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实践 刘宗祜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刘宗祜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道路桥梁工程数量逐渐增加,而地基作为道路桥梁工程的核心,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黑龙江省鼎昌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76
        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道路桥梁工程数量逐渐增加,而地基作为道路桥梁工程的核心,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在目前道路桥梁工程开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软土地基的问题,如果软土地基无法得到针对性的处理,将会使地基强度与相关要求出现偏差,降低承受力,并引发一系列的质量问题。因此,对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研究,已经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道路桥梁;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引言
        地基是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直接承受路面重力、行车荷载与自身重力,本身对承载性能具有较高要求。如果道路桥梁地基本身的承载性能不足,那么容易使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进而会诱发路面裂缝、沉降等众多质量病害。但是当前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常常经过软土地基地段,这时候有效设计与处理软土地基显得尤为重要。
        1软土地基特点
        1.1强流变性
        所谓软土地基的流变性,即软土地基在受到持续荷载时,所产生的地基形变与时间成正比,并导致软土的强度远小于瞬时强度,从而对道路桥梁地基结构造成严重影响,降低了地基的应用稳定性。从现代道路桥梁工程而言,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交通负担日益加重,路面承载力也随之大幅提升,在面对软土地基的流变性问题时,应科学选择处理技术,避免软土地基受压而产生形变,提升道路桥梁运行安全指数。
        1.2含水量高
        通常而言,软土地基处于软土层,该层土壤中含水量较高,并且内部存在大量淤泥及黏土,使周边负电荷大量集聚,导致其吸收空气中水蒸气的效率升高,使软土地基中的含水量始终处于高位,进一步增加了软土层的孔隙。尤其是我国南方地区,由于受到降水因素的影响,空气中水蒸气浓度高,致使软土地基中水分日益增加,给道路桥梁施工带来了显著影响。
        1.3高压缩性
        软土地基的土质中含有大量孔隙,由于其孔隙比大于1,造成土质中含水量增加,容重减小,加之土质中富含大量的气体、微生物及腐烂植被,进而使软土地基的压缩性明显增加,难以达到稳定的状态,也使道路桥梁工程质量受到影响。
        2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实践
        2.1注浆技术
        一般情况,要展开非常繁杂的硬化处理,合理有效地提高软土地基实际承载的水平以及能力,明确施工作业的具体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注浆技术便属于新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运用此技术在对此道路桥梁项目进行实际建设的时候,经常被使用在硬度情况并不充足的地段,特别是其实际衔接环节,使用的手段与方法主要是水硬性胶凝材质的材料,使用这样的材料对道路桥梁项目进行浇筑作业,这样可以保证软土地基的全面合理优化建设,保证其固化质量以及实际成效。此种手段与方法的可实施性特征非常明显,可以更好地改善道路桥梁项目软土地基实际情况。如若依照实际情况能够构建相应的隔水层,经过此种手段可以避免雨水对道路桥梁项目产生不良影响,并且不会被地下水所影响,进而更好地保证道路桥梁项目实际建设作业的质量与成效,并不会出现严重的塌陷现象,也不会出现道路桥梁表面坑洼情况,这样不会对人们的出行起到严重的影响。


        2.2堆载预压技术
        在现阶段我国道路桥梁在施工作业时经常使用的预压技术主要是堆载技术,其主要是运用超出设计荷载的实际载物进行预压,这样可以让施工区域拥有更多的预压,经过这样强压的手段与方法保证软土地基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有效提高此软土地基的实际强度,并且在之后的施工作业过程当中提高软土地基的具体抗压程度与性能。根据各个软土地基存有的差异性特点与性质,要使用科学合理的先进堆载预压技术,并且进行预压的时间也并不一样。但是都需要将道路桥梁项目具体建设作业的有关标准当作是相应的参考。施工企业应该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将先进的施工技术以及建设材料等使用其中,这样会把施工作业活动对周围条件起到的具体影响降到最低。因此,在具体建设以及施工作业的时候,有关人员要合理落实堆载预压技术,经过此技术的科学有效运用,保证软土地基作业活动的正常展开,保证此活动顺利进行的稳定性以及高效性。
        2.3粉喷桩处理技术
        在应用粉喷桩施工工艺期间,相应的施工步骤及要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其一,首先做好施工现场的场地平整和施工测量放样工作,确保测量放线的桩位与轴线的准确性;其二,保持搅拌机准确就位,并对其搅拌施工作业的各部位运作位置进行精确调整,保证其和桩位之间存在的误差控制在50mm以内,搅拌轴的竖直偏差度不超过1%;其三,在启动搅拌机械之后,要首先进行预搅下沉,之后再相应地钻到设计厚度位置处;其四,要注意提升粉喷的搅拌,再提升其到达停灰标高位置处后要注意保持原地进行2min时间慢速搅拌;其五,要重复搅拌全桩,直至所形成的粉喷桩构成材料保持良好的均匀性;其六,在提高钻机设备到距离地面0.5m位置时,要停止喷粉操作;其七,在移动钻机设备后即可进行下根桩施工,并做好地基养护施工与质检工作。
        2.4排水加固技术
        在软土地基上加压,配合内部排水,可加速软土地基的排水速度,加速软土的固结速度,这就是排水加固方式。该技术适用在淤泥或淤泥质粘土、饱和粘性土地基中。在附加荷载下,软土地基会逐渐将孔隙内的水排出,减小孔隙比,产生固结变形。该技术的排水固结操作简单、便捷,施工环保,在其使用过程中课余其他技术搭配使用,能够发挥叠加协同的作用。这类技术仅适用在含水量较高的土质中,但处理周期较长,个别项目需要经历数年的处理周期,在地基施工前还需要进行二次处理,以此保障设计强度指标的合理性。该技术的主要加固方法包括:塑料排水法、堆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砂井法、降低地下水位法、袋装砂井法、电渗排水法。比如:若软土地基的含水量较大,且土质较好,则选择表层排水法进行处理。在道路地基填筑前,先在地表开挖沟槽,将地表水排除以此降低地基表层的含水量。为发挥沟槽的作用,可使用透水性较好的沙砾回填。水沟布置要综合考虑其与土质之间的情况,保障排水的畅通性。
        2.5强夯法
        强夯法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重力优势,对土层进行反复的夯实,使土层结构可以得到改变,重新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分布更加密实,已经成为道路桥梁地基设计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方法。在夯实开始之前,需要全面检测地基材料性能和质量,并做好勘察工作,以保证地基材料可以为强夯法的实施提供辅助,避免地基处理出现不准确的问题。在夯实过程中,需要从中间部分开始,当中间部分结束后,再逐渐向两侧位置延伸,使软土地基的所有部分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夯实,同时每个位置的软土最少都需要夯实两次,以保证夯实效果。当夯实完成后,需要测量夯实后的土体结构,如果与实际要求存在差距,需要重新进行夯实,直到符合设计需要。从试验数据中可以看出,采用强夯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可以使软土地基承载力和加固深度得到改善。
        结语
        在道路桥梁项目施工中,要将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充分应用其中,这样可以保证实际施工质量与实际成效。施工人员要明确自身的职业素养与实际操守,保证自身实际作业的规范性以及科学性,在碰到施工方面问题的时候,要根据具体情况使用科学合理的处理以及解决措施,进而保证其实际施工作业的质量以及具体成效。
        参考文献:
        [1]张锴.公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中技术处理的难点解析[J].河南建材,2019,21(4):210-211.
        [2]陈晓光.公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中技术处理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9,15(22):285-2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