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灿峰
湖南省冷水江市第六中学 417500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把切实培养高中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目标直接落实于英语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更好地有效帮助学生的英语能力的多方位的发展。高中英语由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这四大基本要素共同构成。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综合能力的培养,还要切实做好对学科中核心素养的渗透教育工作,让高中学生可以有效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鉴于此,本文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英语;思维品质;培养策略
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 英语作为现代教学中的主要学科之一,其本属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辩证统一,而英文教学与英语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革新,英文教学取代英语教学已经是现代教学中的重要举措。自我国教育部于2011年提出英语学科需要承担起培养学生基础英语素养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就需要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全面提高对思维品质的培养。因此,就需要针对高中英语课程中思维品质展开全面的分析与研究,从根本上寻找出更加有效的培养方式,从而实现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目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视英语成绩,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过去的教学背景下,高中英语多数都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学重点将学生的英语成绩作为主要的目标。教师和家长也都是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少关注他们的学习态度和交流能力,这就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受到限制,和新课改的要求严重不符。因此,在核心素养教学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转变这种思维观念,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重点,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英语课堂教学缺乏交流和实践
在英语语言学习中,其目的主要是进行交流和实践。然而,在教学实际中,教学方式为语言知识的机械化传授,学生一直是被动学习的状态,并且在教学中,师生的沟通很少,学生很少有进行语言交流的机会,这就使得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难以提高。另外,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课堂是主要的学习阵地,在课下学生很少能够利用到英语,也没有进行交流实践的机会,这就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产生脱节,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3、教师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在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处在课堂的主导位置,教师讲授,学生学习,这种机械式的学习方式是我国教育的通病,在这种模式下导致学生的课堂学习十分枯燥,没有生机。并且在开展英语课堂活动时,一些教师也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工具,在教学中只是走形式,导致学生获得的知识点很少。
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
1、创设英语情境,培养英语思维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英语这门语言,提升语言能力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但是值得教师关注的是,中文和英文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和思维习惯,所以在表达上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该重点突出中文和英文的不同之处,以此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习惯,培养英语思维模式。而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模式,创设英语情境就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上创设英语情境,让学生用英文进行互动交流。创设英语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借助音乐烘托情境,在进行“Literature Spot 5 Sir Gawain And Knight”这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时为他们播放电影King Arthur中的音乐,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对亚瑟王及骑士风情有更深入的感受,然后再切入本篇主题,提问学生对骑士了解多少,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用英语表达自己对于骑士的理解,从而达到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
2、设置有效问题,培养思维深度
片面的阅读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所以在恰当的时间,教师可以提出有效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对阅读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能通过所阅读的内容看到本质,学会举一反三,以此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教师不仅要把握好时机,同时也要重视问题质量,那么如何设置有效的问题呢?
在选择提问时机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文章探究环节以及读后思考环节设置问题,通过一些能促成学生思辨的问题来启发和引导学生。以课前导入环节来说,教师这个时候的问题设置是为了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设置的问题不宜太难,同时最好能够保证与阅读内容相符的情况下兼顾趣味性。
例如,在“Lesson 3 Your Life Is What You Make It”这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的时候给学生设置问题,“生活中在哪些选择上是你自己做主的,最后成功了吗?”“你认为学校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如果有机会你会去山区支教吗?”等,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进行阅读,然后通过举手等方式挑选部分学生进行回答,通过不同角度的了解,为之后的课文学习做好准备。
而对于文章探究环节问题设置,教师应该以文章的内容为主,但问题的设置上不能过于简单,需要学生进行一些深入的思考。最后是读后思考环节的问题设置,这个时候学生己经对文章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因此在问题的设置上,教师可以拓宽问题的广度,而不是将目光局限在一篇英语文章上,以此锻炼学生的思维深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施针对高中英语课程中的思维品质进行分析与研究时可以得知,当教学的内容更加贴合学生时,就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而在进行思维品质培养时,也需要全面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思维品质的培养,来实现提高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在实际进行教学时,教师不仅需要体现出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时也需要将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发展变化融合进实际教学中,使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到文化、国家与文明,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张维.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初探[J].英语教师,2018,18(24):85-87.
[2]钟晓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J].双语学习(乌鲁木齐),2018,(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