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张帆
[导读]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各项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
        张帆
        珠海高新区唐家小学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各项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黄金阶段,良好的小学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也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改革的日益发展之下,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教学要求,要求老师在传授学生基础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创新和优化教学模式,要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为主要教学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1]。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有效策略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体现。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倡,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发了我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结合目前我国的新课改制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与各学科的课程教学活动相结合,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基于此,在小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从语文知识、语文积累、学习方法、语文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1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科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更新,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在如今已经融入到了学科教育中。素质教育是指在学科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全面开展美育、体育、智育、德育,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是以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为教育宗旨的教育理念。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在素质教育的理念指导之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意识,能够让学生走出课堂,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不断学习到课堂之外的知识,从而有效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
2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2.1注重情感教学工作的开展
        小学语文课本中蕴含了很多我国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和人文修养内涵,如果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利用,将核心素养与教材中的知识点有机融合到一起,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语文知识中的人文精神和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因此,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老师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必须要引导学生对语文课本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感悟,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他们的认知能力以及知识储备都较为薄弱,在进行经典古诗文的学习时难免会遇到一些理解上的问题,这时就需要老师科学合理的指导和帮助。古诗文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深奥的古诗文,更好的体会文中的情感,老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学情,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习古诗文,感悟文中的情感和人文精神,逐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的提高,从而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自身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2]。
2.2多元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以往传统单一的小学语文“填鸭式”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只知道采用一种固定刻板的教学模式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不知道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中,有些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的将课本教材内容讲解一遍,然后再要求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习题训练,还有些教师则是完全依赖板书形式的教学,缺乏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导致课堂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学生提不起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老师如果一直沿用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实施语文教学,就会让学生感觉语文课堂太过于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耐心和积极性,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就得不到有效培养。因此,老师必须要摒弃一种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始终的传统教学理念,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实际学情,注重多元化的小学语文教学。例如,在“饮湖上初晴雨后”这一课的学习中,老师可以改变传统依照书本内容为学生口头讲解古诗意思的形式,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在多媒体上将这首古诗词的内容通过图文结合或者是音像并茂的形式,生动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开始时,老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几张关于西湖景色的图片,通过图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欣赏西湖的美景。之后,老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朗诵视频,还可以在多媒体上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为学生讲解这首诗词的含义和作者想要抒发的思想情感,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这首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3]。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日益发展,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教学任务,也是实施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老师要对核心素养的含义和理念进行全面理解,并且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引进先进的教学观念,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思维培养及拓展、审美鉴赏及创新、语言构建及应用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的熏陶和情感的培养,让学生正真体会到语文学科的知识魅力,从而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从而推进小学语文教育的整体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福永.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15):49-50.
[2]崔丽华.关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优化阅读教学行为[J].中国校外教育,2020(15):89.
[3]秦晓红.小学语文学科素养的生活化落实——以“文化传承与理解”为例[J].才智,2020(14):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