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昊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江苏盐城 224002
[摘要]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为线索,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每个项目,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去解决问题。如此,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都得到同步提升。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传统服装设计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开始暴露,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教师素质能力水平较低以及教学评估体系不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服装设计实践课程可以引入项目驱动式教学法,以此提升学生的服装设计实践能力。
[关键词]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服装设计实践;教学创新
服装设计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着重于培养学生服装方面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学科。当前,服装设计教师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市场、企业发展需要相契合的创新实用型人才培养方法。过去的服装设计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明白书本知识,无法适应企业工作的需要。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出现,能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完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将实践提到和理论并重的位置,让学生切实掌握实用服装设计专业技能,全面提高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本文特分析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服装设计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传统“服装设计实践”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
服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教授基础知识,还需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并熟悉服装设计的创新思维和方法技巧。但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服装设计教师往往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2]例如,有些学校的服装设计教学大纲存在问题,大学一年级到三年级采取的教学方式,大多是将制版理论直接从课本上照搬到纸上。制版是一门技术性课程,学生必须在实际服装制作过程中亲手操作,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即将课本制版理论和制版实践课程结合起来。但是,一些学校的教学大纲并未考虑到这一点,导致学生完成制版课程理论学习后,只掌握了理论知识,却不知道实际生产过程中工艺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二)教师实践能力水平不足
当前,服装设计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实践经验、能力不足。这些教师大多一毕业就直接应聘学校教师,并没有参加过与服装设计相关的工作,对服装设计的认识仍旧停留在理论上。教师缺乏长期培养的观念,在服装设计实践教学中按部就班,未和实际服装行业行情相结合,导致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不高。时间一长,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影响,在遇到设计难点的时候不愿意思考,创新思维缺乏,无法独立完成服装设计作品。
二、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服装设计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服装设计实践”项目驱动式教学流程分析
1.教学设计
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项目驱动式教学是一种实践和理论并重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将学生本身学到的知识和实践技能操作融合起来。另外,教师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学设计需遵循综合性、层级性及现实性原则。在项目设计这一环节上,教师要先联系教材知识点和企业生产实际,然后从生产需求出发制定项目驱动式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项目的时候,要考虑跨度大小和难易程度,突破传统课程安排,将一个阶段作为整体目标任务来开展总体设计。
项目实施通常基于小组合作形式,学生可以通过项目实践来取长补短,加强同学间的交流。
2.实施过程
以服装设计实践课程为例,在设计教学项目前,先和服装企业商量,深入调研该企业品牌,整理相关资料,和学生一起设计教学项目,具体实施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项目任务。比如,以“给某企业设计2019年春秋季度女装系列产品款式”为主题的项目,学校可以邀请企业相关设计人员来给学生详细介绍该项目的实际情况,再由教师分组,学生合作完成项目,即设计一套女装款式。第二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互联网、服装杂志及服装市场等渠道进行市场调研和收集信息。第三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联系资料,厘清设计思路,确定项目任务的数量和进度,制作演示文档。第四步,学生进行具体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小组学生各尽其责、积极构思,再集中讨论、各抒己见。其中,教师主要负责控制设计进度,针对小组讨论出的问题进行指引解决。第五步,学生分组展示本次项目设计作品,阐述设计秉承的理念、思路及采用的相关技术等。在小组展示讲解的过程中,其他小组可提问。就学生设计获得的成果,企业设计人员可以进行评估,设计出色的作品可以直接作为“款式备选方案”,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发挥激励作用。最后,教师对整体项目实践效果进行评价,提出不足和解决方法。
3.实践结果分析
完成课堂教学之后,教师要基于课堂观察,对学生展开调查。目前的结果显示,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很高。由此可见,将项目驱动式教学应用于服装设计实践课程,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大部分学生也反映,该模式教学相比于传统课程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最后的测试结果显示,项目驱动式教学能帮助学生取得更优秀、更突出的成绩。
(二)“服装设计实践”项目驱动式教学反思
“服装设计实践”课程教学中,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项目设计通常基于企业的实际项目,教师再根据教学知识及学生学情进行适当修改,最后以企业项目模拟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为使项目驱动式教学效果实现最优化,教师要强化自身实践能力。在项目开展前,教师可以先进入服装企业参与实践设计训练,亲自体会服装设计生产和销售流程,以此丰富实践经验,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从而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针对性找出学生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此外,因为服装是跟随流行趋势不断变化的,所以教师要保持理论教学的新颖性,教学内容也需要和流行紧密结合。因此,教师在理论教学的时候,需要结合最新服装流行元素、制作工艺、服装材料以及服装机械等,借助互联网更新教学内容,保证理论教学的新颖性,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总而言之,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实践教学方法,有助于解决过去服装设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如重理论轻实践、教师实践能力水平不足及教学有效评估与反馈手段缺乏等问题。在实际项目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分析可行性、教学设计、具体实施以及实践结果分析这几环节来完成一整个项目实践流程,真正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企业培养出急需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蓉蓉.项目驱动背景下服装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应用体会[J].中外企业家,2019(32):146.
[2]李翔宇.基于项目驱动模式的服装设计课堂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165.
[3]王斐.项目驱动模式下服装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探讨[J].才智,2019(11):90.
[4]杨慧.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服装设计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大观,2018(9):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