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烯烃一分公司 宁夏银川 750400
摘要:针对近年来化工企业重大事故频发的现状,选取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分析,从企业层面、第三方中介层面及政府监管层面分析我国化工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我国化工行业的安全稳定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化工;事故分析;化工安全;对策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化工业的生产总值也在逐步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2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17109亿元,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7%。例如化学纤维产量达到了5952.8万吨,增加了9.9%,乙烯产量达到了2052.3万吨,增加了10.2%[1]。然而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化工企业生产多涉及到有毒有害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导致近年来化工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着从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环境风险、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引发了作者对化工安全的思考,以期找出我国化工行业生产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建议措施,以期降低化工行业的风险,提高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1 近年来典型化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1.1 河北张家口盛华化工 “11•28”重大爆燃事故[2]
2018年11月28日零时40分55秒,位于河北张家口望山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中国化工集团河北盛华化工有限公司氯乙烯泄漏扩散至厂外区域,遇火源发生爆燃,造成24人死亡(其中1人后期医治无效死亡)、21人受伤(4名轻伤人员康复出院),38辆大货车和12辆小型车损毁,截止2018年12月24日直接经济损失4148.8606 万元,其他损失尚需最终核定。事故直接原因。盛华化工公司违反《气柜维护检修规程》(SHS01036-2004)第2.1 条①和《盛华化工公司低压湿式气柜维护检修规程》②的规定,聚氯乙烯车间的1#氯乙烯气柜长期未按规定检修,事发前氯乙烯气柜卡顿、倾斜,开始泄漏,压缩机入口压力降低,操作人员没有及时发现气柜卡顿,仍然按照常规操作方式调大压缩机回流,进入气柜的气量加大,加之调大过快,氯乙烯冲破环形水封泄漏,向厂区外扩散,遇火源发生爆燃。是一起重大危险化学品爆燃责任事故。
1.2“3•21”江苏响水爆炸事故[3]
2019年3月21日,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生态化工园区的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特别重大爆炸事故,此次事故中,总共造人死亡人数数量为78人,重伤人数数量为76人,另有640人在院接受治疗。其中,此次事故造成约19亿元直接经济损失。事故调查组通过深入调查和综合分析认定,事故直接原因是:天嘉宜公司旧固废库内长期违法贮存的硝化废料持续积热升温导致自燃,燃烧引发硝化废料爆炸。事故调查组认定,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是一起长期违法贮存危险废物导致自燃进而引发爆炸的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1.3河南三门峡义马气化厂“7•19”重大爆炸事故[4]
2019年7月19日,河南省三门峡市河南省煤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义马气化厂C套空分装置发生重大爆炸事故,共造成15人死亡,16人重伤,爆炸产生冲击波导致周围群众175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8170.008万元。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义马气化厂C套空分装置冷箱阀连接管道发生泄漏,长达23天没有及时处置,富氧液体泄漏至珠光砂中,冷箱超压发生剧烈喷砂,支撑框架和冷箱板低温下发生冷脆,导致冷箱倒塌,砸裂东侧液氧贮槽及停放在旁边的液氧槽车油箱,液氧外泄、可燃物、激发能引发爆炸。
2化工安全问题分析
2.1企业层面存在的问题
(1)企业不重视安全生产,安全管理混乱。例如盛华化工公司主要负责人及重要部门负责人长期不在公司,劳动纪律涣散,员工在上班时间玩手机、脱岗、睡岗现象普遍存在,不能对生产装置实施有效监控;工艺管理形同虚设,操作规程过于简单,没有详细的操作步骤和调控要求,不具有操作性;操作记录流于形式,装置参数记录简单;设备设施管理缺失,安全仪表管理不规范,中控室经常关闭可燃、有毒气体报警声音,对各项报警习以为常,无法及时应对。义马气化厂C套空分装置冷箱阀连接管道发生泄漏,长达23天没有及时处置。
(2)安全投入不足。安全专项资金不能保证专款专用,检修需用的材料不能及时到位,腐蚀、渗漏的装置不能及时维修;安全防护装置、检测仪器、联锁装置等购置和维护资金得不到保障。
(3)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教育培训走过场,生产操作技能培训不深入,部分操作人员岗位技能差,不了解工艺指标设定的意义,不清楚岗位安全风险,处理异常情况能力差。
(4)风险管控能力不足。对高风险装置设施重视不够,风险管控措施不足。例如盛华化工公司多数人员不了解氯乙烯气柜泄漏的应急救援预案,对环境改变带来的安全风险认识不够,意识淡薄,管控能力差。
(5)应急处置能力差。应急预案如同虚设,应急演练流于形式,操作人员对装置异常工况处置不当,企业应对不及时、不科学,没有相应的应急响应能力。
(6)生产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盛华化工公司撤销了专门的生产技术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相关管理职责不明确,职能弱化,专业技术管理差。
