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咏红
浙江省乐清市大荆镇雁东学校 325615
摘要:语文是初中阶段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学好语文不仅对学生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铺垫作用,同时对学生日后现实生活中听说读写等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也将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立足实际情况,用对方法提升语文学科教学实效,让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及其能力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得到好的培养与锻炼。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质量;初中语文
以下我仅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针对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式方法发表个人认识与见解。
一、活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手段在当前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应用,我们教育教学领域也积极顺应社会时代发展趋势引进了信息技术手段。身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在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应当结合实际语文教学内容,活用信息技术手段,让信息技术装点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以此显著提升与优化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率及质量。
例如,在教学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这一课文时,我不急着带领学生们学习具体的文章中心思想,而是有意识地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多媒体教辅设备为学生们播放了《白杨礼赞》的朗诵音频,在富有感情的朗诵声中,我们的信息技术手段多媒体教辅设备又显示出了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昂然挺立的一排排笔直的白杨树,在视觉、听觉的双重感官冲击下,我们的学生们更容易走进《白杨礼赞》文本本身,与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学生更能对茅盾先生笔下的白杨及其白杨所象征着的精神形成更为深刻的认知与理解。显然,这要比我直接告诉他们《白杨礼赞》这一课文文本主旨更能留给学生们以深刻的印象。再如,在教学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文时,我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们展示了济南冬天的图片及其视频短片,直观的图片及视频播放让学生们仿若身临其境一般置身于冬天的济南,去感受着冬日济南的风、阳光、山、小雪、水与温泉,有了直观的感受,学生们再静下心来认真品读与鉴赏《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文也便容易被老舍先生笔下所描述的济南冬日美景所打动。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活用信息技术手段在深化学生们语文学习认知进而提升我们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方面所发挥出的重要价值。
二、创设熟悉生活情境,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我们日常生活中大量现象中都可以见到语文知识的身影,为此我们初中语文教师一定不能单独的把语文教学理论化,把提升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追求目标,更应当积极立足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挖掘学生们所熟悉的社会生活资源,以此为载体进行优质的、高效的语文教育。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对所学习到的语文知识点也会理解与掌握得更为深刻,进而显著提升实际学习效率与质量。
例如,在教学《背影》这一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时,我便会有意识地从学生们日常生活中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入手引导他们感受父亲于细微之处对于孩子深沉的关怀与关爱。
像有的学生在回忆日常生活的时候想起了自己晚上放学之后等在公交车车站的父亲,有的学生回忆起了平时工作繁忙但却努力抽出时间带着自己一起放松压力的父亲,有的学生回忆起了为人严厉但自己考试不理想却不急着批评而是与自己一起分析考试成绩差的原因的父亲……这样一来,学生们便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感受到了来自父亲的深厚关爱,也懂得了父亲这一角色可能不善于言谈、不热衷于表达,但总是在需要的时候给予自己最坚定的支持与帮助,并用自己默默的言行践行着一名父亲的责任与担当。当学生们立足生活情境获得了这一认知之后,他们再认真阅读《背影》这一散文,自然也便非常容易理解其中的细腻情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对于提升我们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意义由此得以充分凸显。
三、合理划分学生层次,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同一班级中人数众多,学生们的学习基础多多少少会存在一些差异与不同,对此我们初中语文教师不能把所有的学生单位当作统一的有机体,拿着同一套教学标准对待所有的学生,这种不尊重学生客观差异的教育教学方式注定不能迎合学生的实际语文学习需求,自然也难以达到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推动学生们语文素养获得进步与提升的预期良好效果。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将全班学生大致划分成不同的层次,立足于这些层次予以他们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与引导。这种层次化明显的语文教学方式,能很好地契合每一层次学生的实际语文学习情况,让他们在有效的教育教学引导下获得语文素养及其能力的有效锻炼,这也是提升我们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的方面。
我在自身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便会积极践行分层教学的理念与观点,收获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仅以《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一课文的课堂提问为例,面向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我所设置的问题较为简单“文章主要叙述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哪两三件事?”“叶圣陶先生的这些事情上蕴含了他的哪些品德”。这些问题较为简单,学生们认真阅读课文在原文中基本上就可以找到相关答案。这些较为简单的问题的设置一来契合了这部分学生们的实际语文基础,不至于让其产生回答问题的压力感,二来正确回答也能带给学生们以语文学习的成功感,促使他们进一步迸发与维持语文学习热情。而针对语文学习基础较为扎实,思考能力较为优秀与突出的学生,我则会适当提高问题的难度,设置诸如“叶圣陶先生对文风的要求是什么?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文章中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起到了哪些作用?”等等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学生们立足文本内容同时更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对学生们有着较高的要求,能促使学生们的思维朝着更深层次的方向所延伸、扩展,给予了这部分学生以更宽广的语文学习空间。如此一来,仅在课堂提问中我便很好地做到了立足不同层次设置不同层次、不同难度问题,很好地起到了以问题为载体推动学生们深入学习语文知识、收获语文素养进步的良好目的。合理划分学生层次之于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可行性得到了充分证明。
四、结束语
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显著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我所提到的三个方面,尚存在众多其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为此我们广大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还需立足实际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分析,找准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如此,才能切实提升我们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探究[J]. 李英娟.??现代农村科技. 2015(07)
[2]聚焦“生命、生存、生活” 升华初中语文教学课堂[J]. 刘远平.??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