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9期   作者:陶圆红
[导读] 在应试教育模式和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将完成教学任务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重点
        
         陶圆红
         江西广电小学  江西省  南昌市330000
         摘要:在应试教育模式和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将完成教学任务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重点,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本就是需要逻辑思维作为支撑的学科,如果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采取统一式的教学,那么,很容易造成教学效果的分化,因此,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才是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创新的方向。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分层教学的实践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分层教学;实践
         目前来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大多采取的是大班教学,而大班教学的模式便容易使得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被忽略,再加上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任务越来越重,为了在教学课时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教师也没有将分层教学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之中。由此可见,想要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分层就必须要对当前教育模式中的现存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而问题的解决又应该从认识不足入手。
         一、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大班教学无法兼顾所有学生
         小学数学教育最常采用的就是大班教学,由于这种方式既能够节约各种教学资源,还能够在固定的时间内实现几十个学生的共同教学,虽然,大班教学的方式能够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学效率,但是,也因为大班教学而使得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将不同学习水平和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置于共同的班级,几十名学生共享一套教学资源,无论是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还是教学节奏的把握上,教师都需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和需求,即使在讲解练习题需要互动时也无法做到一一提问和回答。比如,在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时候,有些学生一点就透,而有些学生对于这个问题做不到立即消化和理解,如果教师没有考虑到这类学生的不同情况,那么,很容易造成教学效果分化的问题。
         2.重速度忽视效果缺少针对性教学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确压力重重,因此,有些教师便会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灌输式的教学活动,这样一来,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剥夺,课堂上的互动也会减少,而重速度忽视效果的教学模式只会压的学生喘不上气。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由于需要在有限时间内灌输给学生理论知识与解题技巧,课堂便会出现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局面,而有些学生可能跟不上教师快节奏的教学步伐,对于方程式的掌握和应用都存在着盲区,如果教师不对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很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数学很难”、“不会”等都会打消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
         1.深入了解每个学生学习基础,进行针对性分层
         小学不同阶段的每位学生学习基础是不同的,拿幼儿园升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现在不提倡幼儿园小学化,因此,在幼儿园学生几乎很少能学到一年级的东西,而有些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比较重视,除了汇报一些辅导班之外,还会积极给学生进行知识的辅导。而有些家长忙于工作腾不出时间给予学生提前知识的辅导,而这些学生上一年级便几乎处于零基础的状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从而进行针对性分层。比如,有些学生1-20的数字书写仍存在问题,而有些学生已经能够对1-20以内的加减法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之前首先应该对班级上的学生进行学习基础摸底,通过一张测试卷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从而为分层教学提供依据。
         2.合理分组制定学习目标,进行差异性分层
         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进行合理分组之后,教师应该根据每一组学生的水平和特点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学习目标,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激发自己的潜力去触碰学习目标,同时,也能够在学习目标的完成中拥有获得感。比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时候,有些学生只能数到20,而有些学生很早就能够数到100并且能够正确的书写每一个数字,因此,教师便可以让能力较差的学生只会数到100且正确书写数字即可,而对于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尝试让他们寻找100以内数字的规律并尝试根据之前1-20加减法学习的内容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进行预习,这样一来,能力较差的学生学习起来也不会感觉特别吃力,而能力较好的学生也能够获得能力上的进一步提升。
         3.注重学习方法的多样化,进行有效性分层
         小学数学学习方式有很多,但是,并非每一种学习方式都对所有的学生适用,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也应该注重不同能力学生学习方法的多样化,从而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性分层。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相关内容的时候,有些学生对于抽象的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有些学生却能够在牢牢掌握课内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对知识进行延伸和扩展,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采取能够被学生所接受且能够达到有效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针对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尽量多以实物、图片抖比较生动、具体且直观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从而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找到图形的特性。而对于能力比较好的学生,教师便可以让他们再完成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课外扩展的探索,通过让学生多加练习、自行设计组合图形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多角度思考能力。
         结束语
         虽然传统教育思想和应试教育模式依然存在,但是,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必须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只有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才能够使得教学效果更为理想。
         参考文献:
         [1]拉毛草.基于分层教学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205.
         [2]施一梅.分层异步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261.
         [3]王红.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差异教学的路径研究[J].学周刊,2020(19):45-46.
         [4]杨莹玲.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分析[J].才智,2020(16):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