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背景下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探讨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16期   作者:耿刚
[导读]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交通压力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耿刚
        枣庄程源筑路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 枣庄 277800
        摘要: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交通压力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很多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运行压力过大,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因而设计人性化的城市道路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已迫在眉睫。因此,本文就人性化背景下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人性化背景
        人性化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当中,根据人的行为习惯、人体的生理结构、人的心理情况、人的思维方式等,在原有设计基本功能和性能的基础上,对建筑和作品进行优化,使观众参观起来非常方便、舒适,是在设计中对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满足,是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是对人性的尊重。交通设计,是指《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交通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因而人性化的城市道路设计是满足于人们日常出行,车辆畅通同行,且出行的人们能够感到安全、便捷、高效、舒心的一种交通道路设计。
一、人性化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的原则
        1、整体协调性原则。
        居民区的道路和城市道路的建设包含于城市道路建设当中,二者关系的平衡性很重要,另外,对车行道路、人行道的建设时的比例要适中,使道路整体看起来整齐协调,给人以美感和舒适感。
        2、以人为中心的原则。
        着重强调人在社会发展进展中的主导地位,是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基石、也是最基本的原则。要用有人性化的设计图去修建能够满足城市中人民需要的道路,为人们提供令人安心、舒适而平坦的大道,并给人们带去心理上和视觉上美的体验。
        3、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城市道路建设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使道路的设计能不断完善以保持与城市发展的步伐一致,同时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保证在道路建设中生态环境不受到破坏,人与自然和睦共处,海绵城市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应用。
二、人性化背景下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应用
        1、无障碍设计。
        在部分城市旧有道路交通系统中,虽然针对残障人士而采取了一定的设计措施,但却并未实现为残障人士提供全方位的道路交通人性化服务,仍存在一定的交通安全风险隐患。例如部分城市交通车站设施中并未设置盲文站牌、直梯等无障碍设施辐射范围过小等。因此,在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设计阶段中,设计者需要深入了解残障群体的交通出行习惯与思维方式,对原有设计形式、道路交通功能模块进行优化调整,在不影响城市道路交通运量与交通安全系数的基础上,为残障人士与盲人提供无障碍电梯、坡道、盲文站牌、盲道等道路交通服务设施与信息指示装置。此外,为提高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在设计工作大体完成后,设计者也需要对设计方案开展模拟运行工作,模拟后续城市道路系统运行过程中,特殊人群出行便捷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时解决特殊人群在不同线路(包括交通方式)出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性问题,例如各处坡道的坡度是否合理等等。
        2、道路交叉口的人性化设计。
        道路交叉口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节点,与普通道路相比,路况更复杂,人流量车流量更大;同时道路交叉口也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段。城市道路交叉口系统的人性化设计给道路使用者带来诸多便利。

如韩国在路口增设了斜穿马路的两条斑马线,共有六条斑马线,在人行道的绿灯亮时,各方向的行人都可同时穿过马路;杭州延安路与平海路十字路口诞生了国内首条对角人行横道线;香港为便于盲人通行,红灯时会发出断续铃声,告诉盲人现在时红灯要停止前行,绿灯时会连续发出声音表示可以通过;洛阳在主要街道的十字路口搭建了一批遮阳篷,这一系列举措都使交叉口的规划管理更加人性化。
        3、设计中有效融合城市景观。
        在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运行过程中,过往车辆会持续产生、排放大量的汽车尾气,如若人体吸入过量尾气,将有较高可能引发各类人体呼吸性疾病,并对城市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破坏。而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构建生态性城市的战略号召。为落实这一战略号召,多数城市在道路交通设计阶段中,普遍选择将城市景观与原有道路交通系统加以有效融合,进而从根源处着手,有效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同时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自净力)。与此同时,也可以加快树立城市品牌。
        4、城市道路设施人性化设计。
        (1)增加城市临时停车场。
        目前,在城市道路两旁或人行道上经常有机动车或非机动车的停放,严重影响了道路的正常使用,造成城市道路的混乱景象,另外由于城市空闲土地的缺少,使道路临时停车场难以修建。由此可见,临时停车场是人们急于需求的,结合实际修建临时停车场,可以减轻道路的压力。
        (2)道路休闲广场的人性化设计。
        近些年来,城市被越来越多的空闲土地高楼大厦所占据,绿化面积逐渐减少,同时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休闲的绿色环境和娱乐空间的需求日益高涨。因此,在道路人性化建设中也应增加休闲的休息场所,以达到人们的需求,实现道路的人性化设计。
        (3)标识标牌的人性化设计。
        比如新加坡的公共站牌功能丰富,给予出行者指示,可按各路车的交通线路,也可直接查找要到达的地址查找搭乘线路,交通设计者可以在标识标牌方面发挥充分的想象,给使用者传达最简单、直观的信息
        5、路面横断面的人性化设计。
        道路横断面(Road cross-section)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方向的断面。公路与城市道路断面的组成有所不同。公路横断面的主要组成有 :车道(路面)、路肩、边沟、边坡、绿化带、分隔带、土墙等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组成有 :车行道(路面)、行道、路缘石、绿化带、分隔带等。在高路堤和深路的路段,还包括挡土墙。道路的横断面设计既要科学合理,又要安全美观,是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一部分。设计的根本原则是保障道路行驶的安全性,其中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等,在设计时要将横向与纵向有机的相融合,有效地保障了行驶安全。很多大城市在设计道路时,道路中间没有设置花坛等分离带,只是通过两道黄色的隔离带划分来往车辆,这样在视觉上给人以视野开阔,从而心旷神怡,另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也采用实线的白色来进行划分,可以有效地避免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抢路”。同时在人行横道上设置对应的花坛进行隔离,在视觉上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且让人们感觉到出行的质量明显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该提倡只有在人们安全意识较高、车流量不大及出行人数不是很多的路段实施,而出于安全性考虑,人口相对密集,车流量较大,机动车较多的路段则不建议实施。另外对城市道路的要求,对于会车视野不满足于规定时,要采用中央隔离带,以保证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的安全。
三、结语
        总之,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为有效解决城市道路交通压力过大问题,充分满足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需求,要深入融合人性化设计理念,着手构建人性化、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创建人性化的城市道路,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交通压力,便捷人们出行,同时也为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城市发展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聪攀.人性化背景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7(07).
[2]杨凡.人性化背景下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探讨[J].建材与装饰,2020(02).
[3]鲁森.人性化背景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设计[J]. 建筑技术开发,2018(10).
[4]赵军舰.人性化背景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设计[J].交通世界,2017(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