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及质量把控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唐超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有了很大进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以其优良的性能在建筑业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
        成中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省宜宾市  6446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有了很大进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以其优良的性能在建筑业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大力推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产业的升级。现阶段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过程相对缓慢,政策、技术、质量、成本等方面的相关制度体系还不完善,制约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本文通过论述装配式建筑发展缓慢存在的问题,给出加快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合理解决政策。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政策;趋势;质量
        引言
        在装配式建筑项目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有必要从传统模式转变过去计划经济的色彩,积极改变观念,真正释放传统管理方法,并促进装配式建筑工程生产力的发展,以适应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的发展。要转变产业管理方式,依靠科技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积极稳妥地促进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市场化进程。为了真正实现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机制的创新,将管理与发展紧密结合,促进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整体效益。在新形势下,要把握交通发展的内在规律,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项目质量管理创新,积极稳妥地促进业务发展。从地方行政管理机制上,积极引导和鼓励创新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模式,实施装配式建筑项目改革和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促进管理创新。
        1装配式建筑概述
        装配式建筑是将预制构件如混凝土墙、梁、柱、板等构件在生产车间进行生产制造,然后将预制件运输到施工现场拼装。装配式建筑涉及各个分部预制构件,种类较多。在国家政策大力推动建筑产业化、智能化背景之下,近五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可以预见未来将呈现万亿级的市场空间。
        2目前制约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问题分析
        2.1扶持政策还未落到实处
        虽然各级政府已经下发了鼓励装配式发展的相关文件和规划,但距离落到实处还有一定差距。目前,受道路限行影响,构件运输车辆白天不能上路、只能在晚上进行运输。一方面,车辆运输效率的降低严重影响现场的流水施工组织、降低了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晚上吊装作业的增加间接加大了安全事故的爆发概率;最后,施工效率的降低也影响了社会各界对装配式的接受程度,阻碍了装配式建筑诸多优点的显现。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最大的优点之一是对环境影响小、利于环境保护。当前的环保预警停工的约束,仅对地铁和省市重点工程有特殊照顾,未涵盖装配式建筑。如政策倾斜增加涵盖装配式建筑,将更有利于先进环保水平的技术的推行。
        2.2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人才缺失
        政府在相关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核心任务是”推广工程总承包”。装配式建筑项目从设计、施工到项目交付运营整个过程,较之传统建筑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大量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缺乏工业化的管理方法和理论,在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流程方面不具备对项目工业化整个系统的认识与掌握。目前紧缺的是EPC工程管理人员、运维人员、构件质量管理员、信息化管理。多年以来,我国传统建筑业的行业工种有泥工、木工、钢筋工、抹灰工、油漆工、水电安装工、焊接工、架子工、管道工、混凝土工等岗位组成。发展装配式建筑后,由于一些墙体、楼板、梁、柱、楼梯、阳台等分部构件在预制件工厂制作好,现场工人的操作是定位、就位、安装以及必要的少量现场填充结构等操作步骤,因此现场的木工、泥工、混凝土工岗位需求量会大量减少,而构件装配工、灌浆工、预埋工、预制构件工厂制作工等工种需求量加大。
        2.3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缺乏活力
        从装配式建筑管理的实际情况和效果,主要体现在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装配式建筑管理职能与企业管理职能混杂,目前的管理流程尚不明确,高投入低产出严重。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和控制中存在制度管理不合理的问题,政府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行政职能上优化管理机制。装配式建筑管理需要政府与企业的融合,促进质量管理和控制创新,解决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各种不合理的问题,需要按计划实现各个重点领域之间的协调。要求将各种管理步骤推广到新的领域。
        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质量控制要点
        3.1深化设计
        深化设计前,应充分掌握装配式相关国标、规范,核查预制构件详图,确保满足规范要求,是否满足预制构件制作、工程量统计的需求和安装施工要求。预制构件制作施工详图应综合设计各专业和生产、施工的预留埋设要求绘制,当发现图中有冲突时,应及时指出需要改进之处,以便预制构件设计单位能及时修改调整。
        3.2装配式建筑项目需要建立健全的系统
        在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有必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在准备过程中应明确界定管理职责,并科学划分职位。在组织设置过程中,有必要根据相关的功能要求合理定位其业务,以确保其能够真正履行职责。在执法过程中,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是全面而完整的。
        3.3发承包体系(EPC模式)的鼓励和推广
        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诸多优点,但同时对工程前期的策划、深化及设计的参与深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在开工初期即对工程实施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图纸深化设计时应深入考虑各工序施工需求;同时,在实施中发生变更、工序调整等时响应要及时、高效。因此,发承包模式中的EPC模式尤其适用于装配式建筑,需政府主管部门在政策层面加大引导。
        3.4构建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体系
        (1)装配式建筑项目建立新的质量控制平台。在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过程中,有必要注重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概念在公共管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要在质量控制平台下解决各种问题,全面优化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提供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的综合管理水平。在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应基于公共利益的内涵和价值。因此,不可能科学合理地衡量公共利益,但公共利益与质量控制平台密切相关。在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必须促进面向公众利益的质量控制管理模式的创新,积极稳定地促进各项工程管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2)装配式建筑项目公益理念建设的新质量控制。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装配式建筑项目新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持需要确保公共管理的核心理论。公共利益的重要目标通过对话和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过程,公共建设理论实现了共同利益,并为改善质量控制管理创造了良好条件。新质量控制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个人或公共利益,而是要在创造利益的过程中形成有效的集体意识。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公共利益需要在特殊利益群体中发挥作用,指导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装配式建筑项目创新,为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创造积极条件。
        结语
        综上所述,从短期来看,装配整体式建筑工程的直接成本仍然居高不下,政府需要配套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和奖励方法,合理引导开发商和施工方通力协作,提高建筑装配化率。从战略发展长期来看,装配式建筑生产模式将建筑业农民工转变为产业工人,大大改善了工人工作环境和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的成熟,必将大量减少现场劳动力,建筑业将从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并有效地提高建筑技术含量,提高建筑行业核心竞争力,从粗放型管理转变为集约型管理。
        参考文献:
        [1]康晓辉,孙金颖,金占勇,等.装配式建筑发展效率影响因素分析[J].建筑经济,2019(3).
        [2]郭光文.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资讯[J].葛洲坝集团科技,2019(3).
        [3]张新柳.装配式建筑造价成本过高原因探析[J].智城建设20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