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方法和工艺技术准备——以看丹村回迁安置住宅工程为例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李军峰
[导读] 摘要:分析混凝土工程特征、考虑工艺工序,及相关施工规范,本文以看丹村回迁安置住宅工程为例,做好混凝土浇筑前的施工准备,为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做好充分准备。

        北京国金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161
        摘要:分析混凝土工程特征、考虑工艺工序,及相关施工规范,本文以看丹村回迁安置住宅工程为例,做好混凝土浇筑前的施工准备,为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词:工艺;工序;节点;规范
        1.引言
        混凝土浇筑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在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充分考虑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为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2.住宅混凝土工程概况
        地下结构砼总量:14.5万m³;地上结构砼总量:17.3万m³,砼强度等级及构件如下表:
        2.1车库混凝土概况
        2.2住宅楼及商业配套楼混凝土概况

        3.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和工艺技术准备
        3.1砼施工相关规范浇筑和振捣的一般要求
        (1)浇筑部位各专业隐预检手续必须办理完毕。
        (2)砼在浇筑前在罐车内必须进行二次搅拌。
        (3)混凝土自布料杆软管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如果超过2m的应使用溜槽或串筒下料。
        (4)插入式振捣器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振捣,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5)竖向结构浇筑时,应在底部先垫30~50mm的与混凝土同配比去石子的水泥砂浆,应分层浇筑,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不超过500mm。
        (6)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如遇因特殊原因必须间歇,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在混凝土初凝前将未浇筑的混凝土浇筑成型,当超过间歇时后,应按施工缝处理。
        (7)浇筑水平结构时,不得在同一处连续布料,应在2~3m范围内水平移动布料,且宜垂于模板。
        (8)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立即采取措施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9)浇筑完后及时将向上层伸出的钢筋整理好,并清理钢筋上粘附的砂浆。
        3.2构件浇筑浇筑方法与工艺
        3.2.1柱混凝土的浇筑
        本工程独立柱浇筑时分层下料、控制浇筑速度、做好上下层接茬时间、浇筑后加强测温及养护。
        柱浇筑前在底部先铺垫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减石子砂浆(适量厚度),柱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浇筑柱混凝土的厚度为40cm,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振捣棒插入点要均匀,见图1,防止多振或漏振。
 
        图1 柱振捣点布置示意图
        为保证均匀下料,防止骨浆分离,应在混凝土吊斗上接一软管伸到柱内,保证混凝土自由落体高度不得超过规范要求,并将伸出的搭接钢筋整理到位。下料时使软管在柱上口来回挪动,使之均匀下料,防止骨浆分离,见图2。
 
        图2  软管使用示意图
        柱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要控制在梁底或柱帽以上30~50mm标高处,待砼拆模后,在柱上口弹出梁底以上10mm线,然后人工沿线将上部高出砼剔掉,露出石子。20mm内仍未露出石子,需继续下砸直至露出石子为止。
        3.2.2梁板柱节点混凝土浇筑
        (1)梁柱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分别浇捣的施工方法
        墙柱头部位混凝土标号必须与墙柱相同,浇筑梁板时必须先浇筑墙柱头部位,在楼面梁板处留出45°斜面,然后再浇筑梁板,墙柱头部位混凝土应单独开盘,施工时留置好混凝土小票并留做混凝土试块;
        施工时重点控制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邻接面,不形成冷缝,在柱顶梁底处留设施工缝,缩小节点核心区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浇捣时间,避免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邻接面形成冷缝,对梁柱节点钢筋密集的核心区用小型插入振捣器加强振捣,杜绝漏振死角,对于钢筋确实过分密集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确保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设计强度。同时为确保柱混凝土大量留到梁内,在梁上放置钢丝网,见图3。
 
        图3 钢丝网放置图
        (2)防止梁柱节点处浇筑及防止裂缝的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选用160~180mm坍落度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减小骨料粒径,确保混凝土无法正常通过密集的钢筋。选用小一号的振捣棒进行施工,浇筑时注意振捣棒振捣到位,不要过振
        2)要求混凝土搅拌厂调整配合比设计,在满足强度等级及可泵性的条件下,对柱子混凝土,减少水泥用量减少含砂率增加石子含量减少坍落度减少用水量,并对粉煤灰和外加剂的用量也需作相应的调整。
        3)节点处的混凝土实行先高后低的浇捣原则,即先浇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后浇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严格控制在先浇柱混凝土初凝前继续浇捣梁板的混凝土,事先作好技术交底和准备工作。
        4)梁板的混凝土采用二次振捣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再振捣一次,增强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接面的密实性,减少收缩。
        5)在产生裂缝相对较多的梁的侧面,增加水平构造钢筋,提高梁的抗裂性。
        6)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节点核心区柱子部位混凝土采用塔吊输送以降低坍落度在浇筑时的损失。
        7)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特别是梁,除了板面浇水外,还应在板下梁侧浇水,在满堂承重脚手架未拆除之前,可以用高压水枪对梁进行浇水养护,并推迟梁侧模的拆模时间。
        3.2.3墙体混凝土的浇筑
        墙体混凝土主要采用地泵及布料杆进行浇筑,浇筑时按照墙的长度方向转圈分层进行浇筑,并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下去,避免出现施工冷缝。
        本工程地下部分外墙为抗渗混凝土,地上部分为普通混凝土,内墙为普通混凝土,内外墙交接处要用钢板网沿墙高拦截,防止内外墙砼混淆。
        墙体混凝土浇筑前,先在底部均匀浇筑适量厚度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以免底部出现蜂窝现象。
        使用φ50和φ30振捣棒(φ30振捣棒用于钢筋密集处位置),分层浇筑高度为400mm,用标尺杆随时检查混凝土高度,振捣棒移动间距400mm左右,振捣插入点见图4。浇筑混凝土时使用导管下灰,使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大于2m,以免落灰口与浇筑面之间高差过大,造成混凝土离析。门窗洞口混凝土浇筑必须从两侧均匀下料(高差≤400mm),振捣棒应距洞边30cm以上,以避免模板位移,先浇筑窗台下口,后浇筑窗与窗、窗与门、门与门间墙。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不得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图4 墙体振捣点布置示意图
        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应派专人看护模板,发现模板有变形、位移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终凝前修整完好,再继续浇筑。振捣时须保证混凝土填满填实。
        墙上口找平:墙体混凝土浇筑完后,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标高线添减混凝土,将墙上表面混凝土找平。
        3.2.4梁、板混凝土的浇筑
        根据质监站要求,梁混凝土不得分次浇筑,必须一次浇筑完成,这就要求在墙柱混凝土浇筑时必须预留梁窝,高度与梁相同,宽度满足钢筋搭接要求,梁窝材料使用挤塑板外包胶带制作,梁混凝土浇筑前需将梁窝内垃圾清理干净。
 
