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彬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中学,青海 西宁,810007)
摘要:以素质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为背景,体育教育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性得到凸显。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存在差异,这就使得传统的统一化教学方式无法完全适用于新课改之下的体育课堂。分层教学法与古人所提出的“因材施教”理念如出一辙,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本文就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高中体育;应用策略
前言:分层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进程中所形成的先进教学方法,不仅契合生本理念的内涵,还能够突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在高中体育课堂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能够被鲜明的体现出来。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对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形成清楚认知,并结合具体的学情以及体育教学的目标,开展分层教学活动,以此逐渐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
一、立足学生情况实施教学对象分层
由于体育与其他学科在教学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多区别,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中体育教师在开展训练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在对学生实施分层前,先以摸底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指标,以此作为依据对学生实施合理化分层。对于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对其开展的训练内容和形式也应该有所差异。例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中长跑项目训练时,应该先为学生讲解动作要领、正确姿势等理论内容,并根据每个学生在摸底测试中所能适应的训练强度对其实施分层。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
二、结合素质教育理念对体育教学目标分层
以对教学对象实施分层为基础,教师应该适当根据训练内容的难度与强度对教学目标实施分层。一般情况下,教学目标设定所能达到的效果应该是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到”。另外,教师也可以按照时间线将其划分为年度、学期以及课堂目标,使得子目标的集合构成总目标[1]。例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100m跑的训练时,不仅应该对男生和女生设定不同的目标,还应该对于一些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适当放松要求,引导学生进步。比如,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将训练的目标定为夯实基础;对于中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将训练目标设定为掌握某项技巧或者个别技术;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将训练目标设定为掌握一定的比赛战术,并能够完成合作性训练任务。
教学目标能够为学生提供努力的方向。
三、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层次化训练计划
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之前对于学生以及教学目标的分层,制定凸显层次化特点的训练计划,以此设计具体化的教学活动。这样的体育训练方式不仅有利于完成预期的体育教学计划,还能够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2]。另外,从参与体育训练的时间角度来看,教师也应该实施差异化调整,使学生能够形成内在驱动力,努力完成计划内容,而不是使学生的需求无法满足。例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仰卧起坐训练时,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表现出耐心,为其讲解与示范动作要领,帮助学生改正运动动作中的错误,并要求学生在稳中求进。对于体能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延长其休息时间,使其能够恢复体力。这样循环式训练方式能够使学生尽快适应体育训练的方式和强度。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适当提高其训练的标准,或者以开展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训练热情,使其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教师组织的训练活动当中。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从全面化的角度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使学生能够接受到适合自己的体育教育。
四、将分层理念纳入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高中体育教学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应用分层教学法带领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应该重视将分层理念纳入到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当中,避免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无法准确衡量每个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过程中所达到的变化。有效的评价体系能够为教师提供调整训练方案以及学生分层的依据[3]。例如,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为其设定基础性的评价标准,也就是学生能够完成一些基础性训练任务就算达标;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则应该提高对其的评价标准,侧重于考核学生的综合体能和技巧。分层化教学评价体系能够作为高中体育分层教学法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结论:综上所述,当前,越来越多高中体育教师已经认识到分层教学法的优势,并将其切实应用于具体的课堂环节当中。在分层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立足学生情况实施教学对象分层;结合素质教育理念对体育教学目标分层;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层次化训练计划;将分层理念纳入体育教学评价体系。通过本文对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的一系列探究,希望能为提升高中体育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宋辉.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5):170-171.
[2]刘舒婷.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0):125-126.
[3]邓文武.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有效运用策略[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1):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