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荣君
身份证:130206198402211***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机械工程制造水平和自动化程度也实现了迅速发展。在全新的时代发展形式下,对我国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阶段我国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教育还不够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得不到保障。鉴于此,本文针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和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优化专业建设的策略。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我国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建设贡献力量。
关键词:机械工程;自动化专业;建设优化
前言: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设是我国机械发展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专业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主要途径。但是,针对现阶段我国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的能力和表现来看,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几乎为零、理论知识掌握不足以及严重缺乏创新精神是当代大学生的通病。因此,必须通过不断的教育体制改革创新,来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加强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设的重视程度,着力于提高学生实际水平和创新精神,为实现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人才的全面培养。
一、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全新科学技术的应用,我国企业对于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寓意着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根据我国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教育水平和市场人才需求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教学方面还存在着较多问题[1]。这是导致各个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主要原因。长此以往,不仅不会解决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紧缺的的问题,还会对当前严重的就业形势造成影响。因此,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建设的优化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是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设问题分析
(一)教学方法及课程材料落后
现阶段,我国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教育模式发展不厚完善,教学方式和课程资料的缺乏创新是其中最主要的问题。课程资料的落后,直接导致学生的知储备不足,知识面难以扩展。课程内容与时代发展脱节,学生难以接触有关本专业的新思想、新技术。进而,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形式过于呆板。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习理论性的内容较多,学校的教学模式又过于重视学习成绩的考核[2]。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侧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与实践相脱离的理论教学,制约了学生动手、动脑思考能力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按专业招生培养模式,过分的强调专业知识的教育,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无法为学生立足社会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建设目标不明确缺乏科学的体系
我国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教学大多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思路,在新的时代发展趋势下,不能够明确自身建设目标,无法对教学体系进行创新,严重影响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的各学校教学普遍实施学分制,这种教学体系的好处在于学生通过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学科进行选修。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缺乏系统的指导盲目的挑选课程,或者是为了修够学分而随便选课。这进一步导致,学生不会去选择较难的专业课程,学分制不彻底失去了作用。
(三)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整体素质堪忧
教师作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人才培养的主体,其整体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
就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来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教师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缺乏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教师的工程背景和经验严重缺乏,部分教师甚至是由本专业的博士生担任。任职教师的工作经验为零,难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也不懂得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教师之间教学经验交流沟通缺乏,教师结构不合理。
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设与优化探索策略分析
(一)创新教学模式拓宽教学思路
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拓宽教学思路。首先是对教学内容的改革,对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3]。走在科技发展的前沿,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本专业的技术知识。引导学生探索新技术,不断的拓展视野和知识面。优化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最大程度的为学生介绍新内容。掌握好实验内容、技术手段的改造,提高实验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占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实验内容。加强互联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构建网络教学平台,进一步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另一方面,着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进而营造轻松愉快的学术讨论氛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二)完善教学体系明确建设重心
近年来,我国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是与时代的发展速度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抓住发展重心,通过不断的完善教学体系,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人才。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明确提出面向企业、面向社会的建设思路[4]。同时,要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培养教学计划。不断推动和深化教学改革的发展,注重理论和实践对于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作用。同时,进一步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建立实验实训基地。另一方面,确保学校教学体系的科学合理性,确保学校改革发展措施落实到实处。全面贯彻实施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设的核心思想,确保教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三)构建高素质水平的教师团队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工程经验具有较高的要求。在实际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教学过程中,要确保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能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在发挥教师引导学习作用的同时,注重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5]。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发挥主人翁意识是每个教师的最大目标。另一方面,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的开放性和多元化。首先,是要完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为教师提供讲好的进修渠道。然后,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营造共同发展互补互助的教学氛围。最后,要注重用人机制的创新,聘用校外的专家来校讲座,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邀请专业学术团队作分享实际施工经验,共同参与到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教学工作中。
结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设与优化是我国机械工程领域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在此次研究中,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和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创新教学模式拓宽教学思路、完善教学体系明确建设重心以及构建高素质水平的教师团队的优化专业建设策略。望此次研究的内容能为我国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建设提供参考性意见。
参考文献:
[1]文英,永亮.浅析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与优化设计[J].数码世界,2017,3(6):110-110.
[2]许卓.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中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与应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7,3(4):11-11.
[3]王静静,夏德宏.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课程地图建设[J].中国冶金教育,2016,2(2):52-55.
[4]彭旺殷.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与方案[J].农家科技旬刊,2015,2(6):210-210.
[5]薛斌,潘宇晨,吴彤峰.应用型大学改革试点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以钦州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5,3(3):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