(7)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未认真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工作开展不到位、不彻底,同类型、重复性隐患长期存在,“大排查、大整治”攻坚行动落实不到位,致使上述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消除。义马气化厂在发现C套空分装置冷箱阀连接管道发生泄漏,长达23天没有及时处置消除隐患,导致更严重的事故发生。
(8)无视国家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例如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公司长期违法违规贮存、处置硝化废料,企业管理混乱,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刻意瞒报硝化废料,长期违法贮存硝化废料,违法处置固体废物,固废和废液焚烧项目长期违法运行,安全生产严重违法违规,违法未批先建问题突出。
2.2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存在的问题
第三方中介机构弄虚作假,出具虚假失实文件或者不具备相关资质违规进行服务,导致事故企业重大风险和事故隐患未能及时暴露,干扰误导了有关部门的监管工作,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1)弄虚作假,违规出具报告
“3•21”江苏响水爆炸事故暴露出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与天嘉宜公司的实际情况不符,报告内容严重失实。涉及的安全评价机构江苏天工大成安全技术有限公司2018 年9 月为天嘉宜公司进行复产综合性安全评价时,安全条件检查不全面、不深入,评价报告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事故隐患整改确认表未签字确认。安全鉴定公司在工厂实际与设计图纸不符的情况下,出具了合格的鉴定报告。
(2)无资质第三方服务机构违规开展技术服务
“3•21”江苏响水爆炸事故里,江苏巨安消防工程有限公司在未取得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机构资质的情况下,违规开展消防技术服务活动,从业人员不具备执业资格,未按规定建立和保管消防技术服务档案。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将工作违规转包给无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论证报告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此论证报告作为环保部门危险废物管理、执法、项目现场验收、复工复产的基础依据。设计、施工、监理、设施检测维保等机构,无设计资质,却以其名义出具固废仓库设计图纸。
2.3 政府监管层面存在的问题
政府监管层面对上级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贯彻落实不到位,对有关部门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组织领导不力。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到位,政府未将安全生产工作指标和考核权重纳入对下级政府和部门的工作综合考核中,对领导干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动不力。
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不力,安全环保风险意识不强,没有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停产整治工作严重不落实,对停产企业复产把关流于形式。对环保与安全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转换认识不清,没有认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三起案例都涉及到这些问题,例如三门峡市及义马市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属地安全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督促事故企业开展防风险除隐患工作不力。张家口市安全监管局贯彻落实上级文件部署要求不到位,疏于管理,日常监督检查不深不细,监督检查频次低。张家口市交通运输局。
在对张小线养护改造工程路线方案组织论证、设计和评审中,未考虑盛华化工公司重大危险源(氯乙烯气柜、球罐)对该路段构成的安全风险,致使该路段的安全风险不可控。
多部门未形成协同治理的监管机制,未形成监管合力。例如响水爆炸事故涉及的应急管理和生态环境部门未认真履行危险废物监管职责、执法检查不认真不严格、对环评机构弄虚作假失察,复产验收把关不严。而响水县工业和信息化局未按照上级关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有关要求,对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指导不够,对化工园区产业规划管理不到位。对化工园区入园项目的评估审查以及严格执行产业政策方面缺乏指导和针对性措施,对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未提出明确要求。市场监管部门,未对存在的问题跟踪督促整改。规划部门对“未批先建”违法行为监督检查不力,住建部门,且未对有关企业进行处罚。
3 对策与建议
3.1 完善化工行业主体内控机制
化工企业法人和负责人同为第一责任人,从制度上严格一岗双责,在使用主体的内控体制上要执行管业务的必须管安全,管使用的必须管安全的基本要求。安全生产法规定法人或负责人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牵头组织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组织人员开展教育和培训等七条主要职责。
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并对制度的落实开展检查与考核,尤其是高风险部位和高风险环节要主动干预。还要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对涉及危化品的场所和部门定期巡查检查,发现的隐患及时要求停止作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需要重视安全生产的投入,对安全设施和劳动防护用品要纳入每年的必要支出项目,主管人员及时更新防护物资和产品,对采购的危化品检查有效期和上游资质,对废弃危化品及时联系专业机构进行处置。尤其要及时更新应急预案,有针对性组织人员开展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来检验预案,通过演练使相关人员掌握处置能力,确保发生事故后将损失降到最低[5]。
3.2强化监管部门外防体系
(1)建立危险化学品集中管理体系
