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琼
海南众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海南 海口 570200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的过程中,为确保土建结构的建设质量,应该积极采用先进的桩基础技术,不断提升桩基础结构的施工质量和稳定性,优化各方面的施工模式与体系,不断提升桩基础建设稳定性。为探索最佳的桩基础技术,下文分析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的桩基础技术应用要点、重点意义与应用措施,旨在为提升桩基础施工质量提供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桩基础技术;应用研究
引言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迅猛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人们对于整体建筑的质量安全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从根本上充分确保整体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充分落实各项桩基础技术,并不断地优化和创新,对其质量安全等相关问题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从根本上充分确保桩基础技术有更加良好的应用,提升建筑的桩基础技术的稳定性,以此充分确保整体建筑的性能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1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应用要点
1.1 遵循因地制宜的技术要点
在使用桩基础技术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工作要点,按照当地区域的土建工程特点、地质状态等,针对性选择相关的桩基础技术形式,制定完善的技术应用方案,不断提升各种技术的应用水平。
1.2 遵循安全性的技术要点
为确保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有效性,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遵循安全性的技术要点,确保整体结构的安全性。一方面,技术人员应该考虑到结构的承载力,在桩基础施工的过程中,分析是否存在承载力的问题,做好验证工作,保证承载力符合工作标准。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还需全面研究结构的稳定性特点,明确有无稳定性的问题,增强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效果。
1.3 遵循进度性的技术要点
为保证桩基础施工进度,在使用技术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相关的工作要点,确保施工工作和工程周期之间相互匹配,例如:在土建工程区域中有粉砂土壤,地下水位很高,在此情况下,为确保工程不会出现延期的现象,应该转变人工挖孔的形式,使用机械设备挖孔处理,加快工作进度的同时,还能预防安全隐患,提升桩基础施工的稳定性。
2 建筑工程桩基础技术概述
当前,建筑工程越建越庞大,对地基和基础的承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深基础越来越广泛,而桩基础又是深基础的最常用形式。保证基础的质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因此,施工人员必须严格对待桩基础技术使用中的细节,有效地保障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此外,在桩基施工前合理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可提高桩基建设质量,为顺利应用桩基础技术和后期施工建设提供指导。
3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分析
3.1 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实际准备工作
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对其打桩质量造成很大影响,所涉及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下水位、土质硬度、土壤中石块位置等。因此在实际的准备工作中,要充分掌握地质土壤等相关因素的各类情况,结合实际的检测结果选择与之相对应的更切实可行的桩基础技术,这样才能充分确保整体建筑的生物质量。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土建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不可抗力因素,例如,雨雪冰雹,降雨等。因此在施工作业之前,要针对天气和自然情况进行有效预测,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选择更切实合理的施工工期,针对特殊天气要做好应急处理措施。
除此之外,也要精准有效的计算和确定好单桩的载荷量与桩位的密度,利用建筑物的高度、面积、使用寿命等相关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进一步有效计算出更经济合理的方案,在保证整体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使施工成本进一步降低。
3.2 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
这项技术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得到最广泛的应用,该技术主要包括三种方法,分别是挖孔桩、沉管灌注桩及钻孔灌注桩。在应用该技术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针对桩体的使用年限进行精准有效的计算,与此同时也要明确计算出桩体的软硬度与回填所需混凝土的数量等。挖孔桩最常见的是机械挖孔与人工挖孔,人工挖孔主要是因为人在施工区域直接施工,因此要注重做好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防护工作,这是至关重要的。在充分满足空洞深度的前提下,要有针对性的扩大桩孔,首先在里面安装相对应的钢筋,然后做好混凝土灌注,这样就可以进行施工作业。沉管灌注桩操作起来更为简单,成本更低,所以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锥子击打,产生相对应的冲击力,然后把桩体打入施工区域。需要关注的是,在具体的施工环节,极有可能产生混凝土分崩离析或者桩体断裂的问题,所以需要从根本上有效加强沉管桩本身的强度,与此同时在施工环节,要把混凝土存储在沉管内部,施工结束之后,然后把它拔出。钻孔灌注桩同挖孔桩相比较而言是比较类似的,差异挖孔采取机械钻孔的方式,在施工前要着重做好地质勘探工作,从根本上有效规避施工区域出现坚硬的石块,对桩孔深度造成影响。
3.3 预制桩施工技术的应用
预制桩主要是指在实际的施工场地所制造出的不同形式和材料的桩,在土建施工过程中,针对预制桩进行施工,要充分根据施工现场所用材料的质量和形式而预知出切实可行的桩基。目前,在我国的建筑工程中,所应用的预制桩主要包括混凝土桩与钢桩等几种类型,钢桩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分别是钢管桩与H型钢桩,他们有着比较显著的应用优势,其强度更高且截面积比较小,能够对于超高层建筑进行有效的承载。需要注意它的制作成本也比较高,所以对其应用范围的拓宽造成一定的限制,通常情况下用在建筑结构中的特殊部位,混凝土桩预制更有效应用在沙土层的地基,在该类工程中有更为广泛地应用,通常情况下可以有效承载20层左右的高层建筑。在针对混凝土预制桩进行制作之前,要充分确保地表的平整度,并对其进行夯实,从根本上有效避免沉陷问题。在具体的制作环节,要针对打桩顺序进行有效明确,然后把此作为依据,进一步有效明确桩尖的方向。同时,混凝土的浇筑的过程中要明确浇筑的顺序,由桩顶向桩尖浇筑。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确保浇筑连续性,避免中断。在对其制作完成之后,要严格细致的检验混凝土预制桩的具体强度,起吊时预制桩的强度要充分满足相对应的设计强度,同时要严格细致的检测单桩的强度与承载力。
3.4 桩基础的混凝土试块留置工作
混凝土试块是评定桩基混凝土浇筑质量的一个重要参考,试块具体留置数量在各规范中有所不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6.2.7规定:直径大于1m或单桩混凝土量超过25m3的桩,每根桩桩身混凝土应留有一组试件,每组试件应留3件;《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8)中5.1.3规定:来自同一搅拌站的混凝土,每浇筑50m3必须至少留置一组试件,当不足50m3时,每连续浇筑12h必须留置一组试件;《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中8.6.4规定:每桩试件组数为2~4组。在实践中标准、规范存在不一致时,应以更严格的标准执行,并且与当地质量检测部门沟通,可达到既遵守规范,又符合当地要求。
4 结语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的工作中,企业应该树立正确观念意识,积极采用先进的桩基础技术措施,遵循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工作要点,不断增强整体工作有效性和可靠性。在实际施工的工作中,企业应该遵循科学化的原则,积极采用钻孔灌注桩、静压沉桩与振动沉桩技术措施,保证可以提升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满足刚度的基本要求,协调各方面技术之间的关系,彰显桩基础技术的优势和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苏云霞.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要点[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34(6):157-166.
[2]刘明勃.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要点[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36(6):13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