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锡腾
身份证号码:37078519900216****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进步迅速,民用建筑安全性直接决定了居民生活质量,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居民建筑火情具有发生突然、蔓延速度快、人员疏散困难等特点。因此,文章从民用建筑火灾发生原因出发,剖析了民用建筑防火设计主要问题,并对防火间距、消防车道、供水系统提出了改进策略,旨在优化建筑防火设计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提升防火设计的规划性、前瞻性。
关键词:建筑防火设计;民用建筑设计;应用
引言
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建筑行业及其关联产业的规模发展,为适应人们对居住条件的需求,我国民用建筑逐渐向高层建筑形式发展。建筑防火对人身财产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合理运用先进有效的防火技术,对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可最终实现将火灾安全隐患控制在最小限度内,降低民用建筑的防火难度的目标。防火设计作为建筑安全技术手段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的发展进步,建筑防火技术也开始日臻成熟,因而需要全面具体地研究建筑设计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在民用建筑的防火设施建设方面,根据国家的防火规范要求,采用先进、切合实际的建筑防火技术对民用建筑进行巩固建设十分迫切,这一举措既保证了民用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加大了所住居民的安全性,同时对于提高建筑设施项目的设计和防御水平意义重大。因此,考虑到火灾发生时突发性、破坏性等,对于集生活、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民用建筑而言,应当特别关注其防火设计问题。1民用建筑火灾发生主要特点概述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新时期物质生活发展要求,民用建筑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需要格外重视民用建筑防火性能。在当前民用建筑中,高层民用建筑较多,此类建筑设计高度正常情况下都要超出24m。民用建筑楼层较高,集聚的人口较多,安全疏散通道应用较紧张。民用建筑内部着火之后,如果缺少防火设备隔离层防护,会促进火势增长。建筑外墙保温性材料大多选用的都是B2类材料,此类材料对火势具有助燃性。在外部风力作用下,会扩大火情影响范围。
2民用建筑防火设计的主要问题
2.1??疏散出口设计不合理
民用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配置步梯和电梯,为安全疏散提供保障。但在实际建筑设计中,逃生出口距离和宽度要求粗糙,对楼梯位置和高度的设计不符合实际需求,影响防火设计的实效性。防火设计是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全面融入建筑设计中,电气消防设计、楼板厚度所导致的耐火极限以及疏散宽度等因素都直接影响了消防设计的科学性。
2.2??自动灭火、预警设计不全面
受建筑造价影响,大部分民用住宅楼内均未安装消防自动灭火和自动报警系统,许多老旧的居民楼内甚至未配备灭火器。在民用建筑设计中若不设置火灾预警和灭火系统,发生火灾将只能依靠外在救援进行逃生,导致耽误最佳扑救时机,造成人员伤亡。
2.3??缺乏精细的防火规范
建筑防火规范是民用建筑防火设计的参考标准和基础,但目前建筑防火规范存在部分规定不明确、不精细的现象,容易使防火设计者误解,最终影响建筑防火效果。现行规范是以普通、传统的建筑类型为主要对象,针对如今不断涌现的多样、新型的民用建筑,规范对建筑特殊的功能需求产生了盲点。例如,规范是根据层数将民用住宅划分,但却没有在高度方面做更清晰的规定,高层住宅和普通住宅在防火设计上要求不统一,缺乏完整、明确的防火设计体系;不同类型的民用住宅有不同的消防技术规格,单元式住宅、塔式住宅、跃廊式住宅组合不同又会产生不同形式的建筑,但规范并没有对各个形式的建筑进行准确、定量的划分。
3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设计具体运用探析
3.1设计流程与设计方法
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属于系统化工程,多个环节设计复杂性较高,首先需要对设计标准化要求进行分析,然后掌握建筑实际用途,确保设计实用性有效提升。此外,设计流程需要具备高效性与科学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设计目标。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明确设计范围,遵循防火设计基本思路,根据建筑建设要求明确设计重难点,划分设计范围。掌握建筑多方面信息,比如基本应用特性与服务对象等。在设计中需要明确防火安全目标,确保建筑环境能够得到最佳保护,防止发生较为严重的火灾损失。根据性能目标及相关指标对功能目标进行有效细化,更好地实现整体功能目标。设计人员需要全面遵循全新思路展开防火设计,对防火设计方案实用性进行评价,然后判断各个方案在火灾场景中的预期作用,在设计中对各个参数进行设置,能够掌握不同场景下火灾发生与蔓延变化的趋势,提高设计方案应用价值。
3.2明确掌握设计要点
在标准层防火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是防火分区,在高层民用建筑中,标准层核心筒是重要的空间,内部建筑空间都是通过实体墙进行隔离,可燃性物质较少,火灾发生可能性较低,在防火设计过程中,需要通过防火门与防火墙的隔离,使得其他区域火灾对核心筒难以造成较大威胁。在安全疏散通道设计中需要根据规范化设计尺寸进行,确保出口位置便于逃生,还需要对出口数量进行控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布设,这样当发生火灾之后,在多个逃生出口下能够防止发生较为严重的伤亡事故。从目前我国高层建筑基本发展现状来看,中庭空间较为高大,发生火灾之后,烟气会在短时间内快速蔓延,所以当前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烟气蔓延过程进行控制。烟气层的基本高度需要适应人体的可承受极限值,目前可以通过混合式、机械式、自然式等排烟方式进行区别处理,然后通过不同对比得知在民用建筑中庭设计中,再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取。在避难空间防火设计中,要考虑设计位置的灵活性,避难层和消防登高设备之间高度要相互协调适应。正常楼层间隔需要控制在15层范围内,间隔高度不能超出50m。当建筑发生火灾之后,避难层能够起到良好避难作用。在相邻楼层中需要通过耐火极限良好的楼板进行隔离。在墙地面材料选用中,要确保材料耐火极限能够达到3-5h以上。在多项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设置防火窗,避免发生较为严重的意外事故。
3.3做好建筑功能分区
在开展建筑防火规范设计的工作中,通过吸收借鉴已有的先进科技技术和成功防火规范案例,根据实际情况对建筑平面进行优化布局,能够有效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当某一建筑内规划有两种及以上使用功能的场所时,针对建筑中不同使用功能的区域之间需采取防火分隔,积极做好结构方面的设计工作,针对不同的建筑功能分区场所采取差异化的设计,着重提升建筑内部功能区域的防火等级,以保证火灾不会相互蔓延。这其中需要充分把握科学的原则,合理调控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并开展相应的规划设计工作,同时还需全面分析和考虑建筑适合周围群众居住的情况,这样才能有效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概率。如对于一些高层民用建筑区域,在设计消防车道时为了提升发生时的救援水平,一般在建筑物的周边或两边处将其设计成环形的形式。
结语
BIM技术用途非常广泛,对于优化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对预防火灾、保护居民生命、降低财产损失有着重要意义。规范建筑防火设计既能降低民用建筑安全隐患,也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民用建筑防火设计需从消防车道设计、供水设计等方面不断完善,提升民用建筑安全性能,实现以防为主的建筑特性。
参考文献
[1]徐晶.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问题分析及对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8,31(06):14-16.
[2]杨广平.民用公共建筑防火检查验收技术要点[J].山西建筑,2019,45(22):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