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500
摘要:最近这些年,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工程施工数量急剧增多。由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产生较大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对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面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绿色施工监测技术与评价成为关注焦点和研究课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绿色施工监测技术与评价
引言
现阶段如何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是施工企业单位都在思考的重要问题。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对于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会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现代建筑高层建筑类型越来越多,建筑主体结构属于重要的建筑支撑部分,在施工中具有施工过程复杂、施工技术难度大的特点,一旦出现施工质量问题会带来严重的安全施工事故,因此加强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很有现实意义。
1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重要性
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不仅影响建筑的整体稳定性,还与建筑后期使用的安全性有很大的关系。近年来,人们要求建筑必须具有丰富的功能性,以及建筑的实用性必须要高。因此,建筑主体结构结合人们的需求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建筑主体结构在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以及建筑工程后期使用的安全性,施工单位必须重视施工的细节工作。施工开始前,施工单位要结合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做好施工前的准备,科学合理的选择施工用的材料以及仪器设备。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的需要使用合适的施工技术,从而确保施工质量的可靠。建筑的主体结构需要承载建筑所有的负荷,因此,主体结构的质量必须要得到可靠的保证。施工单位必须结合建筑的使用情况,合理检验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确保建筑地基能够支撑整体的建设工作。整体的建筑项目由建筑的地基和建筑的主体两部分组成。因此,保证建筑物地基和建筑物主体的施工质量是保证施工工程质量的关键。
2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绿色施工监测要素
1)环境保护。由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过程复杂、资源消耗量大,由此也带来诸多的环境保护问题,如: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等。2)节材及材料资源的利用。要考虑是否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是否进行材料的重复利用;是否建立了完善的限额用料;是否采用新工艺和新方法;是否对建筑余料进行回收利用。3)节能和能源的利用。重点考虑是否设置节制耗能的系统;是否存在施工机械空转的现象;是否进行材料核算等。4)节地和土地资源的利用。重点考虑施工现场临时构筑物的布置是否紧凑;临时道路设置宽度是否恰当;土方工程开挖面积及开挖量是否合理;机械材料安置是否有序等。5)节水和水资源的利用。主要考虑是否有施工节水计划;是否存在现场输水管线渗漏的现象;是否进行输送管道的定期排查;是否进行污水废水的二次利用等。
3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绿色施工监测技术与评价
某河湖治理试验厅工程总建筑面积为23954.9m2,地上1层,局部地下1层,最高点29.372m,横纵跨度均为150m,桩基础为灌注桩,主体结构采用装配式预应力钢管桁架结构。
3.1绿色施工措施。
3.1.1环境保护
1)扬尘控制。采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工业化、绿色施工,预拌商品混凝土、石材均在工厂完成加工,现场进行拼装使用,并设置冲洗槽,采用密目安全网全封闭施工,做好扬尘控制。2)现场噪声控制。要选择噪声较小的机械,设置隔音棚,减少噪声污染,并避免高处抛丢材料,做好现场噪音控制。3)光污染控制。现场照明大灯要加设遮光罩,并设置电焊作业的遮光棚,避免对周边环境的光污染。4)水污染控制。要设置沉淀池,进行混凝土蓄水养护,设置排水沟和化学器专用仓库,并对生活废水进行控制。5)土壤保护。要设置地表排水系统、斜坡、植被覆盖等措施,避免土壤流失的现象。并设置排水沟、滤网和沉淀池,进行泥土的沉积。6)建筑垃圾控制。采用地基填满、铺路、停车场路面回填等方式,进行建筑垃圾的回收和再利用。
3.1.2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
主要实现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材料、围护材料、装饰材料、周转材料的节约利用。
3.1.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采用消防水池或沉淀池,进行雨水及地表水的采集。并采用覆盖薄膜的养护方式,避免浇水养护,并设置工业级高效沉淀池和中水处理器,进行生产用水的处理。
3.1.4节能及能源利用
选取节能、高效、环保的设备和机具,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工作面,充分利用相邻作业区共有的机具资源,优先选取电能消耗较少的施工工艺。
3.1.5节地及施工用地保护
要减少土方开挖及回填量,尽量使用荒地、废地。
3.2绿色施工监测
设置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绿色施工监测平台系统,实现气象监测、红外安全监测、视频监测、扬尘监测、噪声监测、能耗监测、水耗监测,分析可知,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模板拆除阶段要注重控制扬尘,大部分施工时段的噪声污染在70dB以内。
3.3绿色施工评价
3.3.1绿色施工监测评价方法
1)灰色聚类评价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绿色施工监测的准确、量化评价,减少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体现出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2)AHP法。对定性事物根据人们的偏好加以定量化,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将各因素按相关性分解为若干个层次,并构建比较矩阵,计算权重向量,获悉各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最后通过一致性检验,验证其合理性。
3.3.2绿色施工评价结果
从一级指标“节约资源与利用”来看,该项目尚存在欠缺,还要采用相应的资源节约措施,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科学确定能源和资源使用率的管控计划,尽量选择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从“环境保护”指标来看,尚存在改进的地方,要加强对噪声污染和水污染的控制。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绿色施工监测评价要采用灰色聚类评估法和AHP法相结合的方式,提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绿色施工监测评价体系,后续还要加强对相关因素的监测评价和分析,注重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提高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绿色施工监测评价的科学性、客观合理性和精准度,更好地提升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绿色施工监测及评价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小冬,苏舒,黄天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扬尘监测与规律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4(5):1-5.
[2]赖泳.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组织管理新探[J].门窗,2014(6):83-84.
[3]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4]陈晓红.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绿色施工评价[J].施工技术,2006(10):11.
[5]何中凯.基于绿色建筑理念的自然通风设计分析与优化[A].第十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论文集一一S03绿色建筑与室内环境优化[C].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等:2014:9.
[6]田勇.绿色施工理论在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筑,2013(20):111一112+118.
[7]张磊.江苏绿色建筑发展与趋势研究[A].第十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论文集一一s15绿色建筑推广机制与模式[C].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等,2014:7.
[8]竹瞩生,王容.绿色施工在建筑施工企业中难以推行的原因探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2,26(02):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