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综合与实践”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期   作者:汤兴丽
[导读]

汤兴丽    四川省宜宾叙州区建国实验小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023-02

        一、活动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第46、47页综合与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对照片的美化,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周长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测量、讨论、计算、交流等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渗透审美教育。
        三、活动重点
        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活动准备
        照片、卡纸、彩色纸条、剪刀、胶水、双面胶等
        五、活动过程
        (一)情境呈现,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我们宜宾也有美得让你心惊的学校,你知道是哪所学校吗?
        生:建国实验小学
        师:对,我们学校的确很美,我们一起去欣赏吧!我们学校美在哪儿?
        生:墨池、柳树、楼道……都很美
        师:这么美的校园当然离不开孩子们的付出,瞧,楼道里,同学们的美术作品丰富了楼道文化,成为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师:汤老师这儿还有一幅画,和墙上的画有什么不同?(出示没装饰和装饰过的画各一张)
        生:一张装饰过,一张没装饰,装饰过的更美!
        生:这幅画装上了画框。
        师:画框的长就是里面长方形的周长
        生:没装饰的太软了,容易弄坏。
        生:我还发现这幅画软些,这幅画硬些。
        师:这是为什么?
        生:装饰画下面衬过有一张跟画一样大小的加厚纸板,上面还加了玻璃。
        生:这张加厚纸板的大小就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师:孩子们,我们美化作品时,用到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知识,你们想应用这些知识来美化我们教室这个小天地吗?(想)(板书:美化我们的小天地)
        (二)实践操作,走向生活
        师:孩子们,下学期我们就要搬教室了,你觉得应该从哪些地方去美化?怎样美化?
        生:给讲桌铺上桌布。
        生:墙壁上贴上同学们的美术作品。
        生:把同学们的照片放进相框里然后再挂在墙上。
        师:看来同学们考虑得很周到,老师还想增设一个板块,把每个小组的照片贴上去,(课件出示小组照片图)如果把我们手中照片直接贴上去,美不美?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不好看,纸张太薄太软了,容易弄坏。
        生:可以给照片贴上花边,在照片下面贴一张同样大小的卡纸。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长的来领下设计美化照片的方案,比一比,哪一组设计得又快又好?
        活动一:设计美化方案
        小组讨论交流:
        (      )组美化照片方案
        工具 材料 照片的长 照片的宽 面积 周长 注意事项      
        第一步:测量照片的长是(        ),宽是(        )
        第二步:计算照片的面积(        ),就知道要剪(        )大的卡纸。
        第三步:计算照片的周长(        ),就知道要剪(        )长的花边。



