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双和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省 312000
摘要:虽然目前在中国不少城市的市政工程建设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洪涝灾害仍然未解决有效问题。尤其是在雨季来临时,许多城市都会受到地形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出现洪涝,进而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而其中的原因在于城市建设中忽视了雨水渗透的不足。城市市政设计师要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重视市政工程建设,选择科学的施工理念,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切实解决城市涝灾问题。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
1海绵城市理念运用于市政给排水设计的意义
1.1提升对城市空间的利用率
城市的建设有地形、气候等环境要求,建设时间长,耗用的资源量大。在有限的土地上既要建设高楼大厦以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工作等要求,还要进行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绿化建设。市政给排水系统需要覆盖整个城市,对空间的需求量大,更需要根据实际场景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将城市的绿化地、人工湖等同市政给排水系统连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水资源收集、净化、再利用的循环链,让城市排水系统同其他的应用设施结合在一起,在节省系统建设占用空间的同时推动城市的创新发展,优化城市的发展空间布局,提高对空间资源的利用。
1.2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率
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和人口密度的增加,使得城市用水负担增大,而可用的水资源数量有限,这就要求城市建设中提出新的方案,提高对城市污水、废水等水资源的利用。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中的使用,让排水系统根据城市不同的建筑区域以及人口分布,建设不同的排水管道,增加对废水、污水的收集以及处理能力,加大了对自然降水的储蓄能力,让水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1.3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
将海绵理念运用到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增强城市排水系统的污水处理能力,雨水收集、储蓄能力,让这些水资源通过城市排水系统的净化处理,重新变成可供使用的干净水源,减少了城市积水的产生,进而减少了城市污水的生成。有利于城市环境的保护,让城市更整洁、更绿色、更健康,为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打造更好的环境。
2市政给排水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存在的问题
2.1城市水文未得到有效利用
由于在给排水设计中,技术人员并未重视海绵城市设计优势与给排水系统的相互融合。同时对于海绵城市的理念未进行实时更新,导致给排水系统的优化性能降低,效率也得不到大跨度的提升。对于我国给排水设计而言,较多企业会疏忽城市水文地质情况。比如:未对雨季降水量进行统计以及对多水地段进行完善整治,影响给排水功能的正常发挥。在设计实践中,没有结合城市的实际水文情况就开展工作且缺乏科学合理性,也是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给排水设计的技术水平,无法有效的将海绵城市自身价值发挥出来。
2.2设备老、改造难、维护差
目前很多城市的给排水系统中管道存在严重的缺陷问题,同时相关管理人员缺乏对地下管网的维护保养,尤其对于老城区来说,因为原本的给排水系统就已十分老旧,经过多年之间的运行使用,管道缺乏基础的维护,导致其很难对海绵城市理念建设下的给排水系统提供正常的运行。因此对地下网管的改造造成巨大困难的同时,也给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给排水的实践造成困难。此外,想要有效的改变这种现象存在,应对城市给排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加强对地下设施布局的重视,才能有效地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合到给排水设计当中。
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3.1海绵城市理念下的人行道设计
市政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人行道是重要的设计环节,城市的核心是无数的建筑和道路,人行道设计方案中融入海绵理念,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循环利用有很强的意义。传统的路面防水处理很难发挥效果,当城市出现洪涝灾害的时候,对行人、车辆的出行都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运用人行道的渗透水功能,在建设的过程中采用透水性能良好的材料,保证雨水通过建筑物之后渗透到地下,进入储水系统。同时还可以对地面的防水湿度进行合理的处理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3.2海绵城市理念在绿化带的设计运用
我国城市渗透水的特点是雨季的时候降雨量大,因此需要针对性地设计好渗漏过滤系统,让雨水可以得到充分地过滤和运用。实现雨水二次运用的同时,还可以清洁城市雨水。对于绿化带的设计,可以在指定位置铺设植物来收集雨水、过滤雨水,同样需要选择具备良好渗透水性能的材料,引导雨水的流向,让其流动到绿化地带。在绿化带建设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来设计倒流设备,保证雨水流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让城市在雨季的时候具备良好的“吸水”功能,同时在干旱的季节调节空气,实现水源的补给运用。
3.3海绵城市理念在车行道中的运用
在很多城市的建设中多数使用不透水的路面材料来进行设计,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但是很容易让雨水在路面停留,形成路面积水,造成车辆行人通行不便。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还会形成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建设过程中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可以改善城市路面积水的情况,降低地下水供应不足等现象的出现。合理运用透水性材料,引导雨水顺着路面的坡度流向指定地点,经过污水口等位置流入到地下,解决车行道积水等现象,建设和谐美好的城市。
3.4海绵城市理念在水生态敏感区的设计
河流、湖泊和湿地等水生态敏感区很容易受到城市的污染,在市政过程简述的过程中,很容易忽视对水域的规划和设计。所以在市政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将水生态敏感区域纳入到非建设用地,将其设计为禁建区域范围内之后,规划城市蓝线。水生态敏感区的规划设计需要与城市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雨水超标管理系统联系在一起,将其联系在一起形成径流排放系统。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合理确定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合理规划城市的建设规模,防止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无休止蔓延,提倡节约型开发建设模式保证市政建设的过程中,城市具备良好的呼吸功能。在海绵城市理念运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城市的地形和汇水区域的特点,合理确定雨水的排水区域、排水出路;还需要主义保护自然径流通道,修复自然径流通道。适当延长汇流路径,优先选择利用雨水花园、湿地等影响开发设施的场合控制径流流向。
3.5附属设施的设计
第一,设计路缘石时应该依照不同类型做好研究,这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排水设施工作。例如,平坦边缘石材的高度始终与周围表面的高度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更好地让降水流入雨水出口或绿化带,以免造成过量的积水,从而损害城市的道路交通。而如果立缘石高出周围地面,多余的雨水将被直接收集到雨水出口,但是因为特殊的立石特性,难以真正保证雨水流入绿化带,因此要求设计师必须进行打孔。其次,在设计路肩边沟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城市建设的实质性问题,例如过去大多会选择使用混凝土材料,美观不足,更不用说雨水净化能力了,而且极易出现雨水堵塞的问题,因此,此时选择使用草木沟,目的是将必要的植被种植在地表沟上,能够更好地净化排放,收集雨水。此外,在开展城市市政工程设计时,要求人员必须采取先进技术,注意充分结合绿地工程和排水设计,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人行道径流排放效率的提高。
4结语
海绵城市概念的运用能够更好地促进整个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这一先进概念的引入,也可以帮助提升市政工程的排水设计。因此,要求设计人员更加充分掌握工程现场的具体情况,认识设计方向,进一步发挥海绵城市理念包含的作用,促进整个现代城市项目建设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程琳.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分析[J].四川水泥,2018(11):339.
[2]林进南.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智能城市,2018,4(05):22-23.
[3]宁芳仪,丁淑艳.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住宅与房地产,2018(03):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