危化品的全流程、无缝隙化监管是国外多年形成的有效手段。因此,根据危险化学品使用行业的现行监管状况,应尽快建设危险化学品集中管理体系,建设省级、市级和区级层面的协调小组议事机制,强化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整合部门现有资源,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快安全监管部门与各行业部门间相关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危险化学品专门储存、运输监控、销售流向登记、废弃物无害化消除和全闭环的精细化、无缝隙实时动态监管,实现危险化学品的流向管理。制定危险化学品标准体系建设规划,针对集中管理体系建设、使用环节安全管理薄弱环节等制定地方法规,完善有关技术标准和安全规程[6]。
(2)推行危险化学品行政指导工作
与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传统的强制性手段相比,行政指导对规范危险化学品使用行业管理的作用更有效。这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法规规定中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许可的对象范围很小,仅限于相关行业目录内使用数量达到规定标准的化工企业。二是行政执法手段虽然具有较强的督促改正作用,但是强制程度高,容易引起被处罚对象的对抗,而且行政处罚的程序多、时间长,如果被处罚单位穷尽陈述申辩、听证、复议等所有的法律手段,可能一起案件要办理几个月,与当前危险化学品使用行业广泛迫切的管理任务相比时间成本无法承受,还可能存在同样行为有的被查有的没被查导致的执法公正问题[7]。
(3)加强应急预案管理
加强应急管理专项执法检查,督促使用单位及时修订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确保预案与政府及其部门相关预案有序衔接。定期组织相关使用单位和人员开展应急演练,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预案,尤其是不同行业和单位演练内容不能完全一致,要有针对性,通过演练来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4)培育社会力量助力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
鼓励危化品专业机构介入危化品使用的安全管理,借助专家的资源,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对危化品使用单位的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进行安全评估,及时指导危化品使用单位制定规章制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发现事故隐患督促整改;探索利用专业机构组织开展使用单位安全仪表系统风险评估、危险作业场所电气防爆检测等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非营利机构的协调作用,持续提升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水平,增强监管效果。
(5)加强劳务派遣人员等“临时工”的安全培训和管理
劳务派遣源于西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用工机动灵活,用人成本低廉而被企业大量使用。由于劳务派遣的用工模式,劳务派遣人员使用普遍存在“低门槛、重使用、轻管理、弱培训”的现象[8],但是由于化工行业的特殊性,涉及大量有毒有害化学品、事故风险较大因此在使用劳务派遣人员等“临时工”时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培训的质量,从而降低危险化学品使用行业劳务派遣人员等“临时工”导致的风险。安全培训的流程化、安全培训的层次化、培训教材的实用化。应从入场教育、专题教育、专教育等方用播放视频形式代替以前的枯燥书本知识,使临时工爱上学习,做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9]。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J].中国统计,2020.
[2]河北省应急管理厅.河北张家口中国化工集团盛华化工公司“11•28”重大爆燃事故调查报告[EB/OL].(2019-02-03)[2020-07-03].http://yjgl.hebei.gov.cn/portal/index/getPortalNewsDetails?id=7bde0d83-7ff3-4108-9d92-385083c97da8&categoryid=3a9d0375-6937-4730-bf52-febb997d8b48.
[3]国务院事故调查组.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调查报告[EB/OL].(2019-11-15)[2020-07-03].https://www.mem.gov.cn/gk/sgcc/tbzdsgdcbg/2019tbzdsgcc/201911/P02019111556511XXXX069.pdf.
[3]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河南煤气集团义马气化厂“7•19”重大爆炸事故的通报[EB/OL].(2019-07-26)[2020-07-03].https://www.mem.gov.cn/gk/sgcc/tbzdsgdcbg/2019tbzdsgc c/201911/P02019111556511XXXX069.pdf.
[5]蒋建宏,叶永华,邓斌,叶丽娟,刘文奇.地方院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18,11(5):39-42.
[6]易高翔.北京市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分级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12(6):93-97.
[7]唐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进展与前瞻[J].社会建设.2015,7(4):03-15.
[8]舒虹.浅析炼化企业劳务派遣用工存在的法律风险及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8(05):323+325.
[9]赵新.加强临时工安全培训,确保企业安全生产[A].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与健康分会.2014’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与健康年会论文集[C].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与健康分会:中国金属学会,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