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洁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 山西省太原市 030200
摘要:在现阶段我国的社会发展中,经济实力逐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现代化城市建设稳步推进。特别是电力工程建设,电力产业是社会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在加快小康社会进程中,每一个领域都离不开电能。在保证电网经济、稳定、安全运行的各项指标当中,线损管理是很重要的,也是降本增效的重要一环,线损率直接反应了电力系统的综合管理水平。基于此,本文对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进行简单概述,对线损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电力计量自动化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主要阐述,希望能为电力行业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其稳定发展。
关键词:电力计量;自动化;线损管理
1.引言
电力行业通常将线损分为管理线损和技术线损,其中所谓的技术线损是指在电力的传输中所产生的电能的损耗,管理线损是指再电能的传输中因为计量、抄表等带来的误差,从而导致电能出现损耗。传统的电能计量表已不能满足电力建设和社会的要求,因此电能计量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将有效实现对电能精确的统计、分析,从而更方便的为相关部门提供更为有利的数据,找出其中异常的原因。
2.线损管理与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介绍
2.1线损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直以来,线损管理都是供电企业所广泛关注的重点工作内容,它确保了供电企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收益的最大化。为了降低线损,应该基于合理的降损方法,考虑到我国供电半径偏大,电源分布范围较广,所以必须及时更新设备发展,保证电量损失降到最低,特别是解决电力负荷分布的不均匀问题。就目前的理论数据分析来看,我国电网整体运行效率还无法令人满意,常有窃电、用电负荷超载等不良情况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供电企业的健康发展,导致滞留电量出现统计错误,这些都为线损管理工作带来巨大负担。
2.2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
现代数字通信技术、电能计量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电力营销技术统一集合成一体成为计量自动化系统,它能够对计量装置进行实时信息分析和采集处理。它的主要通讯载体是电力专用通信网络和公共的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了系统计算机主站和现场计量终端的数据通讯处理。计量自动化贯穿在整个电网运行中,设置了多个计量点,并综合了电力用户及各个的电压等级要求设置其子系统。子系统有电能量遥测、负荷管理、配电变压器监测计量及低压居民集中抄表等,在电力系统运行中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主要围绕用户需求做基础,基于科学线损管理建立模型,可以对不同阶段的供配电线损实施有序有效分析与管理。从该系统的功能特性来看,它就拥有基本管理功能和3种辅助性管理功能。
(1)基本管理功能
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管理功能主要是通过线损管理档案中相关资料数据来设计维护方案。这里所提到的线损管理档案中就包括了线损数据权限、线损指标以及线损模型,以下作出一一解读。
线损模型主要用于维护线损对象,时刻了解当时企业内部的供配电系统供入及供出电量;线损数据权限则主要针对线损数据进行有效分配,基于不同技术人员实施分工操作;线损指标主要针对供配电线损耗情况进行判断分析,主要分析线损指标,并提供线损基本状况查询,这其中还包括了日线损查询与月线损查询,基本上能够对每时每刻的供配电网输出输入电量进行分析,进而形成更多有用经验数据。除此之外,多线损对象数据查询也能够同时实现对多个线损对象的同时间信息查询过程,通过多线损数据对比形成最终材料报告,辅助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工作。
(2)3种辅助管理功能
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中的3种辅助管理功能就包括了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线损模型,它可以对供电企業中的供配电计量点、变电站等等局部位置进行有效信息分析,创建相应分析模型,并适当对信息内容作出改变,为系统构建符合当时情况的新线损管理模型,实现更新迭代;第二种为线损计算功能,它能够通过自动调度线损计算,配合手动触发线损计算两种方法来实现对线损的有效管理,两种方法在线损计算数据方面都相对准确稳定。从技术角度来讲,线损计算实际上就是对计量点电量实施合理抽取,再经过线损模型分析来计算出供配电线路耗损率;第三种为线损调度功能,它主要以基础资料作为依托来计算线损,同样具有较为精确的计算能力。
