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测量在土地规划及管控中的应用 张琦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张琦
[导读] 摘要:在当前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的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紧缺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
        嫩江市自然资源局不动产登记中心  黑龙江省嫩江市  161499
        摘要:在当前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的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紧缺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因此要做好土地规划工作。将土地测量技术在土地规划中进行应用,提高土地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为土地规划管理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为我国土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还要重视土地测量技术的完善,全面提高土地测量技术的含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土地规划和土地管理工作,实现我国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关键词:土地测量;土地规划;管控;应用
        1导言
        为土地提供合理的规划及管控是政府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方式,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依照所在地域的生态环境、社会基础、经济条件以及区域发展战略等多个方面的信息才能制定完成。在过去的土地规划中,通常会采用模型、统计学等传统的手段予以操作,执行起来较为烦琐,同时无法保证结果的精准性。伴随我国科技水平的逐步提升,许多新型技术应用至土地规划中来,其中就包括测量技术。
        2土地测量技术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主要是通过利用遥感设备来对电磁波信号进行远距离探测,实现信号的收集。在土地测量中运用遥感技术,可能快速的实现对信息的获取,相较于其他技术具有较强的优势。同时遥感技术具有多光谱特性,能够获得更为清晰的图像及更高标准的空间分比率。在当前土地规划中遥感技术应用十分普遍,特别是在土地监测过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获得了较好好的效果,为土地规划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地理信息技术:运用地理信息技术采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可以有效的简化土地规划工作,实现土地规划的有效重审。而且在一些地势复杂及测量难度相对较大的地区地理信息技术更具适用性,在完成测量后能够准确实现空间定位。在当前土地管理的许多领域中地理信息技术都有所应用,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并建立起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了空间图形和数据的有效统一,为数据管理和分析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GPS技术:GPS技术简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具有高精准性。将GPS测量技术在土地规划中进行应用,可以实现精准定位,而且测量工作能够分时间段进行,具有较强的实时性特定,为土地规划工作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
        3测绘技术在土地规划及管控中的应用
        3.1在土地利用调研中的应用
        工作人员使用空间摄影测量手段,通过全自动信息航测相机及GPS的配合使用,让它们与激光扫描装置同步启动,进而生成一系列三维地面的主体模型。在土地调研过程中,这样可以直观生动地呈现出调查主体的真实影像。测绘技术在土地调研环节中的应用可以细分为三个主要步骤:(1)应用现代遥感技术得到有关的资料信息,同时参考这些资料信息制作出影像参照;(2)依照遥感影像予以区域性的严密调查,然后将采集到的信息予以汇总整合;(3)依照调查结果优化原本的土地规划,构建一系列针对性的土地应用监测体系。
        3.2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
        为土地提供科学合理的规划是为了更加高效地管控现有的土地资源。在开展土地规划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处置大批量的土地资料信息,包括所在区域土地的质量、方位、地质情形、规模以及价值等。在正式开展土地规划之前,相关工作人员要对上述信息予以采集及分析,只有在采集完这些数据的前提之下,才可以明确土地该如何使用。在土地规划之中应用测绘技术可以使各个环节获取的数据更加可靠。

具体来说,在土地规划过程中应用遥感技术可以高效获取土地的影像信息,同时方便其进一步地处置这些影像信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加速构建所在区域的空间信息系统,还可以对多方面数据以及土地的利用状况予以解析并构建出土地应用实时状况数据库,为土地规划的后续环节奠定基础。(1)测量技术在土地规划前期应用。在前期规划的过程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对所规划地区的地形地貌表征予以调研,然后对土地资源工程提供初步地预测评估。土地选址期间离不开测量技术的有力支持,在勘查某区域的地貌地质时,需要仔细对地貌、地理方位以及土地规模等特征信息予以考量。(2)测量技术在后期管控中的应用。后期的规划管控工作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测绘资料的比较及核验工作。依照我国有关土地规划的政策及条例,要对所在区域的土地、人口资源以及环境特征予以分析及还原,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之下,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因此,使用新型实用的测绘技术可以为后期的管控工作提供重要依据。RTK技术是在GPS技术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相关的测量人员不需要布设控制点,依照一定规模的基准控制点,就能够高效精准地测定界址点以及地形点,进而更加高效地呈现出规划对象的现实状况。
        3.3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开始进行土地勘测定界的时候,测绘技术必不可少,而且还需要贯穿至整个流程。在早期进行外业作业的过程中,先应用全球定位系统中的技术手段对目标予以准确定位,同时将基准站的信息传送至流动站之中;接着,流动站再把全部获取到的数据信息予以加工处置,从而进一步形成差分观测值,最终获取流动站的准确的经度及纬度。如果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在操作上来说较为便捷,不用进行通视。与此同时,在后期的业内数据处置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将数据库与地理信息系统配合应用,可以较好地直接管控数据资源,确保前期与后期的数据信息保持统一性。而且,能够做到数据处置的自动化,如此有助于提升信息查询的效率。应用全站仪测量这一关键性手段,在多项监测位置中搭设专业化的全站仪,能在目标点数量不受约束的情况之下,合理地对弧形地块采取多点模拟方式,进一步明确实际界点。将界点传输至全站仪之后,仪器装置就会顺势闭合,进而高效地估算出土地的实际规模。
        3.4在土地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动态监测作为一项周期性较长的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在对土地提供动态监测的过程中,要清楚地熟知所在区域的信息,利用测绘技术对土地的使用状况予以动态化地监测。依照当前使用得较多的动态监测手段,可以将土地动态监测的各个流程总结如下:(1)相关测量人员应用遥感技术严格地监察土地使用的实时状况;(2)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对土地变化情形予以详细分析,同时制定土地前后应用状况的比较表;(3)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多方面的数据予以管控,注意时常更新数据库中的信息。相关的测量人员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土地的动态信息予以监测,在开展农耕土地监测工作中发挥着关键性的效用,为我国国土资源的检测提供科学实用的参照信息,同时也可以完成前后信息的比较,精准化地掌控所在区域土地的变化的态势,从而明确土地规划预案。
        4结语
        综上所述,测量技术在土地规划及管控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效用。由于土地规划及管控工作极为烦琐,流程较多、数据量庞大,新型先进的测绘技术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技术的缺陷,最终实现土地规划的科学化和合理化。
        参考文献:
        [1]王诗员.土地测量技术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9):59.
        [2]张勤国.土地测量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初探[J].居舍,2018(19):180.
        [3]马燕.土地测量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06):62.
        [4]王兵.土地测量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9):166-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