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远辉
(五华县棉洋镇农业服务中心林业工作站,广东 梅州 514000)
摘 要:让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了解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探寻出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而使生态环境稳健发展。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林业资源是林业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人人都需要有深入保护环境的意识。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随着人们逐渐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林业工程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林业建设不仅能够加快林业发展的速度,还可以使环境保护工作高效完成。林业工程中所包含的项目十分丰富,并且各项工作内容都较为繁琐,这也为加大了林业人员的工作强度以及工作难度。
一、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
(一)未能合理使用农药
部分林业单位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较少,未能了解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方法,在使用农药时不够合理以及规范,只是依照自己原有的经验使用农药,这样并不能起到防治林业病虫害的效果。例如,部分人员在发现大规模林业病虫害时,第一时间就想到用农药解决,但是由于他们对农药并没有正确的认知,认为农药用量越大、消灭病虫害的效果便越好,从而并不会使用多种防治手段,过分依赖农药的使用。这样的解决方式,很有可能出现适得其反的现象,加重林业病虫害的现象[1]。
(二)天然林业数量较少
目前,我国多数都为人工种植林业,自然形成的林业数量较少。而大规模的人工林业缺少相应的稳定性,树木种类较为单一,使得生态系统不够完善,林业中的害虫没有天敌的克制,进而大量的进行繁殖,导致林业遭受病虫侵害的几率较大,会逐渐对整个林业造成损害。在病虫侵害林业的过程中,很容易蔓延到天然林业中,使得林业的病虫害情况十分严重,若大面积爆发病虫害,所形成的损害更大[2]。
二、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关键技术
(一)增强监测以及预防有效性
在进行苗木移栽以及培育时,应实现苗木健康生长这一目标,合理完成树种的选择,并科学的配置灌木以及草丛,让多品种的树木都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使其更好的生长。与此同时,林业人员可以使用穿插种植的方式,增强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另外,林业部门需要定期进行苗木建议操作,对一些抗病性以及抗逆性较强的树种重点培育,进而减少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几率,有效控制林业病虫害。在进行林业病虫害监测工作时,需要关注其良好的前瞻性,重点勘察规划好的检疫范围,定期展开相应的病虫害巡检工作,让专业的病虫害监测人员对尤溪县林场周边环境以及树木情况进行分析与观察。
(二)农药使用更加规范、合理
在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应当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不管使用哪种防治措施,都需要保障林业生态效益,尽可能减少农药用量,不要使用高残留、高毒性的农业,进而使周边生态环境不受到影响。同时,有关部门应当将生物病虫害防治以及物理病虫害防治措施应用到病虫害管理中,加强对于无污染防治措施的使用[4]。比如,有关部门可以使用松毛虫开展赤眼蜂防治操作,这种方式也成为天敌虫害防治,不仅能够有效完成病虫害防治工作,还不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三)构建完善病虫害防治体系
首先,有关部门应当构建健全的病虫害防治体系,在实施各项病虫害防治工作时,需结合实际情况以及技术手段,合理地安排检测工作。同时,工作人员需了解树木的生长情况,进而展开针对性的检测操作,若发生异常情况便能够第一时间上报并解决。对于已经形成病虫害的树木,应当在发现病虫害时,第一时间做出封闭管理以及隔离等操作,避免林业病虫害的范围进一步扩大[3]。
其次,有关部门应当加大林业保护的力度。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逐渐出台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相关的政策,但是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经常乱砍乱伐,使林业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这也让自然林业的数量越来越少,十分容易发生林业病虫害。因此,有关部门应当严惩不法非子,加大对于不法分子的惩罚力度,进而从根本上上保护天然的生态环境。
(四)加快生物防治技术的使用
需要大力建议进行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我国未来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生物防治技术以及应用规模应该出现了巨大的变化,需要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并普及应用。通过使用生物性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等物品,有效减少化学物质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污染,并降低化学物质对病虫害天敌造成的影响,促使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可持续控制。与此同时,相关生物工作研发人员,需要积极研发全新的生物防治技术,促使其能在我国林业管理中大推广使用,逐渐提高我国林业树木的质量以及数量,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林业病虫害问题已成为了林业工程建设的重点,只有加强对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才能够使林业工程得到良好发展。同时,林业部门技术人员应当创新、提升病虫害防治理念,找到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进而减少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几率,保障树木的生存质量,让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有利条件,最大限度上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贵瑕,王元营.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应用研究[J].种子科技,2020,38(14):84-85.
[2]雷海莲,惠学德.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J].种子科技,2020,38(14):87+89.
[3]王鹏飞.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20,14(20):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