3.电力计量自动化线损管理的应用步骤
3.1 建立模型
在线损管理工作中应用以计量自动化技术,能够对线损模型的构建起到良好的协助效果。此外,应用这一技术手段还可实现对计量点、变电站线损分析,而后再构建起契合于实际情况的线损模型。一旦监控表明存在异常情况系统便可自主进行调控。可利用现已掌握的相关数据信息来建构出相应的模型,其中所包含的数据信息一旦出现改变,也可以快速化的了解到实际的线损率与用电状况。采取这一种计算形式所获得线损率有着极高的精确性,能够有效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
3.2 形成报表
在电力企业当中应用以计量自动化系统可以直接形成报表。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开展线损管理工作之时,其工作内容主要是针对线损分压管理、分线管理、分区管理、分台管理的完整统计,而后再综合权衡最终的数据结果来生成线损报表。通过对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还能够实现在多个时间区段来加以甄别与评估,例如对当日线损与当月线损展开分析,来给予相关的管理人员提供来自于第一线的详实性的数据信息。在日常的工作阶段当中,应当就针对实际的线损情况展开科学化的分析,一旦检出有故障问题便应即刻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只有确保电能的正常、稳定供应,方可实现对企业效益的充分保障。
3.3 监测系统
在线损管理当中应用计量自动化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对多个维度的精准分析,而后再将有关隐患问题及时检出并做好相应的监测工作。在一个工作日当中要能够针对各节点电压、电流、功率等信息进行精准采集与监控,而后再将之发送于管理系统的末端设备当中,并通过末端设备对整个系统运行的各环节步骤实施更加详细的测定、分析及处置。此外,系统还可以实现在一个工作日当中对于线路的运行状况予以准确计量,并达到精准的自动化控制程度。在将营销工作与系统合并以后,将系数数据接入到营销系统内,还能够有效规避人为性的错误行为,由此不但能够实现对线损率的大幅度降低,亦可提升工作的精准性。
3.4 自动统计
基于线损管理工作之中开展计量自动化设计能够更加方便的开展自动统计工作。采用分压管理、分线管理、分区管理、分台管理的四分线损管理方式来加强对线路的统计与分析工作。同时也可把计量自动化系统运用到这当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可在多种完全不同的电压水平下来进行损耗统计,而且还可分别设置为多种完全不同的周期形式,再将之与电压级别相合并实施线损统计。通过引入计量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对统计通过的有效分担,有助于提高统计效率与精确性。
4.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实例分析
以某地区某供电局为例对电力计量自动化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简单分析。在前几年引入使用计量自动化系统,将地区内3300多台负荷终端全部接入计量自动化负荷管理系统,实现98%左右的覆盖率、在线率和数据完整率。同时,在配电计量监测子系统中接入2000台配变终端,数据完整率在98%以上。借助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对整个区域内的各种设备线路损耗数据进行统计,包括公变、转变以及场站用电和通电线路等所有的设备设施。同时实现对于低压线路及设备中运行状况的集抄,对各种线损数据进行分类筛选。一方面能够实现对于整个区域内的自动化超表,另一方面能够更全面直观地了解所有用户的实际用电情况,根据用户情况及时提供相应的服务。这也为后续的电能质量检测、线损管理、永华检查以及电网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提供更加丰富的需求侧管理服务项目,而且有利于提高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维护的效率,对系统中的各项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避免出现不必要资源浪费,较少不必要的资源输出,降低电力企业服务工作的成本,提升服务质量,有利于电力企业的良好发展。
5.结语
总之,随着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电网成为未来电网发展的趋势。因此,电量自动化系统在在线损耗管理中的应用是实现现代电网自动化管理的第一步。通过对线损计算,为后续的电网整体优化奠定基础,从而提高电网整体的利用的效率和准确性,更好的服务于市场。
参考文献:
[1]杨林.对计量自动化中线损管理系统的运用思路构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8,20: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