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张伟国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张伟国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水利事业也取得了高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和建设数量不断增加。
        身份证号码:45020519790121XXXX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水利事业也取得了高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和建设数量不断增加。同时我国的水利工程也在逐步得到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对人们生存的环境的影响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 关注。有些水利工程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要想长期坚持发展我国 的水利工程就必须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在水利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周围环境问题,本文就水利工程建设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
        1 前言
        我国目前并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飞速发展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相关研究表明,要想真正有效解决水资源的短缺问题,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满足防洪等方面的实际要求,仍然需要加快修建大型的水利工程。由此可见,关于水利工程,搞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提及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水利工程建设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状况通常是受大气环流所控制的,然而水利工程的建设一旦完成,原本的陆地为水体所代替,局部的空气湿润化,也就是说局部气候会发生某种变化,尤其是在降雨和气温等方面。
        2.1.1 对降雨的影响
        增加了水库区域的降水量。这是因为在修建 水库的时候积累了大量的水经过阳光照射下,这些水就被蒸发了,被蒸 发的水就引起了降水;水库降雨区域发生了改变是因为水库低温效应 而导致的。虽然在水库中心区域的降水有所降低,但是在一段距离的 外围区的降水量就在不断增加。地势较高的迎风面的降雨量逐渐增 加,但是它的背风面降雨就逐渐变少了; 降雨的时间有了改变,在夏季 的时候因为水面的气温较低、蒸发量比较少、所以相对降水量也比较 少;但是到了冬季,水面温度相对比较高,蒸发量比较多,所以降水量也 就增多了。
        2.1.2 水利工程建设对气温的影响
        水利工程落成后,库区的下垫面将受到影响。原先的陆地变成水域,这一定程度上,将导致空气间能量交换方式的变化,并最终引起气温的变化,这种变化通常表现为气温的小幅度升高。
        2.2 水利工程建设对水文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成之后,整个水道将受影响。尤其下游河道的受影响程度最大,直接影响到周边环境的变化。以水库的建设为例,水库落成后,在存储汛期水源的同时,也截流非汛期的基流,很大程度上将导致下游水位下降,甚至导致断流,最终影响生态环境问题。而一旦河流枯竭,必然会影响下流生态恶化,导致水质恶化。
        2.3 水利工程建设对水体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会导致原本流动的和流水发生变化,如因水库水温的升高,引发水质相对较差,尤其是水库的沟汊中容易发生水污染,如水华现象;另外,水库一旦蓄水,睡眠扩大,蒸发量大幅度增加,水汽、水雾增多。但水利工程建设对水体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不好的。
        2.4 水利工程建设对地质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增加地震、塌岸以及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
        2.4.1 水利工程建设与地震
        大型水库具有极强的蓄水能力,这种蓄水会引起地壳应力的增加,水渗入断层以后,增加断层之间的润滑程度,而岩层空隙的水压力也会随之增加,大大增加地震发生的几率。
        2.4.2 库岸易引发滑塌
        随水库蓄水能力的提升,蓄水水位的升高,水库岸边土体的抗剪强度将降低。久之,将导致塌方、滑坡等问题。
        2.4.3 水库渗漏
        随水库的渗漏,可导致周边水文条件改变。而一旦水库为污水库或尾矿水库,一旦渗漏将直接污染周边水体。
        2.5 对水温和水文情况的影响
        2.5.1对水温的影响
        水温的变化主要是根据水库的水温特殊结构 产生出流和入流的温差现象。水库工程的水温变化是我们建设中不能 够避免的因素,水流速度从上游到坝址慢慢变小,改变了水体性质,一 直长期留在水库内必然会产生大气和水之间的热量变化导致流态和水 温发生变化。2.5.2对水文的变化
        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水文的循环模式。在水库蓄水了以后,把河流变成了湖泊,不仅水位太高了,水面 的面积也跟着变大了,也就增加了水的蒸发量,从而影响水分循环变 化。还因为岩层的特点就是有很强的透水性,水库的水就有可能渗漏, 这样就使得地表水的水位增加,这种情况与自然条件下增加水位的情 况完全不同,自然情况下的水位的流速变化没有水库流速变化明显。 同样在水库的不同位置流速也是不一样的,越靠近库尾的流速越接近 天然河道的流速,除此之外月靠近坝前流速也越小。在一些特殊条件 的库湾流速几乎是没有。

水利工程建设影响水文变化主要表现在: 影 响流速的频率和稳定性、流速变缓、水位落差变化比较平缓、水量蒸发 量大等等。
