活动,这样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变得更有追求,对生活充满信心。而且经济类活动肯定有输有赢,借此就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信念,培养永不言弃的精神。不过应该注意的是,在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由于肌肉的疲劳而导致学习与运动兴趣下降,从而使体育项目无法继续开展或者开展受阻,这会导致后续的课程难以顺利进行。而且由于学生的兴趣下降,则会忽然终止体育运动,对于学生的肌肉发育不利,甚至会导致肌肉乳酸聚集过多等问题,导致身体正常发育受阻[2]。所以要开展竞技运动,教师也应该以正确的教育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运动,以竞技的形式来焕活学生的运动热情。
         比如在高中体育中,可以设置足球比赛,比赛形式不固定,应该体现多样化的特征,以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比较简单的如脚内侧踢地滚球训练。在场地内,将球员分成5人一组,每组一个球,队员依次做完这一动作,先按照规范做完的一组为获胜。小组之间展开激烈的竞赛。应该注意的是,要积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防止在比赛过程中出现意外伤病,影响学生的身体发育与日常学习生活。在进行完相关的规定解说事项后,教师充当裁判的角色,以口哨为令,学生开始竞赛。这样的活动能够使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得以满足,同时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运动兴趣,对于学生的身体发育、体能的强化以及各个方面都产生积极作用和重要影响。
         在进行完竞技活动后,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放松活动。由于此过程中对学生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高强度的运动,因此肌肉中的乳酸不断聚积,如果不进行放松运动,则有可能导致学生的肌肉酸痛、全身不适等,对竞技体育产生畏惧心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可以从引入体育活动,以及组织竞技活动这两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态拥有比较好的体育运动精神以及习惯,为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崔世林.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考试周刊, 2012, 000(086):96-96.
[2]董旺. 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体育教学[J]. 新课程(上), 2011(2).
本文系南京市第十一期“个人课题”立项课题“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学生体质健康教学有机结合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文号:Ot00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