        活动二:展示美化方案
        全班交流美化方案:
        活动三:实践美化方案
        1.微课示范,播放视频:
        生1:我们组(      )安排分工任务以及协助其他同学,(       )负责画一个跟照片同样大的卡纸;(      )负责剪长方形,(      )剪出两条长花边,(      )剪出两条短花边;(      )负责粘贴;
        生2:我们小组的照片长是15厘米,宽是10厘米,所以我就在卡纸上画一个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
        生3:瞧,我的长方形剪好了!剪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哦
        生4:照片的长是15厘米,我就剪出两条15厘米的纸条
        生5:照片的宽是10厘米,我就剪两条10厘米的纸条吧
        生6:都交给我来粘吧,贴纸条时要细心,轻一点。
        合:瞧,我们组的照片美化好了,怎么样,还不错吧!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
        师:孩子们,看完了短片,你觉得他们完成得怎么样?
        生:分工很明确
        生:自己完成任务后,还帮助别人。
        师:想不想自己动手试试看?比一比,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2.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设计
        小组分工合作
        3.展示作品
        师:孩子们真能干,我建议用热烈的掌声为我们用智慧、用双手创造出来的成果,表示祝贺!今天我们小组之间进行了一场快乐的大比拼,我们就把这个板块叫“快乐大比拼”吧!
        师:刚才我发现,有些小组在剪长方形和花边时,直接比着照片做记号画好,就剪出来了,这样做可以吗?
        生:(可以)
        师:这是因为我们的照片比较小,但是如果给讲桌配上一块同样大小的玻璃,至少要多大的玻璃?我们是不是也把玻璃搬过来?(不是)那怎么办?
        生:测量讲桌的长和宽,然后算出面积。
        师:看来测量物体的长和宽算出面积还是很有必要的,那么解决不同的问题要灵活选择不同的方法。
        (三)总结体验、拓展延伸
        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知识来解决问题?
        师:汤老师也找到了一些,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师:你能用今天学到的方法美化你的小卧室吗?请设计一个美化自己卧室的简单方案,把你美化的成果以照片或视频的形式上传到我们的班级博客、班级QQ群中,让家长、同学、老师一起来欣赏,好不好?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生 1:我认为以后我们在做事时要分工明确,团结合作。
        生 2: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我以后就可以美化我的小卧室了;
        生 3:通过今天的活动,我觉得数学很有用。
        师:是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今天我们通过测量、计算,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相关知识美化了我们的小天地,可见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多有用啊!希望孩子们今后能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装点我们的空间,装点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课后反思: “美化我们的小天地”是以美化教室为场景,综合运用测量、面积计算、周长计算等知识美化小组照片装扮教室的实践活动。数学“综合与实践”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活动。“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努力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基于问题、突出综合、重在实践”的要求,在活动中学生能真正“动起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能力和素养。
        基于以上理念,我对教材进行了整合,教材上的美化课桌、美化窗户、美化墙壁等活动,对于我们班的学生来说操作性不强、学生参与度不高,窗户太高了,学生无法亲自测量……考虑到我班开学正组织学生进行班级静态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且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操作,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开发,仍以美化教室为场景,设计美化教室的其中一个板块儿“快乐大比拼”,把各小组分工合作美化好的小组照片张贴在这一板块儿中,再谈美化照片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一、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孩子们着眼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首先播放学校的美景图片,配上美美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尽情的欣赏学校的美景,孩子在欣赏中感受了学校的发展及学习生活的幸福,从学校的美——楼道的美——学生美术作品的美,以楼道美术作品的装饰导入运用长方形的面积及周长知识解决问题,再出示空教室图片切入美化我们的小天地,展开3个活动“设计美化方案——展示美化方案——实践美化方案”,课尾又将孩子们制作的成果(装裱的小组照片)贴上紫色的背景纸,并共同拟以“快乐大比拼”这一富有童趣的名儿,并由此拓展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用所学方法美化自己的小卧室,课堂结构首尾呼应,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课内翻转,小组合作分工明确, 孩子们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活动一: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美化照片的方案,孩子们通过测量照片的长和宽收集信息,运用长方形周长、面积知识计算背托卡纸的面积及照片四周花边的周长,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周长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计算,培养学生设计方案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二:交流美化方案,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小组之间互相点评,说出方案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实现多元评价方式,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等良好学习习惯。
        活动三:动手操作美化小组照片。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对小组的分工合作还不太了解,为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活动之前播放一个微视频(班级一组孩子制作的范例),实现了数学知识课内翻转,在视频观看中,孩子们获取了小组内如何分工及合作,接下来的小组活动中人人有事做,达到全员参与,孩子们分工明确,团结一致提高做事效率,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孩子们在美化自己小组的照片的同时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美化我们的小天地》取材于学校,取材于集体,课堂教学将知识运用于实际解决问题,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又一次进行了集体主义教育。
        这样设计不仅实现数学内部知识间的综合,数学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综合,数学与美术手工学科的综合,还实现了解决美化照片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各种能力、各种方法、各种工具的综合,真正体现了数学“灵动实践”课程的综合性。 不管是设计美化方案还是实践美化方案,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能力,体现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实践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