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桥施工中路面病害及维护技术的有效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赵宝成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行业有了很大进展,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越来越多。
        北京欣江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  1012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行业有了很大进展,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越来越多。交通运输网的完善程度,关乎着资源运输的效率,进而影响到经济建设。因此,道桥工程建设效果,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助力。目前道桥工程在施工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路面病害频发,影响到了施工的顺利进行。作为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路面病害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也会限制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基于此,对道桥施工中路面病害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优化维护技术的应用流程,是保障道桥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的必要工作,也是促进道桥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道桥施工;路面病害;维护技术
        引言
        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道桥工程是各行各业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相关单位必须对其加强重视,在具体开展道桥施工时,开裂现象,伸缩缝病害,路面麻面等各种路面病害的存在对我国运输行业的有效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施工单位必须对其加强重视,有效应用维护技术,为了对其相关工作具有更为明确的认知,特此展开本次研究,希望能够推进我国现代道桥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1道桥施工技术概述
        道桥路面施工开始前要铺筑试验段,铺筑试验段主要是用于检测运用的原材料能否达到标准。通过一系列检测后,如果各方面指标达标,就可以开始道桥路面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设定施工步骤和施工机械的配置,依据路面宽度、厚度以及材料类型等因素认真把控,保证正式施工顺利实施。这样不仅能让施工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也可以减少成本浪费,加强施工质量控制,最大程度保障道桥的施工进程和工程的使用寿命。
        2路面病害
        2.1开裂现象
        在我国现阶段具体开展道桥施工作业时,通常是以沥青材料作为路面材料,而裂缝问题的出现大多数由于材料质量问题或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首先在具体应用沥青材料时,需要注意,在施工现场对其进行科学配置,严格基于配比比例设计混合拌制,在此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严格检测和检查材料质量,避免施工现场流入不合格产品,确保沥青材料的性能指标和质量能够最大限度满足现场施工需求,有效避免路面施工中出现裂缝。其次,在具体进行施工作业时,现场施工人员在进行沥青材料配备或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应用沥青材料时,施工方式和工作程序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和失误,进而在很大程度内影响沥青材料质量。与此同时,相关工作人员施工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导致路面结构的抗压性能和强度等多项指标出现下降,进而在项目工程投入具体应用时,车辆反复碾压使其出现开裂现象的可能性明显提升。
        2.2地面不规则沉降问题
        道桥工程的施工规模相对较大,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所采取的施工技术不当,加上地基处理效果较差的原因,有时会出现地面不规则沉降的问题。除去地质因素影响,如区域软土地基厚度较大、含水量较高,在道桥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城市运行的稳定性,会在其中安装一些管线结构,如果在回填土处理过程中,没有按照既定要求进行处理,那么在降雨天气过后,受到回填土自重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地面不规则沉降的情况。
        2.3沥青混凝土性质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
        沥青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由于外界温度过高,使得材料的粘合性显著降低,这显然不利于材料的浇筑成型。尤其是作为构成路面结构的主要材料,沥青无法在短时间内成型,会导致后续施工无法正常进行。同时路面成型效果不佳,也会导致路面松散、不均匀等问题的发生。同时,搅拌温度过高,同样也会带来不良影响,会妨碍材料的充分混合。总之,对于材料搅拌阶段而言,温度是重要的把控内容,过高过低都不利于施工的顺利开展。只有确保施工温度在合理的范围,路面施工质量才能达到标准。
        2.4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结构反射裂缝
        城市道路中水泥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施工日趋增多,水泥路面由于长期受外界环境影响,会出现错台、裂缝等路面病害,路面平整度较差,对于其改造通常采用直接加铺法。水泥路面通常由4~5米混凝土面层板组成,对于混凝土面板接缝的处理至为重要。纵横缝清缝,清除缝内原有的填充物和杂物,再用手持式注射枪进行沥青灌缝,然后用改性沥青油毡等材料贴缝,有必要时再加铺一层特殊沥青材料的过渡层,吸收或抵抗纵横缝向上扩展的能量,防止产生结构反射裂缝。
        2016年~2017年我单位承建的《平谷新城北部排水管网工程》中,对旧水泥路面进行沥青面层加铺施工,接缝处设置玻璃纤维土工格栅过渡层,玻璃纤维土工格栅用水泥钉固定。2018年5月份我单位对此工程进行了工程质量回访调查工作,加铺路面接缝处沥青路面没有出现任何裂缝。
        3市政工程道桥施工质量问题的成因
        3.1施工材料不合格
        为了最大限度地确保工程质量,我们一定要严把原材料的质量关,因为原材料的质量是从根本上决定道桥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纵观我国市政工程的实际操作过程不难看出,原材料的质量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漏洞,许多工程的原材料采购都是由承包商负责的,许多承包商出于对资金和成本节约方面的考虑,往往会选择采购质量较次、价格低廉的原材料来以次充好。
