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风景园林规划研究 武沛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武沛
[导读] 摘要:随着人们生辉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舒适感,风景规划应该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身份证号码:13010319821023XXXX
        摘要:随着人们生辉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舒适感,风景规划应该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本身就是一个无界的空间概念,无论是山脉、水系、湖泊、海岸、风景都是连续的,不可分割的,因此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风景规划可以将交通、产业、水利、城市视为有机结合体,是最没有门户之见,综合性最强的规划手段。风景规划是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发展规划,而不限于物理空间的功能规划。风景规划在对资源的保护分析,土地的综合利用等方面有比其他专业更全面的认识。在系统性方面,风景为国土空间结构,区域生态提出可靠的解决方案。空间生态格局是风景规划中最核心的技术。国土空间规划不仅仅是简单的“多规合一”,而是在更新的规划理念指导下,以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为基本前提的规划思想体系。景观规划应该成为国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宏观层面上保护、控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助力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手段,是协调各类规划的有效工具,应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在学科的管理机制上,学科建设上应做出相应调整,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风景园林;规划
        引言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化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其中风景园林建设是城市绿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的整体风貌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和价值,为了进一步避免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和影响,必须要在风景园林的规划和设计工作中秉持生态理念,打造社会与生态和谐发展的园林建筑。但是目前我国市政园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设计和建设人员加以重视。
        1国土空间进行风景园林规划的重要意义
        ①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进行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的首要目的在于改善城市自身的生态环境,并为人们提供可以休闲娱乐的场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但是在追求经济发展过程中还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这也成为城市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通过城市风景园林的建设,能够起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效果。园林中的绿色植物能够有效吸收二氧化碳以及有害气体,对于空气也可以进行净化,从而全面改善了城市的生存环境。②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我国在城市建设中,加强了对城市风景园林的建设力度,对于城市整体风貌的提升也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城市风景园林的不断完善,使得园林工程的布局和规划变得更加合理,配套设施也越来越齐全,对于城市居民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2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风景园林规划研究
        2.1风景园林规划中园林道路的分类
        按照大小和功能进行园林道路的分类,主要包括主干道、次干道、游步道以及变态路四种,其中主干道是指从园林入口到园林出口直接的,横穿整个园林的主要道路,这条路可以通向所有的景点,而且需要对车辆的通行充分考虑,所以一般比较宽敞和平坦;次干道是对主路的辅助路线,通常建立在各个景点之间,具有一定的便利性,仅供游客的游玩,有时候也会为园林中的相关维护车辆设置可以通行的条件,没有主路宽阔,但是比较平整;游步道的作用主要是增添游客的趣味性,通常设置在角落或是幽静的地方,为散步的人们提供适宜的环境,陶冶情操,形状比较随意;变态路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观赏要求进行设置的特殊的景观道路,比如石子路或是休息岛等等。
        2.2风景原理的地域延续特征
        在现代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只有做好了植物群落的营造才能够让该区域内的生态效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就需要规划设计人员加强对植物群落设计的重视力度。通过营造植物群落的方式,能够对当地的空气起到良好的净化效果,还有着改善区域内气候环境以及降低噪声的作用,借此来发挥出园林景观的生态效应。

在植物群落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观赏性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在植物品种的选择过程中,需要尽量选择当地的树种,还要实现乔木、灌木以及操作的充分融合,这样才能够保障植物群落功能的完善性以及合理性,确保植物群落和生态环境两者的协调发展。此外在地域特征的延续过程中,要对当地的文化习俗进行综合性的考虑,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当地的区域性特征。
        2.3树立生态环保的绿色设计理念
        风景园林设计是对整个城市特征以及文化内涵的体现,因此在园林设计阶段就应该对城市的生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综合的考察,并在设计中秉持生态环保的设计理念,满足绿化环境和艺术欣赏的效果。首先,在树木或者植物的选择时应该和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水文类型等自然因素相适应,并综合考虑园林的风格和特色。其次,植物也要让其具备极大的生态效益,例如引进纤麻类的植物,因为纤麻类的植物能够储存大量的碳,进而帮助城市降低温室效应,同时也不能选择过于昂贵的植物,一旦种植失败不仅会浪费资金,还会影响园林的建设效果。此外,在园林设计中还应该避免雷同,对于每一株植物的种植应该体现出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对空间安排也要做出合理的设计,注意植物之间的协调性与搭配性,在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植物类型,从美学和生态学的角度进行园林的设计和规划,防止审美疲劳。
        2.4人文特征
        除了自然特征,人文特征同样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但是,不同设计流派所呈现的设计作品风格、特色差异明显,多是受到不同区域文化因素和审美特点的影响,彰显出别样的人文特征。我国很多历史建筑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特色,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应通过艺术加工塑造更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例如,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以中轴线朝着北方延伸,意味着历史不断发展,并将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融入其中,塑造更加鲜明的文化特色。另外,不同社会背景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影响较大,古代风景园林是为了便于人们生活作息和休息娱乐,而现代风景园林则是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为主,无论是设计要求和结构风格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为了满足现代人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应因地制宜、充分融入区域的地域特征,积极推动城市文化建设,提升人们生活质量。
        2.5生态保护与修复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治理工作,但其工作焦点大多为单一目标或特定环境,而生态系统是一个综合而整体的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统筹规划的零散修复,往往投入巨大而效果甚微。因此党的十九大提出,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随后颁布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对于水、森林、耕地、草原、海洋、矿产等自然资源,提出明确的保护利用要求,针对突出对象,例如水污染和矿山恢复提出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的要求,并将自然保护地体系纳入生态环境综合修复的目标单元。《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进一步明确提出统筹确定陆海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的目标和任务,针对海岸、矿山、水体、废弃地等对象,提出具体的目标和布局安排。自此,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一体化统筹的全域性生态修复全面铺开。
        结语
        总之,国土空间规划不仅仅是简单的“多规合一”,而是在更新的规划理念指导下,以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为基本前提的规划思想体系。由此,建议在国土空间规划学科的管理机制和学科建设上应作出相应调整,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
        参考文献:
        [1]宋怡.国土资源部于2017年3月24日发布《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办法(试行)》[J].风景园林,2017,24(5):14.
        [2]赵智聪,杨锐.论国土空间规划中自然保护地规划之定位[J].中国园林,2019,35(8):5-11.
        [3]马之野,杨锐,赵智聪.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空间管控作用研究[J].风景园林,2019,26(4):17-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