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城兴市政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 250101
摘要:在现阶段的城市中,市政工程建设越来越多。目前我国的城市在不断地升级改造中,对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要求也不断发展。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正好为市政给排水工程提出了满足发展需要的创新点。通过对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探索有助于城市排水系统的效能优化设计。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运用
引言
从本质上分析,海绵城市理念指的是城市具备吸纳性与弹性,当城市环境发生变化之后,能够发挥出协调性作用。将海绵城市理念与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进行深度融合,能够使城市供水与排水具备良好的弹性,有效解决供水短缺、排水不畅等问题。基于此,分析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实践应用具有现实意义。
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概述
在城市化发展领域,海绵城市是一种全新的建设理念,是针对雨洪管理目标所提出的思想观念,在实现雨水资源循环管理和洪灾防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海绵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雨水资源的循环使用,通过蓄、渗、净等一系列操作构建弹性水资源管理体系,从而为给排水系统功能优化展现提供良好的资源储备基础。与以往的城市建设理念存在较大不同,海绵城市具有一定的生态性、环保性特征,能够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建设,支撑城市在持续性战略背景下实现深入发展。
2海绵城市理念应用意义
从海绵城市的具体功能和运行特点上来看,其往往和市政给排水系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对于市政给排水系统的优化运用意义重大,其中具体表现如下。首先,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可以更好优化给排水功能,促使给排水系统可以更好服务于城市发展。从当前市政给排水系统的构建中来看,往往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给水管道以及排水管道的构建,对于人工给排水系统和自然给排水系统的结合要求更高。为了进一步优化运用自然给排水系统,注重海绵城市理念的践行也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海绵城市的构建就涉及到了大量的自然因素运用,尤其是对于一些下沉式绿地或者是其他园林项目,都可以在给排水中发挥理想作用,明显提升给排水系统运行功能。其次,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可以更好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在当前我国很多城市运行中,内涝现象较为常见,尤其是遭遇降雨较为集中的时间,更是会出现严重内涝灾害。从城市内涝问题的形成机制中来看,排水系统无法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关键原因,如此也就需要重点加大对于排水系统的优化构建,该方面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价值不容忽视。伴随着海绵城市中一些强力蓄水设施发挥作用,在城市遭遇强降雨时能够体现出更强的水资源处理能力,如此也就不容易发生内涝灾害,排水以及净水效果都比较理想。最后,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还能够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当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很多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如何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规避水资源浪费,也成为市政给排水系统构建的关键着眼点。基于该方面诉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因为其存在强大的蓄水以及净水功能,如此也就可以在城市缺水时及时供给,缓解市政给水面临的较大压力,同时达到较强水资源利用率提升效益,有助于绿色环保。
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
3.1运用于道路设计
有的城市在进行道路规划设计时目光不够长远,为了节省资金投入,在建设时使用的材料不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一旦有大量降水或者排水情况就会形成大量的路面积水,给道路上同行的车辆和行人带来安全隐患。在城市海绵理念的道路运用中,在道路铺设过程中使用渗透性好的材料,让地面水可以快速地渗入地底,补充地下水资源。通过在车道底层铺设不透水材料,表面铺设透水性强的沥青、混泥土等材料,让路面积水可以顺着地形流入道路旁边的沟渠,进入地下水系统或者周围的绿化场地,既避免路面积水腐蚀道路,又让水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应用。
3.2路基排水设计
在市政道路设计之前,有关设计部门必须综合分析与研究城市道路路基情况,然后结合道路路基条件编制科学、有效的给排水设计方案,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进行优化与调整。若是道路路基透水性比较差,则应在施工之前完成路基预处理,一般采用的处理措施是晾晒或是碾压,如果还是无法解决路基排水问题,则要选择换填技术予以处理,以切实提升路基透水性。若是施工现场为软土层,则要选择堆载预压措施或是真空处理措施完成土质有效处理,从而使路基施工达到标准规定要求。
3.3绿化带设计
在市政道路领域,绿化带也是重要的组成内容,在给排水方面的设计要求比较严格。一般情况下,在对绿化带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明确以下几点注意事项:首先,做好雨水搜集。积极践行海绵城市思想,遵循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针对雨水搜集功能进行优化设计,包括对绿化带材料、高度等各项指标后进行规范设置。以高度为例,正常情况下应该设置为15~20cm,并且要超过该区域内的土壤高度范围值。其次,做好水质过滤。通常选择种植土、设置砂石层的方式对雨水进行过滤处理。同时,优化排水功能,针对绿化带内部布局,对排水装置进行优化设计,合理设置明沟,方便雨水有效排放,避免雨水积压而给绿化带植被正常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3.4附属设施的设计
第一,设计路缘石时应该依照不同类型做好研究,这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排水设施工作。例如,平坦边缘石材的高度始终与周围表面的高度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更好地让降水流入雨水出口或绿化带,以免造成过量的积水,从而损害城市的道路交通。而如果立缘石高出周围地面,多余的雨水将被直接收集到雨水出口,但是因为特殊的立石特性,难以真正保证雨水流入绿化带,因此要求设计师必须进行打孔。其次,在设计路肩边沟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城市建设的实质性问题,例如过去大多会选择使用混凝土材料,美观不足,更不用说雨水净化能力了,而且极易出现雨水堵塞的问题,因此,此时选择使用草木沟,目的是将必要的植被种植在地表沟上,能够更好地净化排放,收集雨水。
3.5蓄水改造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还能够明显提升城市中各个区域的蓄水能力,而这些被存蓄的水资源同样也就成为利用对象,应该引起市政给排水设计人员的高度关注。针对海绵城市相关设施存蓄的水资源,应该借助于恰当的转运通道,促使其能够被应用到最为适宜的场所,尤其是在一些水质要求并不高的方面,更是可以借助于这些蓄水进行再利用。比如从生活用水中来看,冲厕用水以及清洁用水都可以利用这些蓄水资源,需要设置专用管网;对于道路清洁以及园林景观用水,同样也可以借助于恰当的管网布置,促使这些蓄水得到较好运用。在这些蓄水改造应用背景下,原有的市政给水压力能得到有效缓解,同时体现出良好的水资源节约利用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以海绵城市理念为视角,科学、合理地进行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能够切实增强城市雨水排放综合能力,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同时也为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指明了发展方向,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双雯.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刍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2):174-175.
[2]王亦斌.关于“海绵城市”在山地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6):137.
[3]张林.关于“海绵城市”在山地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12):151.
[4]宋旭升,王辉霞.“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36(07):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