        3.2沥青混凝土性质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
        温度对沥青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沥青粘合性的变化上。部分施工人员忽略了温度的影响,在施工时没有采取相关措施。

沥青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由于外界温度过高,使得材料的粘合性显著降低,这显然不利于材料的浇筑成型。尤其是作为构成路面结构的主要材料,沥青无法在短时间内成型,会导致后续施工无法正常进行。同时路面成型效果不佳,也会导致路面松散、不均匀等问题的发生。同时,搅拌温度过高,同样也会带来不良影响,会妨碍材料的充分混合。总之,对于材料搅拌阶段而言,温度是重要的把控内容,过高过低都不利于施工的顺利开展。只有确保施工温度在合理的范围,路面施工质量才能达到标准。
        3.3管理制度不完善
        道桥工程所涉及的施工内容繁多,如排水系统、路基处理工程、管线安装工程等,每一项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要求也有所不同。为了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的顺利推进,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来作为辅助。部分施工单位所制定的管理制度相对滞后,从而导致了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
        3.4材料比例
        沥青混凝土的原材料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材料比例是否科学,对搅拌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例如,就沥青缓和材料来说,如果油石成分过高,在沥青摊铺施工阶段,路面出油量较大,路面趋于平滑。道桥在投入施工后,与行车车轮接触,过于光滑会使得两者间的摩擦力不足。对于行车而言,过于光滑的路面不利于行驶和刹车,尤其是需要紧急刹车的情况下,刹车的距离过长,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反之,如果沥青缓和材料中砂石所占比例较大,又会使得路面过于粗糙,会对车辆轮胎造成磨损,给行人带来损失。
        4道桥施工路面病害维护技术应用策略
        4.1使材料搅拌得更加充分
        针对混合比例以及搅拌不充分的问题。需要施工方按照道路桥梁的实际情况综合考量其中各项成分比例,这些情况包括:建筑道路桥梁所处的天气状况、地域环境、道路用途等。确定沥青油石的标准后,应当通过实验室研究与试验来最终确定材料的最终配合比,以及搅拌的时间。避免意外情况出现。配置完成后还要对于其性能进行再检测,其中在检测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其他影响条件、比如湿度、温度等、及时调整骨料的用量比例等。
        4.2改进整体结构设计
        首先,为了确保桥梁顶层钢筋和桥梁结合的牢固性,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钢筋材料的合理预留,然后基于桥面厚度确定预留高度。在对梁跨具体设计起拱高度时,相关人员需要深入分析可能会对桥面造成影响的各项因素,在开展具体施工作业时,相关人员需要对支座和墩台的高度进行合理控制,在完成大梁施工之后开展后续设计施工时,需要基于梁体跨中科学计算桥面厚度,以此为基础,能够有效避免桥梁拱度对其造成不良影响,而为了确保桥面厚度能够最大限度满足需求标准,需要合理提升标高,导致出现人为施工缺陷。基于此,在具体进行项目设计时,需要基于梁体跨中厚度进行桥面厚度的科学设计,合理增加桥面钢筋网密度和混凝土厚度,对于载重较重的车辆,需要合理应用双层钢筋网。其次,在进行伸缩缝设计时,为了确保梁端具有足够的锚固钢筋,在此过程中,为了确保路面具有更高的平整度,需要进行钢纤维混凝土的合理设计,以此为基础,能够有效避免道桥路面伸缩缝周边沥青混凝出现坑槽和混凝土破坏,同时还可以确保在完成沥青混凝土铺装之后,需要合理优化施工缝施工。
        4.3提高制度执行力
        通过提高制度执行力,可以加快管理制度的落实速度,提高项目的监督管理效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做好监督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明确监督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并且在选择部门成员时,也需要对参选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考核,选择责任意识强、执行力高的人员组成管理部门成员。
        4.4改进路面维护保养
        在具体进行养护工作时,相关人员需要针对路面可能出现各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重点评估破损的严重程度和具体位置,并对其进行科学有效地整改修复。与此同时,还需要科学构建检查工作机制和维护保养巡查制度,通过定期巡查对保养工作进行更为有效地监督管理。除此之外,在进行道桥工程施工作业时,需要科学评估其排水措施和防水措施,确保排水过程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实现排水防水功能的有效增强,因为水的侵蚀可能会在很大程度内破坏路面,因此,相关人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腐蚀路面导致出现病害问题,定期进行巡查工作的相关人员还需要严格基于具体规定全面检查排水体系,有效避免工程主体结构存在漏点。
        结语
        综上所述,道路病害的维护是道路桥梁建设质量的关键所在,我国许多道路桥梁建设工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路面病害,因而要求施工人员做好排除客观因素的其他因素,掌握施工的技术要领。这样才能够提高道路的质量,建设出符合要求的道路桥梁工程,以此实现经济道路的互通,带动地方之间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枫,殷威.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及其修复措施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8(4):47-50.
        [2]戴欣,赵心源,王萍.市政道路膨胀土路基检测及对路面结构的影响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8(4):33-36.
        [3]张一兵.道桥施工中路面病害及维护技术的应用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3):162-163.
        [4]黄志斌,罗旗帜.曲线连续箱梁桥病害分析及加固措施[J].施工技术,2017,46(5):77-79+93.
        [5]白蕾.钢桥面病害处治用耐水注浆材料的开发及应用[J].施工技术,2018,47(19):121-123.
        [6]赵鹏,丛晓辉,郭颖.道桥施工中路面病害及维护技术的有效运用[J].城市建筑,2019,16(12):159-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