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5期   作者:周婧
[导读]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周婧
        哈尔滨市虹桥第二小学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要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发展、自主探究的良好意识,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有效的教学措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要切实从小学生学习需求和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障碍;成因;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A
1营造趣味思维环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兴趣是带领学生探索未知领域最好的老师,而从传统的数学课堂分析来看,大多数学生思维不活跃正是因为长期处于单调、刻板的思维环境中,从而缺乏思维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就要为学生营造有趣、灵动、富有生命力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深切感知数学知识的魅力、数学探索的乐趣,从而突破传统教学枷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比如,教师在教育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相关内容时,就可应用“情境教学法”。在课前,教师可先将学生日常生活中或校园中随处可见的“平行四边形或梯形”物体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进行记录和整理。在课上,教师先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图片播放给学生观看,并让学生回忆与之相关的核心内容。接着,教师再将整理的“新图像”播放给学生观看,并让学生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点。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保持积极正面的态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并及时反馈学生提出的想法和问题。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熟悉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图形转变成“平行四边形或梯形”。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在转变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为突破点,分析该堂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在自己熟知的环境中完成新内容的突破和学习,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发散思维完成挑战。这能够切实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自信,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此外,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自身短板和不足,并根据相应的措施调整自身的学习模式,使自身的学习效率更佳、学习质量更高。
2还原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实践过程之中,数学知识也不例外,本质上是对生活中各种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位置关系等内容的抽象化。而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创设能够完美地体现出数学学科的本质和特点,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现实生活出发,借助生活中与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相关的元素、素材来还原生活情境,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能够以生活角度去理解数学、以数学去分析生活,从而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出了生活中的问题。如:小张与小辉出去游玩,两人从家到目的地的距离分别为 16.5km、13.6km,那么小张比小辉要多走多少千米?小张与小辉一共走了多少千米?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们的思维更加灵活,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更加高效。


3营造直观情境,保持学生思维热情
通常来讲,直观的事物对小学生有着更强的吸引力,所以营造直观情境能建立具体的形象,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更加易于学生理解与吸收。而多媒体教学则是营造直观教学情境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方式。所以,教师应做到与时俱进,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来辅助教学,对原本抽象、晦涩的数学图形、数字等进行形象化、动态化的处理,以图片、动画或者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营造出形象、鲜活且直观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并强化其空间想象和观念,使学生保持思维热情,进而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授《面积》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程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学生们通过对平面图形的研究进行计算,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我利用多媒体营造了直观的情境。首先,我为学生展示了一幅正方形图片,并在正方形的四条边标明长度,然后,我利用多媒体的 flash 功能为学生演示正方形面积求解的方法。在这种直观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同时,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4培养学生多向思维
      培养学生的多项思维,是小学数学的关键内容,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核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必定会遇到各种知识疑难点,受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无法对数学知识进行灵活变通。因此,当学生出现疑难时,教师应对其点拨,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指导帮助,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反复思考,探索最佳的方法,从而为他们带来启发。另外,教师应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应急于为其提供答案,而是鼓励学生运用所具备的知识进行思考并大胆创新,探索不同的解题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学生通过交流探讨,可进一步树立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
5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方法。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过于注重为学生灌输理论方面的知识,从某种程度来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并没有提升其创新能力。另外,一些教师过于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要求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死记硬背,这将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也是一种阻碍。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应与时俱进,既要为学生传授相关文化知识,还应积极培养其创新思维,在数学课堂上,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增强其创新能力。
结束语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在彼此的有效交互间强化自身的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在巩固过往知识的同时,深化该堂课程中的核心部分,进而使课堂更高效。同时,学生能够与彼此建立起情感沟通的桥梁,从而将对方的优势通过有效的措施转化为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长处,真正实现班级整体性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刚.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观察,2019,8(42):123-124.
[2]李菊杰.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培养[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58-461.
[3]杨秋云.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743-745.
[4]陈慧娟. 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14-3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