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现场监督内容标准化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陈夷齐
[导读]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建筑业的整体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三亚卓晖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海南  572000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建筑业的整体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建筑业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隐患,特别是建筑施工的质量问题,更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因此,对于建筑施工质量的监督,要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并且严格执行。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现场监督
        引言
        一个建筑工程想要顺利的竣工,在施工期间对于其质量的管控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现场的监督工作,更是有着直接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关键作用。但是在个别的地区,对于施工质量的现场监督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说监督者的责任划分不明确,监管缺乏条理性,这些实际情况都要求现场监督工作的内容要尽快标准化。
        一、现场监督内容标准化的依据
        想要对监督内容进行标准化的管理,这个标准的依据就十分重要的,不能是施工方或者有关的管理部门凭空编造,要有理有据。我国最新出台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手工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以及《建设施工质量管理规定》[1]就是很好的范本,可以根据这两个规定为主体的架构,结合大量施工现场所发现的质量问题,对于质量问题比较突出的环节要进行重点的分析。同时结合房屋的质量报告以及后续的投诉情况,对于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汇总与整理,并且对于这些问题进行量化的评定,争取做到每个具体的问题都能找到明确的原因。
        二、对于质量监督进行标准化的意义
        对于施工质量现场监督的标准化是一个漫长且耗费精力的问题,但是进行标准化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虽然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但还是要坚定不移地进行下去,其内在原因主要有三点。
        首先,质量监督进行标准化对于责任的落实是非常有帮助的,在以往的建筑施工当中,一些不太重要的环节或者是比较复杂的环节的责任落实往往比较模糊,这对于质量的监督是十分不利的,特别是现场的监督工作,有的时候即便是监督人员及时发现了问题,也找不到责任人,只能在不同的部门之间来回奔波,而实现了质量监督的标准化之后,监督人员就可以根据标准,在第一时间就找到责任人,也避免了施工企业各个部门之间推脱责任所带来的问题[2]。
        其次,施行监督的标准化可以对于整个施工过程有一个更清晰的掌控。我国是一个国土面积巨大的国家,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地理条件变化大,地质结构与气候变化十分复杂。在这种客观情况的制约下,一些现场监管人员对于建筑施工的过程把握不到位,不知道施工的关键点在哪里,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判断,这样做一方面大大降低了监管的力度,另一方面难免存在一些监督上的错误,挫伤了施工队员的积极性。因此,在对质量监督进行标准化之后,监督人员即使是面对复杂且陌生的施工场地,也能更具监督标准尽快的掌握工程的要点,大大提高了监督的效率。
        最后,标准化的质量监督工作对于监督人员自身的素质也是一种提高,我国的建筑行业在不断的进行发展,这就要求监督的标准化也要不断的与时俱进,为了能满足复杂多变的实际施工现场,质量监督的标准化就必须保证自身的敏感性以及进步性,这对于现场监督人员的成长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整理以及反馈问题的过程中,监督人员对于施工质量的标准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而在编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纲领以及细则的同时,也可以尽可能补充原来遗漏的问题,让质量监督的标准化更具可操控性。
        三、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标准化的实施
        光有科学的质量监督体系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清楚地知道在建筑工程的每个不同的板块,监督内容的标准化是如何实施的。
        (一)建筑施工材料
        无论是建筑材料还是防水材料、保温材料,这些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了整个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特别是需要大量使用的建筑原材料,其监管更是要特别的严格。

在施工质量现场监督标准化的体系之下,对于没有批次的原理的采买都要进行质量的严格检查,对于不同产地以及不同生产厂家的原材料的组合使用要进行科学的分类,防止以次充好现象的发生。
        (二)施工记录
        总所周知,建筑施工是一个时间跨度大,牵扯方面多的项目。一个大型的建筑项目可能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中,要想保证工程进度的有序推进,做好施工记录的整理就变得十分重要了。而现实的情况是,个别的施工队对于已经完成施工的环节放弃了监管,也没有做详细的施工记录,包括原材料的采买,人员的调配,大型机械的使用,这些记录的模糊导致了一旦发生问题很难在第一时间找出问题的根源,因此作为质量监管部门,要做好施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即使是那些已经完成,检验也合理的环节,也要做到详细的记录,而这项工作要用到大量的数据,不仅工足量大,而且容易出错[4]。在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中,这些数据被很好地进行分类,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标准化的分类来快速整理数据,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三)结构安全
        对于建筑物而言,结构的安全时重中之重,一旦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出现隐患,很容易发生重大的安全责任事故,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因此,施工现场质量监督工作标准化之后,就可以对这种关键的环节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安全检查。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建筑物的结构安全隐患也不仅相同,在出台了标准化的质量监督指导之后,监管人员就可以根据标准来进行全面的检查,而不是像以前一样通过自己经验的判断来进行验收工作。这样做大大降低了建筑结构方面存在安全隐患的几率,最大限度保证老百姓的生命安全。
        (四)主体结构的施工
        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涉及到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以及木质结构四个方面,这四种材料的物理特性不同,对于它们的安全性检测往往比较缓慢。而在标准化的质量监督体系中,这些不同形式的结构都被分别列出来,不同的结构有着不同的安全判断标准,这对于安全监督人员来说是十分贴心的,即使对于某些主体结构不是很了解,也能根据标准来进行准确且科学的安全检查,一方面大大提高了质量监督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由于主体结构质量不过关而出现问题的几率。
        (五)竣工验收
        说完了施工过程中的几个重点环节之后,我们再来说说工程竣工验收时标准化的质量监督工作的实施。总体来说,根据验收标准的不同,分成全装修与非全装修两个大类别。两种不同类别的安全检查表在一些方面会存在着不同。对于非全装修类别的项目,需要进行质量检查的方面很多,包括土建类以及安装类两个方面,对于建筑的整体结构,即屋面工程、公共区域、地下室、外墙等区域进行有效的管控,主要针对承重、防水、保温这些方面。
        而对于全装修的建筑来说,需要验收的元素比非全装修类的还要多,不仅要对房屋的层面、细部结构、屋面防水坡度等进行检验,对于护栏的安装、水电的配置、疏散通道的设计也要进行全面的掌控。这无疑增加了质量监管的难度。因此,需要标准化的质量监管体系来对需要检验的项目进行分类,这样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任何问题。
        四、结束语
        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特别是一些基础设计的建设,更是关乎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对于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时刻不能放松,在不断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也要将监督内容进行标准化的处理,这样才能保证监督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汪义锦.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监理质量控制标准化分析[J]. 江西建材, 2017(16):275-275.
        [2] 董文斌, 张伟. 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探讨[J]. 建筑经济, 2016, 37(7):22-25.
        [3] 杨世智.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标准化, 2016(13):88-89.
        [4] 陈邵德.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管理研究[J]. 四川水泥, 2016(5):128-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