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中叠合板高效施工及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6期   作者:卢国宾
[导读]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理念和绿色施工理念不断推广,而且资源的过度消耗

        卢国宾
        北京六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00
        摘要:目前我国环境保护理念和绿色施工理念不断推广,而且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及饶劳动力的日益匮乏、人们生活品质追求的不断提升都意味着建筑行业必须要进行转型和升级创新。人们从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特点和整体优势发现建筑行业新的发展空间。由此进装配式建筑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同时各级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推广政策,积极推行装配式建筑。而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是装配式建筑当中极为常见的预制构件。整体形式上可以看出,叠合板是一种水平中间型构建,在实际的安装施工操作当中,首先要进行叠合板的铺装,以起到模板的作用,在叠合板的基础上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使叠合板和混凝土浇筑成能够成为一个整体,并具备一定的承载力。也就意味着装配式建筑整体的安全性,尤其是楼板的稳定性是受到叠合板质量的影响较大。因此必须要重视叠合板施工的质量控制。本篇文章将结合福建省厦门市集美新配式建筑工程项目案例对装配式建筑叠合板的高效施工及质量控制做出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高效施工;质量控制
        引言: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兴起与发展,使得叠合板施工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针对叠合板施工技术,以及操作要点等进行的分析与探究,了解到不同的施工流程中所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有很多,如装配式构件拆分、叠合板厚度设计、锚固筋的设计,以及预制构件吊重分析、支撑体系设计和叠合板浇筑及布料机位置明确,分析各个流程中容易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正确的做法,以此规范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叠合板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提高整体施工质量,促进装配式建筑结构更好的应用与发展
1.工程背景
        以某工程为例,如建筑面积在10万㎡左右,高层共计3栋,其标准为(3层~29层)使用叠合板和预制楼梯,同时洋房10栋,其标准为(2层~4层)使用叠合板和预制楼梯。其中叠合板装配率大约为16.93%,而预制楼梯的装配率则为2.40%。
2.操作要点
2.1装配式构建的拆分
        此项目施工首先考虑运用装配式剪力机构,对预制楼梯和楼面板进行分项设计。其中应当重点设计单块叠合板的大小和质量,如长度须在5m之内,避免叠合板尺寸较大而产生的吊装和运输裂缝问题。此外,叠合板吊重(单块)应当在2t之内,以此规避对施工的影响。
2.2叠合板厚度的设计
        此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叠合板的厚度,需要在考量后进行精准设计,其中设计方法共有两种,一种是(60+70)mm,另一种是(60+80)mm。其中60mm为叠合板的最小值,确保运输和浇筑时不使用预应力,为施工单位节约成本。而70mm和80mm的厚度设计,则取决于项目管线的多少,考虑是否能够覆盖住顶板的钢筋,如若无法覆盖钢筋则会考虑设计80mm+的现浇板厚度。
2.3锚固筋的设计
        锚固筋的设计一般要考虑长度>100mm,剪力墙的搁置长度应≧15mm,而叠合梁所搁置的长度一般要≧35mm。此项设计并完成钢筋绑扎之后,要安装叠合板,而锚固筋和墙筋、梁筋之间比较容易出现冲突,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锚固筋的弯折情况,叠合板装成后难以调整,极可能出现质量无以保障的情况,因此叠合板在安装时,一般建议取消锚固筋的设计和使用。例如,JGJ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给出了相关做法和建议,如图1所示。此外,我国对于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施工及做法,也给出了相关要求与规范,如集15G310-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楼盖结构和楼梯)》中,针对现浇板厚度作出了明确规定,即厚度要不小于80mm。当然在工程实际建设当中,为了规避锚固筋所带来的难度和质量问题,所以选用无锚固筋方法,同时现浇层为70mm,在此基础上,利用附加钢筋来弥补无锚固筋所带来的影响,但是与此同时也要考虑叠合板厚度的增加。
        图1.取消锚固筋做法图:
        
2.4预制构件吊重分析
        装配式建筑结构中预制构建的吊重分析,是整个工程施工的权重点,其中不仅包括塔吊选型,同时还有预制构件堆放和吊装层面。其中塔吊选型要严格按照拆分图纸进行设计,同时构件拆分决定着塔吊位置及选型,以此来满足吊重的要求。而叠合板堆放和吊装过程中,都要按照不同流程及不同规定来进行,如叠合板堆放场地要求要平整压实,板底要向下平放,桁架一侧规放垫木,但需要距离叠合板端200mm,并且还要置于跨中位置。而垫木数量的设定,完全取决于板的标志跨度,即跨度大于3.6m时会设定为2块,而小于3.6m时则设置一块垫木。同时垫木放置要规范,需各角都落实,而整体堆放层数需小于6,吊装方法和所使用吊装设备要根据实际构建形式和安装工艺来决定。第一,叠合板的吊装。叠合板施工中吊装是根本,此时需使用预制吊框梁,其尺寸应当以1500mm×3000mm为准,而两道长向工字钢的居中间距应为2200mm,吊装滑轮数量为4,而滑轮中要穿以钢丝绳,并吊装于叠合板的吊点上,每两个吊点吊装一个滑轮,以此使8个吊点都能够均匀受力,规避开裂现象。第二,预制楼梯的吊装。预制楼梯吊装设计中,需要预留4个孔,并将φ28mm钢筋埋件置于孔中,其埋件有着一定规范和标准,如顶部40mm内要设计M18螺纹孔洞,吊装前需遴选吊装设备,同时要利用相应配套螺栓进行固定,实现预制楼梯的吊装。此外,楼段安装前要设定钢筋销接孔,并将垂直销接钢筋与其对接[1]。此过程中需要保障实际安装与设计水平度的一致性,确保整体安装质量及安全性。
2.5支撑体系的设计
        在此次工程设计当中,有高层也有楼房,其叠合板预制构件的设计中,需要重点针对支撑体系进行设计,其中支撑体系包括木模板和铝模板,其所适用的建筑形式也有所不同,而预制构件的支撑方法设计也存在差异。首先,木模板支撑体系设计。此工程中洋房选用木模板支撑体系设计,其中立杆承插盘扣架体的间距一般在1200mm左右,顶端选用可以调节式的支撑体系,以此便于支撑标高的调控。此外,主龙骨放于U托当中,与次龙骨的距离在200mm左右,叠合板与模板的衔接之间,需要选用合适的材质,以确保无缝隙,不漏浆,如选用粘贴海绵条等;另外,铝模板支撑体系设计。铝模板支撑体系中,需要一条支撑龙骨用于叠合板区域的深化当中,以加标高的调节性,以及提高叠合板的支撑性能。铝模板支撑体系设计与木模板有所差异,立杆支撑间距相比于木模板来说,高出600mm。此外,叠合板预制构建安装时,还需要以独立三角支撑架为支设,以确保固定立杆的临时支撑。而三角支撑架主要用于此,所以,至此一套仅可,在浇筑工作完工之后,还需要及时拆除,转移到下一阶段的施工当中[2]。
        结论:
        简而言之,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叠合板设计施工技术,因现代集成加工方式,为整体工程降低成本,节省人工和工期,同时确保施工质量。在此背景下,文章以装配式建筑结构为切入点,全面探究此建筑结构中叠合板施工技术,了解此技术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以期保障施工质量,促进装配式建筑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意,苏义庭,冯庆敏,庞道济,舒唯.预制装配式叠合梁板施工技术[J].重庆建筑,2017(10)
        [2]郭舒,郭建华.装配式建筑预应力叠合板生产质量技术措施[J].混凝土世界,2019,118(04):78-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