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系统的供电所线损精益化管理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1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第17期   作者:杨秋倩 苏锦坡
[导读] 线损率是综合反映电力网规划设计,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主要经
        杨秋倩 苏锦坡
        泉州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惠安分公司, 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线损率是综合反映电力网规划设计,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加强线损管理,能够明显提高供电企业的经营利润。按照公司以精益管理为载体,导入”消除浪费、创造价值、持续改善、精益求精”的精益理念,强化”成本效益”意识的精益管理思路。本文主要针对信息化系统的供电所线损精益化管理来展开研究,然后结合各方面因素来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供电所的精益化管理提供帮助,从而促进我国电力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供电所;信息化;线损;精益化管理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工业生产与人们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力资源。电力资源需求逐日增多,使得供电所开始加大力度发展运营规模,长久积累下来的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其中以线路损耗问题最为严重。目前电力资源损耗严重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线路损耗,因此供电所需要高度重视线路损耗管理和控制力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实现提高供电所运营效益。
1 对线损进行分析
        当电力网进行电能输送和分配电能等时产生的损失称之为线损。在供电量中,线损电量所占的比例将其称作线路损失率,即线损率。按照种类的不同,可以将线损分为定额线损、理论线损、统计线损、管理线损等。理论线损主要是指电力网进行输送与分配电能时,由于电力网供电设备、负荷情况主要是由参数所决定的,且无法避免,属于电能消耗正常范围之内,同样可以利用理论对其计算,又称作技术线损与不可控线损,其主要产生于电力营销过程。当计量装置、表计误差、人为因素等导致线路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失时,则将其称作可控损失。而统计线损(又称为考核线损、实际线损)按照购电和售电时电能表呈现的数据对其差值进行计算,换而言之,统计线损为供电电量、售电量之间的差值,属于考核企业是否完成线损计划的重要标准。通常情况下,统计线损的计算公式为:统计线损=理论线损+管理线损。
2 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的配网线损精益化管理现状
        2.1配网线损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电力资源在实际的运送中会产生线损问题,影响配网线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电阻影响。在配网系统中存在各类电气设备,包括变压器、电动机、导线等。这些设备都有电阻,那么在电流传输的过程中都会对其形成一种阻碍作用,而电能在运送过程中就需要克服各种电阻造成的阻碍作用而进行运输,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对能量造成一定的损耗和消耗,这就形成了配电线损,这部分线损来自于电气设备的电阻;第二,磁场影响。变电设备在改变电压时必然会改变磁场,而在这个过程中各种设备进行运转就必然会产生热现象,这种现象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电能损耗。
        2.2管理人员责任意识较弱造成管理信息不到位
        在配网线损的精细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到位造成的问题十分常见,这是责任意识淡薄造成的,管理人员在进行工作时不能对工作内容正确认识,不能意识到配网线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进行实际工作时,仅仅是将线损管理作为一项简单的工作进行,并不能将工作内容与自身利益相结合,在这样的思想下,必然造成了管理效率的降低,应该让相关管理人员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
        2.3监管和考核制度不够完善
        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监管和考核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企业的监管无法与实际工作步调取得一致,并且缺乏有效性。企业的考核制度方面缺乏公平合理的客观性,导致企业监管和考核工作无法落实到工作中。

在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配网线损的管理工作过程中,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由于企业监管制度不完善,无法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工作;由于考核制度不完善,员工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实际运作不能很好的融合到一起,无法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惩罚措施也无法落实。
3 信息化系统的供电所线损精益化管理对策
        3.1 可以制定科学指标来实施管理的动态化
        供电所精益化管理工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计算,甚至可以看成是整个工作的指导环节。例如:各地供电所或供电部门在进行线损管理时,其可以运用电量的平均分配法和电量法来计算相关的理论,目的是为了实现所有综合区域内的覆盖,这时相关人员需要严格分析和研究计算结果,然后将最合理的线损数值提供出来,这样才能保证指标的正确性。需要注意的是,相关人员还需要根据线损的具体情况来将各种指标及时下达到有关单位或部门手中,这样才能有效避免误差的产生。
        3.2要重点分析一些超标的台区
        有了更有效的实现损耗降低,电力企业就必须要发挥出问题线损研究会的作用和优势,这也是其中最不能无视的一个重要层面,且会议研究的主要问题可以围绕以下来展开,如比较线损的标准值、线损的完整情况、与每年同期的进行对比、对以上数值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等等。即电力企业可以利用该因数来对比之前每个月的具体线损数值情况,然后根据台区、月份或硬件等方面的差异来对线损的上升或下降规律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制定出科学、完善降低损耗措施,从而更好的调整遇到的各种问题。
        3.3要细化电网管理的细则
        在实际工作时电力企业需要制定出完善的管理制度,整个制度过程必须要坚持全面、合理等因素来展开,且需要严格按照各电网的实际电压状况为标准,这样才能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具体的制定内容如下:一是工作智能的分配;二是有关的工作流程;三是职位智能细则;四是有关专业部门的工作标准等,电力企业需要制定出规范的管理流程,这样才能更科学的对线损工作进行管理。其次,电力企业还需要加强营业的监督力度,要对每个供电单位的线损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性的检查,即在精细化的管理中需要还需要将电力员工的监督情况融入到其中,当然也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来进行,这样才能实现员工自我素质和管理意识的提升,从而保证制度的执行力度与合理化。
        3.4要提升线损管理责任并保证管理的专业性
        供电所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其可以将专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应用到其中,这样才能实现专业化管理的实施,并将各工作环节和工作责任都落实到位。电力企业在使用该管理制度时,其要尽可能的保证工作流程的透明,要明确工作责任,这样才能实现保证分工管理的合理。针对那些没能履行责任的一些工作,电力企业需要适当的给予惩罚,即明确奖惩制度,这样才能调动起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
4 结语
        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在营销线损管控方面,整体的发展态势较为良好。但在细节方面还存在了一些问题。针对此类问题笔者分析案例,提出了以下的改善对策:统一区域范围内电力设备、提高电力企业员工对线损控制的意识、积极完善管理制度中的漏洞、改良数据采集方式、加入同比考核管理机制、积极推广电网智能监控系统、全面管控线损,精准化纠正问题。通过此类手段合理的管控线损,并且达到促进电力企业精益化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钟飞燕.浅谈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7(01):123-124.
[2] 李振荣.浅谈电力企业线损管理[J].China’s ForeignTrade.2018(22):201-203.
[3]韦晓初.10kV及以下配电网线损精细化管理及降损措施研究[J].现代制造,2013(09):15-16.
[4]廖建平,谭琼,罗辑电网企业营配信息集成精益化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