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的控制要点和改进对策 甘霖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甘霖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也迎来了更多的发展契机和机遇。
        身份证:13010419910109XXXX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也迎来了更多的发展契机和机遇。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技术不仅能够对整个项目具有质量保障作用,还能够推动建筑行业持续化发展,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在管理技术层面会遇到很多问题,进而影响到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降低工程质量。所以,本文基于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管理技术的控制要点和改进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技术;控制要点
        1  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的概念及意义
        1.1 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的概念
        1.2 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满足项目的使用功能,还要确保其施工质量,以此来造福群众,带动当地经济效益。管理技术控制工作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中之重,其主要是指施工单位进行一系列的管理技术工作,立足于理论知识,采取多样化的措施,不断完善工艺技艺,进而科学的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需求[1]。
        1.2 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的意义
        1.2.1 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建筑企业在市场激烈的发展中,迎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由于经济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国家政策上的扶持,建筑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也越来越大。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建筑企业必须要加大对建筑工程管理技术控制,有针对性的改革创新,进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市场上得到持续化发展。
        1.2.2 提升项目质量水平
        管理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加强对管理技术的控制,并将其贯穿到整个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标准要求,做好技术培训、材料监控、安全监督等等,从而能够有效提升管理技术整体水平,强化人力、资源整合,增强现代建筑工程高质量发展。
        2  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的控制要点
        2.1 施工强度的控制要点
        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在其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浇筑混凝土的形式,所以,这里提出的建筑工程施工强度主要就是针对实际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混凝土是不是能够有效承载建筑结构的重量。在进行浇筑混凝土之前,通常情况下施工单位会根据已有的设计图纸,严格遵循其具体要求,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调整,在配比完成之后,还需要对其强度进行二次检验,以能够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建筑工程的质量奠定基础。与此同时,针对一些大型的建筑工程项目来说,在施工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对相应的工程进行及时的维护保养。所以,施工单位需要结合不同工程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养护方案,将时间、步骤、方法等做以明确,定期对已经完工的部位进行养护,以此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需求[2]。
        2.2 施工技术的控制要点
        施工技术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施工整体质量,还能够决定现场发生的风险事故几率,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要积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控制,加大对施工人员施工技艺的培训力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工程的施工难度也在无形之中慢慢增加,所以在施工技术的控制中,必须要结合不同的工程概况,组织全体施工人员一起分析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施工管理制度,并针对重难点提出独特的想法和改进措施。加大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帮助施工人员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获得更高的施工技术水平,进而全方位提升建筑工程质量。
        2.3 施工安全的控制要点
        俗话说,安全重于泰山。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施工的正常进度,影响着施工的整体质量,影响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随着现代化建筑的增多,施工难度不断增大,施工中的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多。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要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凸显安全管理的重要价值,并立足于多个层面加强对施工安全的管理。一方面,施工单位应当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以此来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施工单位需要对质量进行有效管控,不定时的巡查施工现场,针对错误的操作及时指出,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和不必要的生命财产损失。除此之外,施工单位还可以在现场安置一些监控头,实时监控施工人员的行为,将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和工资奖励挂钩,表现优异的适当基于降低,表现错误的要提出批评,并警醒其他施工人员。
        3  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的改进对策
        3.1 重视组织体系优化
        基于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建筑工程管理技术水平要想获得持续性的优化,首先施工单位就必须要深刻认识到管理技术组织体系的重要性,结合不同的工程概况,对相应的管理技术标准和规范充分了解,为后续的组织体系优化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例如,施工现场的相关工艺和设备必须要符合国家操作规范,以此来实现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的规范性和均衡性,进而使得整个工程如期完成。与此同时,各个施工单位在编制针对性的管理技术制度的时候,还需要联动各个部门,熟悉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熟悉工程的成本核算和其他层面,以此达到建筑质量、施工成本、竣工进度等方面的有机统一[4]。
        3.2 完善管理技术制度
        完善管理技术制度是优化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的有效措施之一,其不仅能够为施工人员提供科学的参考,还能够为领导层提供决策建议,并为施工人员创设一个优质的管理技术环境,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良性化发展。因此,建筑企业应当积极完善管理技术制度,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认知融入其中,确保管理技术制度能够发挥其运用价值。例如,在施工的时候,将设计图纸和材料管理相结合,就能够为管理技术的落实奠定技术;将各项职责落实到人头,形成责任分明的管理制度,也能够不断提升现场管理技术水准。
        3.3 强化管理技术监督工作
        强化对管理技术的监督工作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层面:第一,对技术文件的监督管理,施工单位在编制文件或者录入各项资料的时候,应当确保所有数据真实有效、填写无误,且所有的档案资料完整,不得随意丢弃和外借,依据规定的时间完成档案资料的移交工作;第二,对施工技术的监督要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不定期对施工环节、工艺等进行抽查,以能够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责令相关人员立即整改,确保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监督机制的落实。
        3.4 加强施工进度管理
        施工进度会直接影响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确保施工进度如期完成是重要的管理技术内容之一。在项目工程施工之前,甲方代表应当做好明确的施工规划,针对不同工程的规模和难以程度,制定各个施工环节的完工时间,并要求施工单位保质保量的完成。有施工过程会受到天气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针对不同的风险隐患,应当制定针对性的应急措施,确保所有施工环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降低施工进度延误情况的发生。针对无法按照合同计划施工的情况,要及时向上方反映,如果乙方不同意延长施工期限,那么还需要继续督促施工进度的加快[5]。
        4  结语
        综上所述,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技术不仅是社会发展需要,更是建筑项目质量确保的主要措施。建筑单位要不断完善管理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将管理技术贯穿于施工过程中,进而充分体现出管理价值,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许青松,张思庆.建筑工程管理技术中的控制要点与优化措施[J].居舍,2020(09):130.
        [2]靳 远.建 筑 工 程 管 理 技 术 中 的 控 制 要 点 与 优 化 措 施[J].居业,2020(01):141+143.
        [3]郭宝成.建筑工程管理技术中的控制要点与优化措施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11):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