        浇筑梁板混凝土之前先将墙柱表面浮浆剔凿干净,剔到露出石子,并将松散物清除干净后,用水冲洗湿润,再浇筑一层水泥浆。新旧混凝土结合部位细致操作振实,使之紧密结合。
        板与梁混凝土同时浇筑,浇筑方法由一端开始用 “赶浆法”即先浇梁、根据梁高分层(可300~400mm一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梁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长,楼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推进。
        楼板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及平板振捣器振捣相结合的方法,即浇筑时先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边浇筑边振捣(浇筑时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借助标高线用卷尺随时检查混凝土厚度及表面标高,振捣时振捣棒移动间距控制在400mm左右,振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第一次振捣后隔20~30分钟用平板振捣器进行二次复振(彻底消除构件四周面的水泡和缩水裂缝),平板振捣器移动方向应垂直于浇筑方向且压边至少100mm以上。
        对于预留洞、预埋件和钢筋太密的部位浇筑时应经常观察、仔细振捣,发现不密实的应及时补浇。为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冷缝,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必须控制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之内。
        振捣完毕后借助标高线用铝合金长刮杠找平,然后用木抹子细致找平、搓压2~3遍(在施工缝处或有预留洞、预埋件及墙体两侧等处用抹子应认真找平、搓压),最后一遍木抹子找平宜在混凝土吸水时完成。
        为保证墙体根部支模时底部不漏浆、不烂根,要求在墙体两侧100mm范围内的顶板混凝土找平完后用铁抹子压光,其平整度控制在2mm内。
        3.2.5楼梯混凝土的浇筑
        采用先浇筑楼梯间墙体混凝土、待拆模后施工楼梯,楼梯混凝土与同层楼板混凝土一起施工,支模、绑钢筋时做好平台处钢筋的预埋、梁豁口的预留工作。
        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休息平台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同时进行浇筑,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搓压抹平。
        3.2.6构造柱、圈梁混凝土浇筑
        构造柱混凝土浇筑前,先构造柱两侧的砖墙砌筑完毕,在构造柱其他侧面支设模板,再浇筑构造柱混凝土,构造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一层厚度控制在40cm。构造柱振捣要密实,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度(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振捣器宜插入下层混凝土5cm)。
        圈梁混凝土浇筑前,要支设梁侧模板,检查钢筋、模板的位置是否准确,圈梁、构造柱混凝土方量较小,只能采用人工送料,用φ48×3.5钢管搭设操作平台,塔吊运送的混凝土临时堆放在操作平台上,再用铁锹入模。控制混凝土罐车进场速度,防止混凝土罐车等待时间过长而混凝土不能使用。
        3.2.7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1)后浇带浇筑时间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2)后浇带浇筑前应按施工缝进行处理,剔除表面上松动砂石、软弱混凝土层及浮浆,加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不少于24h,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应予清除,并在施工缝处铺30mm厚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一层水泥砂浆,然后再浇筑混凝土。
        (3)后浇带外墙、底板侧壁应根据设计要求设置防水用止水条。
        (4)后浇带混凝土等级应比相邻混凝土等级提高一级,并掺微膨胀剂。
        (5)后浇带处混凝土要分层振捣,每层不超过400mm,混凝土要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6)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12h内应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其中平面结构采用覆盖塑料薄膜浇水养护,竖向结构喷刷养护液养护。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4.混凝土浇筑应防范的质量问题
        (1)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密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2)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密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3)孔洞: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4)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干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5)墙、柱烂根:墙体混凝土浇筑前,5cm厚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未铺或铺设厚度不够。模板根部封堵不严,漏浆。混凝土坍落度过大,离析。根部清理不到位,有杂物。
        (6)洞口移位变形:浇筑时混凝土冲击洞口模板,洞口两侧混凝土没有均匀进行浇筑、振捣。模板穿墙螺栓没有做到紧固可靠。
        墙面气泡过多:振捣棒不到位,没有将混凝土中的空气引导出来。或混凝土中使用的外加剂含量过大。
        (7)表面有冷缝及“山水画”:两层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间过长,导致下层混凝土已经初凝,或混凝土初凝时间过快,浇筑跟不上形成冷缝。出现“山水画”的主要原因是过振或漏振,导致混凝土离析、水泥浆分布不均匀。
        (8)在所有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格禁止加水。
        5.总结:混凝土浇筑前,在技术方面做充分准备,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参考文献:
        [1]GB 50164-2011《砼质量控制标准》[S].
        作者简介:
        李军峰(1974.1-),男,汉族,河北藁城人,大学本科,工学学士,助理工程师,北京国金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建(构)筑施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