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管理的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赵 丰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对于自身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赵 丰
         天津市河北区城管委  天津  300141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对于自身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使得人民对于城市面貌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从而对市政道路建设的质量和效率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管理;现状;策略
         1 市政道路建设中管理现状
         1.1  市政道路施工风险大,相关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市政道路施工的风险类型主要包括施工组织设计风险、建设材料以及设备风险、施工技术质量风险以及施工人员安全管理风险[3]。其中施工组织设计风险是最重要的风险类型,它是整个施工进程的起点,影响着整个施工的效果和质量;而建材以及设备风险则可能带来工期延后、工作效率降低以及影响整个施工进程的后果;而对于施工人员安全管理风险而言,它主要体现在施工队伍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和技术人员的违规操作上,比如没有佩戴专业的安全装备、对安全警戒标志视若无睹、技术操作不当等。因此施工人员需要进行专业的岗前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对各种安全标准熟记于心,避免一些低级错误的发生;与此同时,还要求施工人员有绝对的安全意识,了解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及时做好防范措施。
         1.2 市政道路建设中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
         在市政道路建设中,一些企业或者政府人员为了自身利益,不惜偷工减料,降低施工成本,对整个市政道路建设的质量造成了严重伤害。比如一些企业在招标过程中会不断降低招标价格,以此获得施工机会,导致在施工过程中使用便宜廉价的建设用材以降低建设成本。此外这些企业还可能雇佣职业素质低下的施工人员、采用一些不合规范的施工方法和程序等,这些做法无疑都会导致巨大的建设风险,不利于整个工程的长远发展。而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包括沥青路面的质量问题和路基的质量问题两种。首先在沥青路面中,常见的问题主要包括水损坏、翻浆与冻胀、车辙、裂缝等,这些问题不仅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天气、温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建设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时,首先应该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例如前期工作的总结报告、原材料的使用比例、专门的技术设备和专业人才等;其次就是底层和表面层的铺设;最后就是进行接缝和碾压。在整个过程中,施工单位还应当不断进行施工管理和质量检验,一旦发现不合格或者不标准的地方,应立刻进行整改,以避免后续质量问题的出现。而市政道路建设质量的第二大问题就是路基建设。路基是整个公路建设中的一个非常基础的环节。一旦路基出现问题,整个公路的承载力就会下降,进而出现裂缝、凹凸不平、塌陷等问题。因此在路基建设中,施工单位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质量优异的施工材料、技术熟练的施工人员来保证道路建设中路基的结实性和耐用性,避免严重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做好市政道路建设中管理的策略
         2.1 提高整个市政道路建设的质量要求
         这里的质量要求主要包括对于施工建设材料的要求、施工单位用人标准的要求以及道路建设安全性的要求等。如果不设置严格的施工材料要求,一些施工单位或者管理人员就会为了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用假冒伪劣的三无产品或者将一些低质产品与优质产品混杂使用,严重影响了整个市政道路建设质量,不利于施工工程的长远发展。因此我们除了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把控外,还可以严格控制施工进程的质量成本,加大成本管控力度,提升施工建设的经济性,避免资金的浪费;此外,还需要严格把控施工单位的用人标准,对于一些技术要求比较高、风险系数比较大的项目要配备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而对于一些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体力劳动来说,在施工之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专门的岗前培训,使之熟悉其中的风险与隐患,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劳作。最后还应该设立一定的用人考核标准,对违反施工规范的人员进行相应惩处,杜绝由于施工人员主观因素而造成的低等错误。


         2.2 加强全过程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工序的监管
         首先,施工技术贯穿整个施工活动,对于整个施工工程的安全和质量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同时还需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及时发现隐藏的安全隐患,防止发生意外事故;此外,在开始施工之前,施工单位还需要对施工的周边环境进行勘测检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尽可能降低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与此同时,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不得不更换施工方案,也需要专业人士和相关的机构人员进行重新评估,施工单位和相关管理人员不得贸然更改施工规划;最后就是施工工序的严格监管。施工人员每完成一个阶段性工作都要向监管工程师进行报备,只有监管人员确定验收无误后才可以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工作,保障各个工序之间安全衔接。
         2.3 建立健全市政道路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市政道路建设的理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涉及居民出行的便利和安全,同时也要保证整个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而施工单位如果想要更加长远的发展,就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因此,相关机构以及施工单位就需要建立健全市政道路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加大安全监管力度,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还需要制定“责任到人”的安全管理战略,扫除安全监管死角,真正意义上建立起“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安全管理制度;此外,还需要加强道路施工团队的整体安全意识,制作相关的安全防范手册,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相应的安全演习,在安全管理方面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安全监管的效率。
         2.4 加强项目前期管理和设计质量
         市政道路建设的规划、设计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土地面积等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研判、市政道路建设的前期管理,包含了从项目选址规划直至立项、测绘勘查,直至项目从建设筹建直至资金筹建等前期准备的全过程。前期的勘查测绘等技术工作,奠定了道路等级、车道数量、路面厚度、设计时速、抗震等级等技术指标,是确保道路在规定年限内安全使用的前提。项目前期管理工作,则是系统的规划了道路建设的全局性工作,对地方开展不同等级的道路建设提供了技术和实际依据,并直接影响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效益)。如在这一环节出现漏洞或失误,将直接影响后续的施工正常进行,或者要付出更多的修订时间。
         3 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建设不仅需要较高的施工人员素质,同时还需要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风险防范制度、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以及施工技术和工序监管制度等。只有对道路本身进行合理设计、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管、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对施工方案进行科学策划,才能建设一条功能与美感并存的市政道路,才能够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方便居民出行,从而促进整个市政道路建设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晨光. 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管理策略探析[J]. 电子乐园, 2019(7):0406-0406.
         [2] 孙杨. 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管理的有效途径研究[J]. 建筑与装饰, 2020, 000(001):P.119-119.
         [3] 夏品辉. 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管理策略探析[J]. 河南建材, 2019, 000(001):116-117.
         [4] 郭伟. 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管理要点策略探讨[J]. 装饰装修天地, 2018, 000(024):120.
         [5] 侯庆明. 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管理要点分析[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 000(017):38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