        2.5.3对泥沙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要改变上下游河道和水库区域的泥沙的沉降和转 移形式,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当水库积满水之后,因为上游的水流 速度比较小,水库中的淤泥不能随着水流走,造成了淤泥堆积在水库 区,淤泥的长期堆积会影响水库的容量,也就降低水库的正常运行能 力。泥沙堆积是解决水利工程建设问题目前最需要结局也是最重要的 任务之一。在河流上建筑河坝,就要阻隔原本自然的河道,这就使得河 道的动态发生了变化,改变了泥沙的运动状态。引发河口的水文特征 和河流上流的水文特征,这是最大的生态问题。河水拦截的能力减弱、 流速降低了、水中的悬浮物质的沉淀影响水库的使用年限。河流被拦 截之后,泥沙堆积在水库底部形成一个回水三角洲,泥沙的颗粒就会变 细。
        2.5.4对水质的影响
        水体要经过长时间的存储,完全形成复氧过程丰富水体的环境资 源。还有水库的水位提高了,使水流变得缓慢,这样阻碍了污染物的顺 利流通。一般情况下,水流的硬度和矿化度都比较低,不管是哪一种开 发的模式都对水质会产生一些影响。库内的水温出现例一些分层,底 部会出现氧微生物层。这些生物体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并且释放二氧化 碳,最终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加了河流污水排放总量。会引起农业灌 注系统和排泄系统。
        2.6水利工程建设对土壤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土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6.1 土壤浸没
        浸没区的土壤通透性相对较差,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降低,肥力下降,最终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2.6.2 土壤沼泽化
        水利工程导致水位上升,地下水位随之上升。久之,土壤易形成沼泽化。此外,土壤过度湿润,将加速植物根系衰败速度,导致呼吸困难。
        2.6.3 土壤盐碱化
        由库岸渗漏补给地下水经毛细管作用升至地表,在强烈蒸发作用下使水中盐分浓集于地表,形成盐碱化。土壤溶液渗透压过高,可引起植物生理干旱。
        2.7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因为水利工程的主要是水体,对水利工程起着最直接最明显。水 生物生活的环境已经遭到改变,许多生物都不能适应这样的改变,水位 的提高会引起生态系统会影响生物的生长。水库所覆盖的植被大范围 死亡增加了水体中的氮磷成分,还由于水体周围的森林和草原中的营 养流失造成了土壤富营养化。水库的修建阻断了鱼类活动的通道和鱼 类栖息环境,会影响鱼类的繁殖,使得鱼类无法正常繁殖和产卵,许多 动物都面临灭绝的危险,这样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3 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分析
        要想真正发挥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影响,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3.1 对能源的开发要从长远考虑
        水利工程的建设不要仅仅考虑眼前利益,而是严格按照大水利发展的基本原则制定规划,尤其要改变技术经济最优化的工程目标,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筹兼顾。
        3.2 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尤其在不适宜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其他需要进行保护的区域内,划定保护河段和保护流域区,禁止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真正从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出发,对那些可能对生态环境、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产生某种程度的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科学的评估与严格的审查。
        3.3 因地制宜,制定合适的开发目标
        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参照流域梯级开发模式,地域水力资源的规划开发往往追求100%。但是,考虑到移民工作的复杂性,以及补充费用的越来越高。在综合考虑保护耕地资源,稳定社会的角度考虑,规划设计期间应注意因地制宜,制定切合实际的开发目标。比如:针对移民少,耕地少,生态问题少的流域,可100%开发。而移民多,耕地大,生态问题严重的流域,可考虑着重重点河段开发。
        4 结语
        随着我国再次飞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将会不断增多,在水 电水利工程的建设工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相关技 术人员对于一些技术性难题,一定要全面考虑,不断提高我国水利水电 工程的建设质量,逐步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成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 节约型水利水电工程。
        参考文献:
        [1]何瑞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55):33-34.
        [2]宋国光.大型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刍议[J].国土经济,2014(,1):59-60
        [3] 孙华林.水利工程规划的生态环境影响探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7) . [5] 李亚炜.生态环境因素是水利工程规划中应注意到的问题[J]水利工程,20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