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月莹
上林县大丰镇大丰街第二小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500
[摘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文章,同时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相较于城市的孩子,农村地区的孩子在学习资源和学习条件等方面较为匮乏,同时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的支持,因而在朗读能力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在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在朗读能力的提升中实现综合素质的不断增强。本文就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作出了相关论述,希望能为有关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朗读能力;培养;途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朗读能力也逐渐受到重视。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良好时机,加强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断提高对阅读的兴趣,正确使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众所周知,农村地区的学校大多处于教学资源匮乏的困境,不仅缺少足够的阅读材料,同时也没有系统的指导,倘若不及时加以改进,就会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其朗读习惯、朗读技巧的指导,以此来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并为学生搜集更加优质的朗读资源,让学生能够在科学的教学中学会朗读、愉快朗读。同时,通过长期的朗读培养和训练,学生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促进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和作文写作能力的提升,使学生能够真正通过有效的朗读学习受益。
一、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
要想不断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并通过朗读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不可或缺,良好的习惯能够不断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首先,需要保持正确的朗读姿势。坐着朗读时,要求学生做到身体端正、两脚自然平开,同时眼睛平视书本文章;站着朗读时,要求学生身体站直,眼睛要注视书本,读书的声音要响亮,同时保持积极的自信心。在正确的姿势下,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朗读表现更加优异,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保障其身体发育的健康。其次,需要对学生的朗读过程作出严格的要求。有的学生在读书时容易多字或漏字,还有的学生在朗读时无法做到正确的停顿,往往容易将一句话分开,或是将几句话连在一起,这些都是朗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需要教师的及时纠正。因此,教师应当要求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并根据每个句子之间的标点符号进行正确的停顿,把握朗读的节奏,这样才能使朗读达到应有的效果。最后,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养成主动朗读的习惯。
例如,在每堂课开始前利用2-3分钟的时间对所学过的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进行朗读,这样学生能够在日复一日的锻炼中提升朗读能力,同时也能够不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二、指导学生朗读的技巧
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是提高朗读能力的前提,不同的文章有着不同的体裁、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朗读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不同的方法,才能做到富有感情的朗读,并做到正确的断句和停顿、读好每句话的语音语调等等。由于农村小学生普遍缺乏一些朗读的技巧,因而教师在此方面需要对学生进行重点的指导。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如何根据课文的内容以及语境合理把握朗读的语音语调,有的字词需要重读,有的字词则需要轻读,教师可以在带读时要求学生将这些需要注意的事项标记在对应的句子旁,这样能够为学生在朗读中给予一定的提示。其次,教师需要运用丰富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小学生年龄较小,大多喜爱玩乐,那么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情景表演,将课文中讲述的内容通过表演展示出来,同时请不同的学生轮流担任旁白的工作。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表演的过程中更加准确地揣摩人物的心理,并体会该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能够使其课文的朗读更加符合语境和文章背景,从而实现有感情、有技巧地朗读。最后,当学生逐渐掌握了相关的朗读后,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不断增强其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在朗读中收获成就的喜悦。
三、增加经典作品的诵读
诵读经典作品是一种提高朗读能力的有效手段,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看到更大的世界,同时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了解并学习经典作品中的优秀品质,进而推动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因此,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积极为学生搜集经典作品,选择其中容易理解的片段带领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选择《西游记》中的精彩情节,首先带领学生进行朗读,然后为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经典诵读的活动中。当学生对朗读内容有了正确的理解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个人朗读、分组朗读以及接龙朗读等,使学生在多样化的互动型朗读中开展观摩、交流,积极学习他人在朗读中的长处,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其文化知识。另外,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传诵经典”的朗读活动,让每位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朗读,并为其他同学讲解自己朗读的内容,包括作者、文章蕴含的感情、作者的写作目的等等,这样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还能给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朗读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阶段的教学,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观念,认识到朗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断挖掘优秀的教学资源,有耐心、有恒心地指导学生开展朗读训练,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不断推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余天芳.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的方法[J].中国教师,2017(01):23-25.
[2]黄继铎. 纠正低年级学生朗读常见毛病之策略[J].新课程,2016(09):12-13.
[3]苗现霞. 浅析农村小学朗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8(1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