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昆明分院 云南昆明 650051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海绵城市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具有很大的优势,给排水工程是城市的命脉之一,设计和建设都会影响到城市的正常运行。本文作者详细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的运用,阐述了当前给排水工程中排水系统设计的规划设计,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科学的同时保证给排水系统性能的稳定。海绵城市理念体现了城市发展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进行合理分析,促进城市建设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
引言
在市政体系中,道路工程占据重要地位,是决定运输功能有效发挥的重要载体。在市政道路内部结构中,给排水设计作为重要的系统模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道路结构的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因此,市政单位需要积极践行全新的设计理念,遵循海绵城市的设计原则对给排水的内部结构和系统功能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发展进程。
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概述
在城市化发展领域,海绵城市是一种全新的建设理念,是针对雨洪管理目标所提出的思想观念,在实现雨水资源循环管理和洪灾防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海绵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雨水资源的循环使用,通过蓄、渗、净等一系列操作构建弹性水资源管理体系,从而为给排水系统功能优化展现提供良好的资源储备基础。与以往的城市建设理念存在较大不同,海绵城市具有一定的生态性、环保性特征,能够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建设,支撑城市在持续性战略背景下实现深入发展。
2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实践运用
2.1人行道的给排水设计
人行道是影响市政给排水设计的重要因素,改善人行道的给排水功能,是有效改进市政给排水功能的重要方式。传统人行道设计中,路面的给排水系统采用均化布局与传统材料,易造成路面积水,不仅影响给排水,同时对市民的出行造成一定影响。在海绵城市理念的指导下,人行道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及材料对给排水的影响。在具体设计中,排水系统的设计应随着的地形的改变而改变其密度分布,如:在西高东西的城市中,排水系统自西向东呈密度增加的样态分布。同时在材料的选用上,应采用具备透气性与透水性的材料设计路面,这样设计方式不仅有助于实现市政的给排水功能,同时尊重了路面的基础功效,选用合理的材料,有助于缩小改造成本,满足经济性的要求。
2.2车行道设计
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非渗透性路面的应用较为广泛,虽然其保证了道路强度,但也会给路面造成严重的积水现象,影响地下水供应,形成热岛效应。而在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之下,车行道的设计会更加注重路面的透水性能,减少地表径流,提升地下水循环补给效率。在实际的设计中,表面层适用于渗透性沥青混凝土,底层和基层实施可以选择非渗透性材料,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雨水造成的路基损坏。此外,当雨水接触到路面后,可直接沿着路面坡度走向流入周边的绿化带中,提升雨水利用率。
2.3绿化带设计
在市政道路领域,绿化带也是重要的组成内容,在给排水方面的设计要求比较严格。一般情况下,在对绿化带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明确以下几点注意事项:首先,做好雨水搜集。积极践行海绵城市思想,遵循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针对雨水搜集功能进行优化设计,包括对绿化带材料、高度等各项指标后进行规范设置。以高度为例,正常情况下应该设置为15~20cm,并且要超过该区域内的土壤高度范围值。其次,做好水质过滤。通常选择种植土、设置砂石层的方式对雨水进行过滤处理。
同时,优化排水功能,针对绿化带内部布局,对排水装置进行优化设计,合理设置明沟,方便雨水有效排放,避免雨水积压而给绿化带植被正常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2.4强化市政给排水系统的建设
当前我国城市大部分市政给排水系统的建设都滞后于城市发展,也不符合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的标准。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缺乏而选择大幅度降低市政建设资金投入,严重弱化给排水建设设立的初衷,让城市整体生态防御系统功能下降。针对多方面的考虑,在市政给排水设计施工中,海绵城市建设部门应当加强转向资金的投入,保证市政建设项目能够顺利开展。充分结合城市建设现状、发展要求进行市政给排水建设设计。积极修复老化管道和结构,引进先进技术更新给排水系统的设计,采取合理的措施对水资源进行积极处理、完善城市内的雨水蓄积和排涝、防洪等功能;建立起雨水存储、利用、污水排放等系统,保证地下管理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还应该考虑到极端天气下城市具备很强的给排水效果,比如强降雨天气下保证不会出现洪涝灾害危害城市安全,保护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城市地表水的流速保证城市在极端天气下的安全性,从源头上杜绝城市洪涝的发生。同时,还能够强化城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功能,促进城市水资源的分配调节、合理供给,科学控制。
2.5蓄水改造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还能够明显提升城市中各个区域的蓄水能力,而这些被存蓄的水资源同样也就成为利用对象,应该引起市政给排水设计人员的高度关注。针对海绵城市相关设施存蓄的水资源,应该借助于恰当的转运通道,促使其能够被应用到最为适宜的场所,尤其是在一些水质要求并不高的方面,更是可以借助于这些蓄水进行再利用。比如从生活用水中来看,冲厕用水以及清洁用水都可以利用这些蓄水资源,需要设置专用管网;对于道路清洁以及园林景观用水,同样也可以借助于恰当的管网布置,促使这些蓄水得到较好运用。在这些蓄水改造应用背景下,原有的市政给水压力能得到有效缓解,同时体现出良好的水资源节约利用效果。
2.6附属设施的设计
第一,设计路缘石时应该依照不同类型做好研究,这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排水设施工作。例如,平坦边缘石材的高度始终与周围表面的高度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更好地让降水流入雨水出口或绿化带,以免造成过量的积水,从而损害城市的道路交通。而如果立缘石高出周围地面,多余的雨水将被直接收集到雨水出口,但是因为特殊的立石特性,难以真正保证雨水流入绿化带,因此要求设计师必须进行打孔。其次,在设计路肩边沟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城市建设的实质性问题,例如过去大多会选择使用混凝土材料,美观不足,更不用说雨水净化能力了,而且极易出现雨水堵塞的问题,因此,此时选择使用草木沟,目的是将必要的植被种植在地表沟上,能够更好地净化排放,收集雨水。此外,在开展城市市政工程设计时,要求人员必须采取先进技术,注意充分结合绿地工程和排水设计,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人行道径流排放效率的提高。
结语
综上,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规划中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步进行了有效的指导。在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建设中,需要充分理解海绵城市理念的含义,科学合理地解决了城市给排水系统中的缺陷,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程子乔.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思考[J].门窗,2019,(19):159.
[2]杨成民.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居舍,2019,(34):131.
[3]徐二敏.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9,(31):119-120.
[4]薛健.浅析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9(10):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