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月锋 苏州市相城区御窑小学
【摘要】如今,英语已成为中国学生学习的一门主要科目。作为外语的英语教学需要许多课堂互动。课堂互动通常是由教师提问引起的。教师提问是教师话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教师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不过,这也需要一些技巧。本文研究了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行为。首先,提出有关英语课堂教学的两个术语;然后,讨论教师提问的重要性和种类;接着,通过分析从课堂观察和视频观看中收集的数据,指出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展示性问题明显多于参考性问题,而且有些教师缺乏某些提问技巧;最后,提出建议:英语教师应该努力提高提问技巧,增加参考性问题,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时间充分考虑问题。
【关键词】课堂互动 教师提问 展示性和参考性问题 提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017-02
一、有关英语课堂教学的两个基本术语
1、课堂互动
课堂互动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指师生,生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师生之间的交流,小组讨论等等都被认为是课堂互动。“对于语言习得,仅仅是输入远远不够”(Gass,1997:138)。因此,课堂上学生也应该注重输出。具体地说,师生互动就是拥有知识的教师和希望获得知识的学生在特定情境中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课堂师生互动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情境中进行的相互影响。
2、话语分析
话语分析主要研究 “口语和书面语中的句子是如何组成更大的有意义的单元的,如:段落、会话、采访等等”(Richards, Platt, & Platt, 1998: 139)。课堂话语分析已经引起了许多语言学家和教育家的兴趣。课堂话语分析是课堂教师提问分析的基础。“教师话语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对组织课堂活动和学生的语言习得十分关键”(赵亮,2009)。本文将要研究的教师提问是教师话语的基本成分。
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提问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常用方法之一。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语言习得。
1、教师提问的重要性
教师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方法之一。教师提问存在于任何课型中,比如:阅读课、听力课、写作课等等。教师利用提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思考,刺激学生回忆知识等等。就教师提问的功能而言,Richards 和Lockhart提出了几点,解释了为什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频繁提问:能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教学;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2、问题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问题有不同的分类。其中有三种常见的分类法。一种是限答式和非限达式问题。限答式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Yes/No),如:Do you like this book? 非限答式问题的答案是开放的,如:Why do you like this book? 这类问题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另一种分法是展示性和参考性问题。展示性问题是教师已经知道正确答案,用来检查学生是否也知道答案。相反,参考性问题是教师用来发现新信息,无确定的答案。第三种分类是低级和高级问题。前者只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回忆,而后者需要更多的推理和分析。王蔷在《英语教学法教程》中提到了一种更细的分类:
第一类:知识问题(Knowledge Questions): 这类问题比较简单机械,答案是课文里现成的,学生只要记住所学内容,便可将答案与问题对上号。
第二类:理解问题(Comprehension Questions):这类问题要求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及其内在联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加以综述。答案或是分散在课文里,或是暗含在课文的内容里。
第三类:应用问题(Application Questions):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新的情况下加以应用。
第四类:分析与综合性问题(Analysis and Synthesis Questions):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综合分辨,辨明真伪,找出原因,作出创造性的回答。
第五类:评价问题(Evaluation Questions):这类问题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对不同的观点和价值发表自己的看法。
以上几种分类中,展示性和参考性问题是非常常见的分类法之一,在下面部分还会提到。
三、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
最近,我仔细观看了三个课堂实录,记下了三位教师的问题类型,整理并计算出了展示性和参考性问题各占的百分比。
问题总数 展示性问题 参考性问题
实录1 22 21 95.5% 1 4.5%
实录2 25 22 88% 3 12%
实录3 26 23 88.5% 3 11.5%
总计 73 66 90.4% 7 9.6%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展示性问题远远多于参考性问题。然而,参考性问题能够促进学生的想象,引起更多的课堂互动。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地多问些参考性问题。回顾本人自己的教学,发现自己在这方面也是欠缺的。
在课堂实录中,三位教师往往比较关注那几个活跃的学生,忽视了那些胆小安静的学生。此外,一节课下来,都是老师在提问,学生在回答。发现的另一现象是,如果某位学生不能及时回答问题,教师则立即叫其他学生。
可见,在现在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关注提问的有效性。因此,很有必要提出几点提问技巧。
四、教师提问技巧
有效的提问技巧能促进学生的思维。然而,如今,虽然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能提很多问题,但是他们没有运用合适的技巧。
1、适当增加参考性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教师没有标准的答案,需要学生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实践证明,展示性问题能产生更多的课堂互动。我们都知道,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了给学生更多的交流机会,教师应当适当地增加参考性问题。比如,用“Why do you think time/friendship is very important?”替代“Is time/friendship very important?”前者能刺激学生积极思考,给他们更多开口讲英语的机会,而后者只需要回答“yes/no”。
2、提问面向全体学生
众所周知,一个班存在着所谓的“好学生”和“坏学生”,一些教师比较喜欢点“好学生”回答问题,这样会节省课堂时间。然而,这种做法很可能会伤害那些“坏学生”的自信和自尊。渐渐地,他们就觉得自己不属于整个班集体。事实上,教师提问应当面向全体。对于聪明、自信的学生,教师可以问些难度相对高的问题,让他们觉得还有许多东西要学习;对于安静、害羞的学生,教师可以问些容易的问题,提高他们学习的欲望。
3、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课堂互动比较单一枯燥。实际上,问答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学生问老师,生生互问,可以用下面的两幅图来形象地表示(杨连瑞 & 肖建芳,2003:62-63):
第一幅图表示学生如果有任何问题,都可向教师提出来。第二幅图是最理想的课堂互动模式,包括学生两两合作、小组活动、全体自由交流等等。现在的教学观念告诉我们,教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起指导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积极地交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
4、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衡量教师提问技巧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利用等待时间。有些教师提出问题后,往往比较焦急地想要立即得到反应。他们觉得整个教室突然安静下来几分钟,显得比较尴尬。有时候如果没有学生回答,教师甚至自己说出了答案。实际上,学生不能立即给出答案,很可能是没有完全理解问题的意思。因此,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换种方式提问。比如,教师问 “Can you elaborate your answer?” 学生没有反应,那么该教师可以换种表达,“Can you give some examples?” 教师在提问后要让学生充分思考问题,尤其是参考性问题,学生需要时间组织答案。
存在的另一个现象是这样的:如果一位学生的答案不是教师想要的,有些教师会立即转向其他学生。这些教师就失去了让学生自己改正的机会。有时候,有些学生甚至不明白自己哪里错了。在课堂实录中就有类似事情,一位学生在回答问题后,老师就否定了,他则茫然地坐下了。若是这样,课堂提问的意义就不存在了。
五、总结
英语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问答是师生在课堂上交流的主要方式。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需要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有效的提问来促使学生更多地参与二语习得,给学生更多机会参与交流。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主要载体,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正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有效提问,使学生从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只要教师掌握了一定的提问技巧,和学生共同努力,那么英语课堂教学将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的教育事业也会越来越进步。
参考文献:
1. Gass, S. M. (1997). Input, Interaction, and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er [M]. Mahwah, New Jersey: Lawrence Erl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2. Richards, J.C. & Lockhart, C. (1996). 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Richards, J. C., Platt, J. & Platt, H. (1998).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 Applied Linguistics. Beijing: Addison Longman China Ltd.
4. 王蔷. 英语教学法教程 (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5. 杨连瑞,肖建芳. 英语教学艺术论.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
6. 赵亮. 中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 新课程研究,2009(157),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