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多元化之力,促进小学二年级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8期   作者:席秀梅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
        席秀梅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道南初中  安徽省宿州市  2340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多元化教学模式为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提供了帮助,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打破固有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让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提高其数学学习效率。文章对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作了分析探究,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元化;教学策略
        前言
        在小学阶段,数学的学习对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部分学生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加之有的教师坚持陈旧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压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对此,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全新的体验,让他们能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快乐,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一、教学实践化,增强课堂教学效率
        实践化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知识的“试验场”,让他们参与知识产生的整个过程,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力,提升整体的小学数学教学效率【1】。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应选择难易适度的内容开展授课,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例如,在进行《认识角》一节时,鉴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角”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我将教学环节分成了三部分,分别为“认识角”、“制作角”和“介绍角”。在“认识角”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角”,如黑板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书本的四个角也是直角,门框的四个角还是直角,它们都是由两条边、一个顶点组成的。教师这一教学过程中,不仅带领学生重新认识了生活中的“角”,还为学生渗透了关于角的构成知识。在“制作角”一环节中,我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角,制作“角”的方式多种多样,如绘画、折纸、剪纸等方式。此外,我还会把学生在“制作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整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以提高小学生“制作角”的水平。“介绍角”的环节主要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考察,让学生将自己制作的角讲述给其他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反应能力都能够得到最直观的体现,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以生活化的方式作为导入,并辅以实践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体会角、制作角、介绍角,深化学生对角的理解,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生活化,降低学生学习坡度
        生活化教学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学科的心理距离,激发他们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构建学生常识认知和数学知识之间的连接,降低他们的学习坡度,提升整体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例如,在开展《认识图形》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图形,有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长方形。鼓励学生利用直尺测量正方形与长方形的特征,并根据测量出来的数据总结两者之间的不同,教学情景如下:
        教师:“大家都知道正方形和长方形吗?”
        学生:“知道!”
        教师:“那谁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形或是长方形呀?”
        学生A:“魔方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的。


        学生B:“文具盒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
        教师;“大家说得都非常好,那大家知不知道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
        教师:“看来大家都不太清楚,那我们动手量一量吧。”
        学生通过测量能够得出结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长方形的对边是一样长的。此外,为巩固学生对正方形与长方形的认识,我还为学生布置了课后习题,题目如下:现将一个长为8厘米,宽为5厘米的长方形蛋糕,截成一块正方形的蛋糕,问正方形蛋糕的边长最长可以是多少?这一题目主要考察了学生对正方形边长特点的掌握,由正方形的边长都一样可知,截出来的正方形蛋糕边长最长是5厘米。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在降低小学生学习坡度的同时,引起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注意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三、教学合作化,构建互助型的课堂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这也是大班制教学的弊端【2】。针对这种状况,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互帮互助,在提升差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优等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达到“1+1>2”的教学效果。
以《时、分、秒》为例,为了使学生能够对时、分、秒有准确的认知,明白三者之间的换算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形成良好的作息安排。在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我对学生强调:本节课的学习以小组合作为主,并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在课堂中的每个环节都会对小组的表现进行分数统计,只有小组成员同心协力才能获得游戏的胜利。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始之后,我对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第一,你在一分钟的时间能够写完一首古诗吗?不能的话需要多长时间?第二,你每天早上是借助哪种交通方式来上学的?需要花费多长时间?针对这两个问题,各个小组都开始了热烈地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还进行了实验,由组长计时,组内成员写同一首古诗,看看各位组员需要花多长时间。经过组员之间的实验配合得出了结论,有的学生说:“我需要7分钟才能写完一首古诗。”,也有些学生说:“我需要9分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构建了互助型课堂,利于学生树立合作意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情景化,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情景化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乐趣,使学生的学习更具趣味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
        以《购物》为例,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对“人民币面额及计算”的学习,为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锻炼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在上课之初,我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了超市购物的情景,将数学课堂当作是超市,班里的每位学生都是消费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物品,并对其标上价格,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并将总共的费用计算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始终处在“购物”的情景中,学生会将数学计算当作一种游戏,并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多元化教学方式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提供了诸多便利。教师在使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时,应注意方式方法,从学生的立场出发,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将其优势发挥到极致,提高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梁艳红.多元化教学设计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3):61.
        【2】陈建华.注重课堂内容多元化探索小学数学提升路径[J].中国农村教育,2020(12):81-82.
        【3】尹洪辉,李成兄.多元化教学,演绎高效数学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8):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