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恒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有了很大进展,建筑工程对混凝土的应用也越来也广泛。然而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混凝土裂缝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施工质量,拉低了施工技术水平。因此应持续关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问题,找准裂缝产生根源,并以此为突破口,在施工过程中融入相关控制技术,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裂缝的产生,保障控制效果,促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质量全面提升。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裂缝的危害;控制处理技术
引言
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有了质的飞跃,越来越多的人们想要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我国的房地产行业也就得到了快速发展,而老百姓对所购买的房屋建筑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得到了保证,人们才会去购买,房屋建筑的结构裂缝问题现阶段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1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主要类型
根据裂缝成因,可以分为变形裂缝、不均匀裂缝、材料裂缝、温度裂缝、设计及施工裂缝等。根据裂缝形式,可以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水平裂缝、垂直裂缝及不规则裂缝。根据裂缝开裂情况,可以分为表面裂缝、贯穿裂缝及破坏裂缝。根据裂缝尺寸大小,又可分为宏观裂缝及微观裂缝,宏观裂缝多见于混凝土结构表面,裂缝宽度不小于0.05mm;微观裂缝多发于混凝土内部结构,裂缝宽度小于0.05mm。
2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2.1设计的影响
混凝土结构设计不当是引发施工裂缝的主要因素之一。混凝土结构是否符合工程实际建设需要,是否结合施工过程中的约束因素进行了针对性设计,这些因素考虑不充分都会成为日后施工过程中的裂缝诱发因素。例如,同一项建筑工程不同的施工部位对混凝土的结构强度需求标准是不一样的,如果缺乏对实际承受荷载的考虑,混凝土结构强度就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混凝土就会因承受过量的荷载而出现裂缝。
2.2混凝土材料的选材以及质量出现问题
(1)建筑结构的施工使用的最常用的原材料就是混凝土,但有些建筑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减少施工的成本,会把一些检查混凝土原材料规格以及质量的步骤简化,也有一些会检测不够仔细而导致检测不到位。这就使得一些质量不合格的建筑工程材料使用进了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甚至在施工的过程中还会有偷工减料的情况发生,这些情况问题就在源头造成了混凝土质量的缺陷,都会导致裂缝问题出现[1]。(2)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使用了不合适的混凝土。混凝土在被用于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化学反应还有物理反应。混凝土结构力学防水以及抗压性能就是由其产生的反应所决定的。因此通常会生产多种类型的混凝土以便更好的满足不同建筑工程结构的需要。除此之外,不同的混凝土其搅拌程度、操作方式和和易性等等都是不一致的,因此,不同的建筑工程要选择恰当的混凝土原材料,但在真正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有些施工人员会为了赶施工进度而对混凝土的原材料随意选取,最终导致建筑工程和混凝土结构完全不适应进而对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产生严重影响,大大增加了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情况的发生率。(3)混凝土和易性问题。作为负责混凝土和易性配比的工作人员,获得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原材料配比的时候要结合实验室得到的数据参数以及在实际的勘察中得到的数据。不仅如此,在进行配比的时候要判断建筑施工混凝土和易性的好坏与否,负责混凝土和易性配比的工作人员要掌握混凝土坍落度判断法来进行混凝土和易性的判断工作。
2.3施工因素
施工因素也可称为工艺因素,主要是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振捣等环节因工艺步骤控制不力而引起施工裂缝。
例如,建筑混凝土模板施工中,设计不合理或过早拆模会引起裂缝;在运输、拌和混凝土时,质量标准不合格或操作不当会带来混凝土裂缝。
3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3.1加强混凝土结构设计
建筑施工中由设计问题导致的混凝土裂缝,可从强化结构设计入手。在设计环节,应将施工过程中的约束因素考虑在内,将相关控制措施融入设计方案中,以此来降低各种约束因素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结合不同工程项目对混凝土强度的实际需求,科学设计混凝土的抗裂系数,并在抗裂薄弱部位,通过采取增加配筋比例的方式来进行结构增强,由此为混凝土温度变化钢筋的热胀冷缩创造条件。同时考虑到外界环境温度对混凝土的约束影响,在设计时尽量采用中低强度的混凝土材料,这样可有效防止与外界环境温差过大而引发的裂缝。总之混凝土结构设计要立足实际情况,结合工程对混凝土的应用要求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确保混凝土裂缝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3.2对混凝土施工原材料类型和质量给予重点控制
(1)成立一个专门负责检查混凝土质量的质检小组,专门负责做好对混凝土材料质量的保障工作。(2)水泥,一般的施工建筑材料使用的水泥应该是硅酸盐材质的,不仅需要对混凝土和其它相关的原材料进行非常严格的筛选和质量管理工作,还需要监控混凝土可能发生水化热现象的时间。在进行水泥混凝土材料的选择时,可以选用低热或者是中热的水泥,例如矿渣水泥以及粉煤灰水泥,这类水泥的使用,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够降低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释放的热能,从而减少温度应力的产生,从而更好地避免由于混凝土变形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质量。(3)用水,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拌制程序以及其他可能会使用到水的施工程序,都需要尽可能地使用清洁水源,如自来水或者地下水,从而可以防止施工中使用的水含有的有害离子使得混凝土质量发生变化,进而产生裂缝的问题。(4)砾石,施工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施工之前的设计要求以及砾石配比的标准规范来进行对砾石的配比,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进而可以有效防止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3.3跟进建筑混凝土施工及养护措施
一是在振捣混凝土时,要确保紧密均匀振捣,避免过振及漏振,根据需要选择振捣棒辅助振捣。二是分层浇筑,对模板系统进行检查后再行浇筑,避免模板出现松动变形而引发混凝土裂缝。当混凝土平面尺寸过大,应设置后浇缝,减少温度应力及外应力。针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二次抹面,预防收缩裂缝。三是控制混凝土下落度,将其控制在1.5-2m,下落时采用溜槽及串筒进行辅助操作,避免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无设计要求时,以25℃为宜。四是在混凝土养护环节,对混凝土浇筑成品进行养护是避免结构裂缝出现的一大有效措施,当混凝土施工工作结束后,要依据施工现场的各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养护方案,并由专门人员来执行,从而降低外界因素对混凝土的影响。养护时注意对混凝土凝固温度、湿度的监测与控制,在需要时进行洒水养护,覆盖塑料膜,防止混凝土内部水分的散发,保持混凝土结构的湿润状态,避免凝固期出现裂缝。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中如果出现了有裂缝的混凝土结构,就会降低建筑工程的防水性、抗压性等等基本性能,进而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都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重视建筑工程的混凝土结构,加强对混凝土结构原材料规格以及质量的检查工作,要控制、管理整个的建筑施工过程和工艺,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好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等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发生率,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以及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杨卫东.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分析研究[J].智能城市,2019,(17):60-61.
[2]王惠娟.建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及相应对策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8):99-100.
[3]尤燕萍.浅谈房建施工中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J].河南建材,2018(05):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