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与应对对策 赫东波

发表时间:2020/10/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赫东波 陈超峰
[导读] 摘要:市政工程是城市基本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的工程,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满足人们出行、用水用电、通讯、生态环境等需求的公用工程。
        河南绿欣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新乡  453000
        摘要:市政工程是城市基本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的工程,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满足人们出行、用水用电、通讯、生态环境等需求的公用工程。工程质量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受到关注度较高。但是,施工过程常存在各类技术通病,导致工程质量受到影响。因此,需要找出改进措施,改善市政施工现状,提高工程质量。要加大对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控制,以提高市政工程成品质量,保证公共基础建设能够给人们提供更优质、更便利的生活。本文将对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高市政工程整体质量。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应对对策
        1市政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1.1 施工材料不合格
        虽然市政工程是利国惠民的工程,但是在市政工程施工前期,采购人员在采购施工材料时,经常出现擅自做主、行贿受贿、弄虚作假检测结果等情况,导致大量不合格施工材料被采购到施工场地中,促使市政工程施工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增大了返工重修的可能性。
        1.2 放线测量数据不准确
        在市政工程基础施工中工程测量环节,施工人员在测量实际地形时出现溜号、走神等情况,会导致测量结果的精确度发生偏离,无形之中为市政工程埋下了很大的风险隐患,促使安全事故频发。
        1.3 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控制不到位
        首先,大部分市政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没能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没有细化工程施工流程、没有将质量管理控制责任落实到个人,技术交底流于形式等,促使在实际施工质量管理控制过程中,无法根据实际施工进度和质量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技术服务系统,导致工程质量无法保障。另外,大多数施工单位为了在市政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获取更高的利润,往往在抢工期的同时将质量管理措施抛诸脑后,无形中是的施工质量和生产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质量通病的改进措施
        2.1 完善测量技术的应用
        为保证市政工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对测量技术的应用加以完善。以道路排水项目测量为例,在明确项目的设计要求之后,需要科学设置测量组织,结合项目需求,在现场测量、资料整理、仪器保管等岗位分别配置工作人员,并配置测量过程需要的全站仪、铟钢尺、电子水准仪、反射片、棱镜、钢卷尺等测量仪器,保证所有测量人员明确前期测量、开槽测量、支护测量、铺设测量、竣工测量各个环节的测量内容,做好高程、导线、施工放样等测量工作。同时,建立导线、高程等控制网。针对现场施工相关测量工作,需要落实勘察、仪器准备、人员配置等工作,和建设方办理交接桩相关手续,对高程、平面展开复测,保证测量结果和交接桩之间误差处于合理范围之内。在前期测量方面,需要重点对地面高程、构筑物等展开测量,形成项目施工原始资料,作为管线设计依据。在施工环节的测量,重点注意明挖施工测量工作。明挖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对支护结构的施工测量过程需控制水平、垂直度等,在距离钢板桩的施工区域 30m 位置中心线上设置全站仪,保证对钢板桩的合理控制。②对土方开挖的测量需要借助水准仪对标高进行控制,至标高以后,每间隔 2m“散灰标记”。③在管道敷设环节,基槽内部管道两端基槽壁需高于管顶标高 0.5m,用全站仪将管道中线放出,控制高程。④在土方回填环节,需标注回填高度。⑤在路面恢复过程,需要标记各层摊铺厚度,整平过程使用水准仪测量,以原路面高度为控制基准[2]。
        2.2 落实材料管理
        要规避市政项目的质量通病,需要落实材料管理工作,为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制度方面,需将材料管理岗位制度加以明确,采购人员需按照采购计划,对比市场价格,采购优质、价廉的材料,保证工程使用的主材具备“三证一标”。同时,将运输、地域等因素考虑其中,保证按照材料特点、性能等做好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管理流程“入库”和“出库”,采购所有材料需按照类别设置标识、分类保存,做好防水、防潮、防火、防盗等措施。如:市政项目中使用材料种类较多,材料自采购至使用过程存在时间差,所以需要设置专门存放处分类管理,将易受潮和变质材料置于干燥、通风区域保存,同时做好防雨措施,防止对其性能产生影响。市政项目中常使用多种规格钢筋,在管理过程需要按照型号分类存放,立标识牌、依次堆放。(2)使用管理方面,规范的管理工作可防止材料流失、浪费等问题。管理过程,需要结合市政项目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材料供应量。合理规划材料现场,保证场地交通顺畅,材料存放合理,能够按照施工进度,科学安排材料进场。同时,按照规范要求落实验收工作。市政项目收尾环节,需要及时将剩余材料进行回收,清理现场、及时退库、分类存放。
        2.3规范市政工程施工流程,落实安全和质量管理责任
        首先,在市政工程施工前期,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需要以施工方案为基础资料,建立并完善施工流程,将施工流程精细化到各环节施工中,以此来保证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检测标准。施工单位负责人要将参与施工的各部门召集在一起,将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责任落地,让各部门人员可以根据施工方案有序的展开相应的管理控制工作,及时对各环节施工质量和施工技术进行抽查,如果出现施工质量不符合标准,就必须要对施工人员和监管人员进行经济处罚,起到以儆效尤的效果,让施工人员可以意识到施工细节的处理。其次,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可以通过研发或购买先进的施工技术的方式提高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安全隐患,进一步推动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步伐。
        2.4优化市政工程施工设计,施工过程动态管理进一步加强
        对于市政工程来讲,所接触的范围很大,所以投资量很大,规模也是很大的,具有复杂的施工环节。对于施工技术来讲,在其管理方面,每个环节都会对工程的整体质量带来影响。所以在施工单位方面,一定要注重相关设计方案的制定,使在施工时能有据所依。对于其设计来讲,一定要在前期对具体工程有细致的认识,如技术、设备、周期等,审核建设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资质,保证参与的各个单位能够互相沟通。施工方案设计期间一定要具备风险意识,预测好各个风险,合理制定把控风险的方案,涵盖进度因素、人员因素、材料因素等。所以,应急预案必须在施工方案中有所体现,保障工程的顺利开展。对于技术应用管理来讲,能够经过对设计方案的改进来使效果发挥出来。在动态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加强技术人员的管理能力,每个作业人员应该依据相关方案来施工。作为监理方,能够让相关人员去工程现场去开展监督,检查每个环节的技术使用状况。要是技术未能按照有关的标准去执行,就需要立即进行改进,后续的工作需要等整改完毕且合格后再进行。在施工技术管理中,一定要注重动态管理,这样才可以实时的发现并解决好问题,使项目能够平稳进行。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人们在城市化建设的影响下,越发重视市政工程质量的良好、市政工程使用的安全性,市政工程施工单位想要满足人们对市政工程建设的要求,就必须要透彻分析施工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影响施工技术低效性的因素,要利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严格落实施工管理流程、加强施工质量审查等方式,提高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促进城市经济更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敬周.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分析与对策[J].居舍,2019(35):61.
        [2]郭大鹏.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与应对措施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34):151.
        [3]刘春霞.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22):118-119+124.
        [4]徐惠.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分析与对策[J].门窗,2019(22):113-114.
        [5]王进.分析市政工程技术的通病与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33):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