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贵永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里则街道实验小学,山东 滨州256600
摘要:在新课改的衍生下,生命教育理念对于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具有着重要意义。将生命教育理念跟小学语文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的体验到情感,以及人格的升华,从而引导学生能够珍爱生命,体会生命的意义,从而获得对于学习的良好体验。
关键词:生命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策略;重要意义
前言:
生命教育理念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基于对于学生生命的尊重,在教学过程中创造适合学生成长环境,提升学生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以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以理解生命意义,珍爱生命,提升生命价值三要素为基本,从而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本文就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应用的策略展开讨论。
一、通过小学语文教育内容引入生命教育
(一)通过生命教育指导学生直面人生
生命教育理念诞生在19世纪的美洲,在我国,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在20世纪中下期,逐渐出现且迅速发展。生命教育理念通过指导培养学生对于生命的重视以及能够坦然的直面人生,对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意义十分重大。其目标是通过将生命教育理念和小学语文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只能够掌握一些文化知识,也能从中或者对于人生的启发,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从而能够热爱生命,珍惜现在的生活。例如:小学语文课文《生命,生命》中的内容“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了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这篇课文就是对于生命教育指导最好的内容,在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生命教学的延伸教育,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对于课文内容的讲解,感知到生命的意义,虽然生活中有许多的困难,但是不论生活多么艰难,都可以淡然的把困难当做一种人生经历,都要勇敢的去直面人生。
(二)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生命意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里,所以教师把握好课堂上对于学生的生命教育理念对于学生的整体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之中教师的教学能够影响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并且,学生会通过教师的教学内容树立一些观念和习惯,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通过良好的行为方式和语言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初步建立正确的生命意识,让学生能够懂得生命意识的基础就是对于生命的尊重。为了做到这点,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尊重,切不可“居高临下”“冷嘲热讽”,要根据学生个人的不同,去尊重学生个人的想法以及兴趣爱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论是与教师还是同学之间,都能够感受到尊重,形成生命平等的基本观念。例如:通过对于《触摸蝴蝶》的学习中,让学生通过作者写作时心态的理解,感受到作者文章内容里想要表达的生机,以及通过教师讲解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从而更加的热爱生命。
二、突出品德教育,帮助学生理解生命价值,敬畏生命
(一)通过语文教学的生命教育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理解生命价值
小学课程里开设有德育课程,但是在德育课程本身外,小学语文科目的教学,也在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品德教育。在一些小学语文课文的内容里通过故事的形式,也在对于学生进行间接的品德教育,生命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体现的就更为明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突出教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理解生命价值,体会人生意义。
例如:《马背上的小红军》,通过对于抗战时代的艰苦条件下,一名小红军为他人无私的牺牲了自己的故事,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十分珍贵的,但是这名小红军用牺牲自己生命的方式诠释了生命的价值,通过对于类似课文的讲解,让学生能够被故事的内容所打动,引发深思,感受“什么是生命的价值?”,通过课文中描述的革命时代,感知到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树立正确是思路,能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树立榜样,提升生命价值意义。
(二)学生通过对于不同自然环境及生命的认知,学会敬畏生命
众生平等,生命不分贵贱,是在幼儿时期,每个人都应该明白的道理,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对于生命的教育也从未停止,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够真正的通过学习懂得敬畏生命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不断的提升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让学生通过教学内容感知到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和发展,需要每个人从内心里做到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正确的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会对人类的生活造成什么样的改变,唤醒自然保护意识,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提升生命质量。例如:通过作者的第一段描述,夜晚在写作的时候,由于一直蛾子一直在头顶飞来飞去于是就把蛾子抓住了,但蛾子在手中拼命的挣扎,令作者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于是放了蛾子。文中用到了许多生命的词语“生命的力量”“强烈,鲜明”“求生的欲望”,这些词语都是作者对于生命的诠释,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个小小的故事去让学生通过对于作者用词的感受,体会到作者对于生命的敬畏,感受到生命的伟大,从而结合在发生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引导学生保护自然,敬畏生命。
三、在语文课程中运用活动内容融入生命教育
(一)课堂教学要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逐步的加大了对于课外活动的重视度。课外活动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扩大知识能力范围,其趣味性和灵活性都是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因为,在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把精力全部放在课堂教学,也要将课外活动和生命教育融合起来,已达成最大化的教学成果体现。在日常的课外活动中,也要加强对于生命教育的重视度,把课外活动的自身内容与生命教育内容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代入感,能够将生命教育的内容运用在自身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例如:在课外活动中,通过进行“保护自然的措施”,“生命平等的具体体现”等一些关于生命教育的话题开展研讨会,让学生运用平时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去进行讨论,促进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记忆点以及对于生命的认知。
(二)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对于学生的教育,只有学校一方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日常的生活,在家庭、学习、社会之间,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加全方位的感受到生命教育带给自身的影响,要求三个“主力军”形成教育合力,让学生能够不论是否在课堂,都能够感受到生命教育,获得对于生命的正确认知,从而让学习能够做到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并且,家庭教育一直是教育环节里十分重要的一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是一句空话,从一个生命的诞生开始,父母就承担着教养的义务,在日常,父母应该通过自身的行为让孩子能够学习到正确的价值观,感受到生命教育。让学生能够敢于奉献,热爱自然,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例如:组织家长参加生命教育话题讲座,培养家长的生命教育知识能力,从而让家长能够传授给孩子,或组织亲子保护环境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体验保护环境,爱护生命带来的不同的感受。
结语:
生命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更为注重生命教学,让学生真正的做到,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爱护他人,保护环境的“四好学生”,而想要学好生命教育,也要求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内容,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生命教育的知识延伸,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生命教育内容,在课外,遇到事情能够运用课堂所受到的生命教育,让个人的生活经历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李政莹,王鹏辉.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1):74-76.
[2]贾彦武.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20(16):117-118.
[3]李印臣,刘亚平.新时代小学生命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效融合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0(1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