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与研究 贾永迁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贾永迁
[导读] 摘要: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社会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传统的建筑施工模式已经不再符合当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装配式结构的科学化现代化的模式,正是传统施工模式的合适替代,只有走符合现代化发展需要的道路,建筑行业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得以稳固的发展,长久的生存下去。
        北京城建七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摘要: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社会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传统的建筑施工模式已经不再符合当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装配式结构的科学化现代化的模式,正是传统施工模式的合适替代,只有走符合现代化发展需要的道路,建筑行业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得以稳固的发展,长久的生存下去。基于此,本文就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相关研究。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控制要点
        1引言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需要在部分或者全部构件预制工作实施完毕后,才能进入施工场地,然后通过科学的手段与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稳定的连接。在具体的施工活动中,要将整个施工过程的数据与信息进行收集与汇总,并采取合理的手段进行总结与归纳,明确施工技术的重难点,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提供坚实的基础与保障,拓展有关施工技术的研究渠道,加强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的有效创新,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2 概述
        总体来说,与传统浇筑式建筑不同的是,装配式结构下的建筑是采用工厂工业化生产的预制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后,进行安装而成的建筑。在预制构件的选择上,应根据开发商和相关单位的实际要求和功能性要求出发,结合国家制定的行业准则和质量标准,科学合理的选定和购进装配式构件材料,并在选择过程中做到“三审一查”(审资质、审信誉、审历史背景、查质量),借此获得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和质量要求的构件,并在这种合理并且质优的构件基础上,进行的作业设计和施工构造。装配式构件具有的优点和优势是很多的,特别是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项目而言,装配式构件的合理应用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建筑的安全性能和质量。但是装配式构件具备优点的同时,也有着诸多的施工要点和关键技术,无论对建设方、施工方、设计方,在技术水平上都有较高的要求。
        3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3.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之前需要做的准备,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在预制混凝土结构施工前,编制相应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包括构件的运输和储存、构件的吊装操作、构件的安装和连接等。正式施工前,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或部件进行试装,并根据试装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施工方案,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中的施工措施进行构件吊装的详细设计。预制混凝土结构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当向技术人员和现场操作人员披露质量安全技术。根据工程特点、施工进度、部件类型和重量,选择合适的起重机械设备,所有起重机械设备应具有专用设备制造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
        3.2 混凝土调配
        通常,混凝土频繁出现在各道工序中,假设混凝土本身的质量无法达到设计标准,那么将会直接对整个建筑结构的最终性能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因此施工者在调制混凝土时应科学控制成分配比,对每批预制完成的混凝土抽样检测,测试其坍落度等性能是否达到设计标准。同时,在使用前需对其再次检查,只有保证质量标准达到设计规定才可投入使用。
        3.3 PC板安装技术要点
        在进行PC板安装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当PC板安装就位后,需要设立临时的支撑固架来对PC板进行固定,PC板构件入场之后,可以根据PC板的状态来将它立放在堆放架当中,当采用吊装的时候,需要采用顶面预留的吊环。(2)在进行PC板的安装时,要注意PC板与预制墙板的整体拼接,不能够留有缝隙。(3)拼接完成之后就是PC板的校正就位,最后对PC板进行混凝土浇筑。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需要采用分层浇筑的形式,每层浇筑的高度都不超过500mm。


        3.4 灌浆施工技术
        灌浆料只有通过现场制作才能完成,而搅拌机是主要的制作机器,在实际搅拌过程中,首先将水泥等材料加入搅拌机中,添加适量的水进行搅拌,静置完成后开始灌浆操作。10~40℃是最佳的灌浆温度,如果温度过高或者温度过低,都会对整体施工产生不利的影响。在灌浆过程中,一定要防止阳光的直面照射,尽量在初凝的15min内使用完毕,且搅拌的用量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坚持用多少搅拌多少的原则。在灌浆的处理过程中,将水洒在构件表面,不仅能起到降温、润湿的作用,还能提高施工的整体质量。冬季施工注意保暖,一旦温度低于5℃时,施工过程要停止。在预制墙板合模过程中,准备灌浆施工,通常采用套筒灌浆方式,以套筒底部为起始点,按照预留PVC灌浆孔开始灌浆活动,灌浆料从PVC灌浆孔流出标志孔内已满,可以用软木塞塞住灌浆孔。在灌浆完成4h内避免预制墙板震动,能够有效防止裂纹出现。
        3.5 墙体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进行墙体混凝土浇筑时,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1)墙体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浇筑30mm~50mm厚的减石子水泥砂浆,混凝土的浇筑在水泥浆之后再进行。(2)在浇筑墙体时,浇筑方式选用分层浇筑,每一层的厚度按标准来看应当保持在400mm上下。(3)墙体的分层浇筑还需要注意时间间隔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一般来说,每层的浇筑时间间隔要小于混凝体的初凝时间。(4)当墙上口的混凝土浇筑完毕之后,需要对墙上口的钢筋进行整理,使用标高线最为准度工具,来找平墙体上口的表面混凝土。(5)墙体全部浇筑完之后,要注意墙体表面浮浆的清理,需要将浮浆剔除干净。
        4 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完善施工管理制度。提高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完善施工管理工作,此举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创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在其支持下,施工技术也将得到更好的应用。从现阶段的装配式施工技术发展状况来看,若要有效应用于工程建设中则必须加强技术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创建长效的技术管理体系,且尤为关键的是加强员工对于新技术的培训和学习。(2)动态全过程管理。为提高在激烈市场环境中的竞争水平,应形成技术管理程序,将管理工作覆盖至技术应用全流程,使施工技术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科学应用,进而推动装配式住宅建设事业的发展。(3)强化学习深度,加强沟通。深度整合技术资源,切实提高技术资源共享水平,通过资源的汇聚创造更多的发展优势,企业间创设高效的技术沟通渠道,就技术问题共同商讨、实现创新。企业间的沟通工作还要延伸到技术实践、工程管理等方面,互相学习优势、弥补弱势,实现均衡发展,并为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引导,提高其科学化水平,增强适用能力。(4)做好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在建筑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需要控制和管理的方面就是工程造价。工程造价就是一个建筑项目建设完成的总费用,相关人员在建筑工程的建筑项目中,需要规划施工图纸,根据施工图纸来展开完整的装配式结构施工。在规划完施工图纸之后,对相关成本进行核算时要为前期工作做良好的基础,这就需要关注现场管理控制相应的成本,与此同时还需要注意正在进行的建筑工程项目,并对其进行检验、鉴定和分析,及时记录调查报告,防止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被忽略,后期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的旧式浇筑式建筑比较来看,有着传统建筑结构所没有的节约资源,绿色环保,效率高等优点,其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伴随着国家更多的相关建筑政策的出台,估计该建筑形式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汤林梅.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造价分析与控制[J].四川建筑,2018(3):297~299.
        [2]戴超辰,徐霞,张莉等.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的SWOT分析[J].建筑经济,2015(2):10~13.
        [3]谢颖,胡成群.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重要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安徽建筑,2019(10):97~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